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章 不能盲目

作者:鲸鱼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天上课时,陈浩特意观察了一下石岳。这个平时总是坐在第一排、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今天坐在了后面,整节课都很安静。


    下课后,陈浩主动走向石岳:“石岳,有时间聊聊吗?”


    石岳抬头看了看陈浩,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学院楼下的咖啡厅,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听说你最近心情不太好?”陈浩开门见山。


    石岳苦笑:“没什么,只是觉得自己以前太天真了。”


    “怎么说?”


    “以前总觉得,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改变命运。现在才发现,有些东西是努力换不来的。”石岳的语气有些落寞。


    陈浩理解石岳的心情。作为一个从小城市考到上海交大的学生,石岳一直把学习成绩当作自己的骄傲。但现在,一个同龄人轻松拥有了他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这种冲击是巨大的。


    “石岳,我觉得你搞错了一件事。”陈浩认真地说,“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运气。而你的努力和能力,是实实在在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石岳摇头。


    “那我问你,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参与到真正的商业项目中,你愿意吗?”陈浩突然问道。


    石岳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什么意思?”


    “我准备成立一个投资咨询公司,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合伙人。你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都很强,我觉得你很合适。”


    这确实是陈浩的真实想法。他知道,单靠自己一个人,很难在商业世界中走得更远。而石岳这样的人才,正是他需要的。


    “你是在同情我吗?”石岳的语气有些敏感。


    “如果我是在同情你,我会直接给你钱,而不是邀请你合作。”陈浩直视着石岳的眼睛,“我需要的是合伙人,不是员工。”


    石岳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好,我愿意试试。”


    “那就这么定了。”陈浩伸出手,“合作愉快。”


    石岳握住陈浩的手:“合作愉快。”


    这一刻,石岳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他意识到,与其嫉妒别人的成功,不如加入进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而陈浩,也为自己的团队找到了第一个重要的合伙人。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开始着手准备公司的注册事宜。他给公司起名为“启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寓意为黑暗中的明星,指引方向。


    石岳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陈浩完善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分析市场前景,制定发展策略。


    两人的合作很默契,陈浩负责大方向的把控和资金运作,石岳负责具体的分析和执行。


    一周后,启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虽然只是一个小公司,但这是陈浩商业帝国的起点。


    而此时,华夏投资的实习通知也下来了。陈浩将在下周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华夏投资的第一天,陈浩被分配到了研究部门,负责协助分析师做行业研究。虽然工作内容相对基础,但陈浩知道,这是了解投资行业运作模式的最好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从同事那里得知,华夏投资正在关注旧城区改造项目,并且计划为这个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机会来了。


    华夏投资的办公楼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四十二层的高度让整个上海尽收眼底。陈浩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晚上经常工作到十点以后。


    在研究部门的这段时间,陈浩接触到了大量的行业分析报告和投资案例。他发现,华夏投资的投资逻辑非常严谨,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层层筛选和深度调研。


    “陈浩,这份房地产行业的分析报告你来写一下。”部门主管刘经理把一份资料放在陈浩桌上,“重点分析一下旧城区改造项目的投资价值。”


    陈浩心中一动,这正是他等待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全身心投入到这份报告的撰写中。他不仅分析了项目的表面价值,更重要的是,结合前世的记忆,对未来的政策走向做了深入的预判。


    在报告中,陈浩提出了一个关键观点: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收紧,传统的“拿地-开发-销售”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而旧城区改造项目虽然前景看好,但参与企业必须及时调整战略,向城市运营和产业导入方向转型。


    这份报告很快引起了上级的关注。


    “小陈,这份报告写得不错。”刘经理拿着报告走到陈浩桌前,“特别是关于政策风险的分析,很有见地。张总想见见你。”


    张总,就是张文博。陈浩没想到,自己的报告这么快就传到了他那里。


    下午三点,陈浩敲响了张文博办公室的门。


    “进来。”


    张文博的办公室很简洁,除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只有几幅字画和一些投资相关的书籍。


    “坐吧。”张文博指了指沙发,“看了你的报告,很有意思。能具体谈谈你对旧城区改造项目的看法吗?”


    陈浩整理了一下思路:“我认为,这个项目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房地产开发,更在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参与企业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模式操作,很可能会在政策变化中陷入被动。”


    “具体怎么说?”


    “比如沈南朋的南朋集团,他们在这个项目中投入很大,但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可能会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陈浩说得很谨慎,但观点很明确。


    张文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的分析很深入。正好,下周有一个项目推介会,沈南朋也会参加。你跟我一起去吧。”


    陈浩心中激动,但表面保持平静:“好的,张总。”


    “对了,”张文博突然问道,“你的那个投资咨询公司怎么样了?”


    陈浩有些意外,没想到张文博知道这件事:“刚刚起步,主要是想在实践中学习。”


    “很好,有创业精神。”张文博点头,“不过要记住,做投资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不能盲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