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张教授的橄榄枝

作者:鲸鱼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成名后的陈浩发现,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走在校园里,经常有人指指点点。有羡慕的,有质疑的,也有想要接近的。


    “那就是陈浩吧?十八岁就有几百万的那个?”


    “听说投资眼光特别准,我要是能跟他学学就好了。”


    “切,说不定是炒作呢。”


    陈浩对这些议论已经习以为常。倒是陆寻有些不适应。


    “陈浩,你现在可是学校的名人了。”陆寻调侃道,“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你。”


    “名气这东西,有好有坏。”陈浩淡然道,“关键是不要被它绑架。”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陈浩同学!”


    来人是管理学院的张教授,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张教授在学院里颇有威望,不仅学术造诣深厚,人际关系也很广泛。


    “张教授好。”陈浩礼貌地打招呼。


    “有时间聊聊吗?”张教授笑容和蔼,“我想和你谈点事情。”


    两人来到张教授的办公室。办公室布置得很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学术著作,墙上挂着几幅字画。


    “坐,别拘束。”张教授亲自给陈浩泡茶,“你最近可是我们学院的骄傲啊。”


    “张教授过奖了。”


    “不是过奖,是实话。”张教授放下茶杯,“十八岁就能有这样的投资眼光,确实难得。我看过你的资料,海天投资那个项目选得很准。”


    陈浩有些意外。张教授居然对他的投资项目有所了解。


    “张教授也关注投资?”


    “当然关注。”张教授笑道,“我虽然是搞理论的,但也不能脱离实际。况且,我还有个身份——上海市旧城区改造项目的顾问。”


    旧城区改造!陈浩心中一动。


    前世他听说过这个项目,涉及资金数百亿,是上海近年来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如果能参与其中,不仅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能积累人脉资源。


    “陈浩,我有个想法。”张教授喝了口茶,“你有没有兴趣跟着我做点实际项目?”


    “什么项目?”


    “旧城区改造。这个项目很复杂,涉及拆迁、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我需要一个助手,帮我做些调研分析工作。”


    张教授顿了顿,“当然,这不是白干的。项目有收益,你也会有相应的报酬。更重要的是,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陈浩考虑了一下。张教授的提议很有吸引力,不仅能接触到高层次的项目,还能提前布局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教授,我很感兴趣。不过我只是个大一学生,能胜任这样的工作吗?”


    “能力不是看年龄的。”张教授笑道,“你的投资眼光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况且,我也不是让你独当一面,只是做些辅助性的工作。”


    “那我愿意试试。”


    “太好了!”张教授很高兴,“对了,还有一件事。你有没有考虑过保研?”


    保研?陈浩愣了一下。现在才大一,谈保研是不是太早了?


    “张教授,保研不是要大三才考虑吗?”


    “一般是这样。但是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前确定意向。”张教授解释道,“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收你做我的门内生。这样你就能更深入地参与项目,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门内生!这在大学里是很高的荣誉。一般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这个机会。


    “张教授,我很荣幸。但是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张教授拍了拍陈浩的肩膀,“我看中的是你的潜力和品格。这些年我见过太多聪明的学生,但真正能成大事的,往往是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品格的人。”


    陈浩被张教授的话打动了。能跟着这样的导师学习,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


    “张教授,我愿意做您的门内生。”


    “好!”张教授很高兴,“那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学生了。明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参与旧城区改造项目。”


    回到宿舍,陈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陆寻。


    “什么?你要做张教授的门内生?”陆寻惊讶道,“这可是很难得的机会啊!”


    “是啊,我也没想到张教授会主动找我。”


    “陈浩,你真是走运。”陆寻感叹道,“张教授在学院里很有影响力,跟着他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对了,你有什么打算?”陈浩问道。


    “我?”陆寻想了想,“我还是专心学习吧。等大三的时候再考虑保研的事。”


    “那我们可以一起努力。”


    “当然!”


    第二天,陈浩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上午上课,下午跟着张教授做项目。虽然忙碌,但很充实。


    张教授给了他很多资料,都是关于旧城区改造的。


    “陈浩,你先看看这些资料,了解一下项目的基本情况。”张教授说道,“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


    陈浩认真阅读着资料。旧城区改造项目确实很复杂,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需要协调的关系也很复杂。


    但是,凭借前世的经验,陈浩很快就理解了项目的核心要点。


    “张教授,我有个疑问。”陈浩放下资料,“这个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但是回报周期很长。如何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张教授眼前一亮。这个问题很有水平,说明陈浩确实认真思考了。


    “这就是项目的难点。”张教授解释道,“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必须引入社会资本。但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个很大的挑战。”


    “那有没有考虑过PPP模式?”陈浩提议道。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前世的城市更新项目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2005年,这个概念还比较新颖。


    “PPP?”张教授有些意外,“你了解这个模式?”


    “略有耳闻。”陈浩谦虚地说,“我觉得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政府和市场的资源,提高项目效率。”


    张教授沉思了一会儿,“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能具体说说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