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作者:一只小花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直节凌霄、虚怀若谷;擎天玉柱、千尺龙孙、九秋鸾实……


    这真的是四个学渣能想到的词汇吗?


    他们作的诗词不仅注重声律对仗,颔颈联工稳而不失自然之气。


    字词句之间,以雄浑笔触勾勒竹之形神,更是将竹之性格置于人文意象体系中,不仅突出其品格坚韧,更以创新表达,展现竹永恒的生命力。


    再看沈道正所写的诗词,浪漫狂放,简直就不像是一个学渣所能写出来的。


    以“青龙蜕骨”开篇赋予竹神话色彩,继以“裂藓纹”显其勃发之力。


    颔联融入日月意象,以“舞银蟾”“擎苍雪”写竹之清影傲骨。


    颈联用山简醉酒、湘灵鼓瑟典故,推翻寻常桃菊之咏,以“通神”收束,呼应太白“万物兴歇皆自然”的宇宙观。


    全篇大开大合突破律诗常规,多用拗句与奇崛意象,近狂放不羁之气。


    陈季常的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他做梦也没想到观复四废竟然会写诗词。


    连续多年的考试,他们四个不都是吊车尾吗,啥时候变得这么牛逼了?


    就连沈无忌、孔冲闻等一众先生教授也被震撼到了,自己的学生啥逼样自己最清楚,他们满是疑惑地看着观复四废,很想问问:这么豪迈的诗词真的是你们能写出来的吗?就那些气势磅礴的用词,都是我们先生教授们不敢想不敢用的。


    可题目是孔冲闻现场出的题,陈季常选的咏竹,观复四废也选的咏竹,根本就不可能作弊。


    还是沈无忌发现不对劲儿的地方,仔细看会发现,观复四废的诗词,就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他们四个人的措辞、场景、画面近乎一致。


    那答案似乎就只有一个了:他们的诗词功底,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下意识的沈无忌的目光落在沈庆之的身上,孔冲闻此时也回过味儿,神色复杂地看着沈庆之。


    沈庆之满意地点点头,对着观复四废竖起了大拇指,看来自己的话他们是真的听进去了,管他诗词质量好不好,关键是你敢用词,吓都吓死别人。


    他也在琢磨该如何放大招,既要维持人设,又要符合自己的年纪。


    看了看沈无忌,又看了看孔冲闻,沈庆之微微拱手,“三爷爷、孔先生,我的学问都是我爹和三位叔叔教的,写得不好还望你们多多包涵。”


    “你没读过私塾,只要能写出来就算你及格。”沈无忌捋了捋胡须鼓励道。


    “庆之,只要你能写出来,孔某就收他们四个为关门弟子。”孔冲闻借助这个机会立刻说出自己的诉求,生怕下手晚了观复四废被别人抢了。


    孔冲闻的话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他可是孔圣人第三十二代嫡孙,收下观复四废就代表他们成了孔家的人。


    孔家是什么?


    那是历朝历代的第一学阀!


    孔冲闻的老爹更是历经三朝不倒的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


    哪怕是现在致仕在家,别人也要称呼他一声:经学家、大儒、易学家。


    为什么孔冲闻见观复四废学习《五经正义》的时候那么激动?


    就是因为连年战乱,儒学派系林立,经学形成了南学、北学之争,各承师说互诘不休,学术界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从孔冲闻的太祖开始,一直到他爹,足足一百多年的时间,才把所有的学术思想统一,写出来完整的《五经正义》,只可惜,没得到朝廷的重视,没能成为官方教材。


    观复四废在沈庆之的建议下,一心攻读《五经正义》,让孔冲闻看到了希望。


    如果四个废物,在读了五经正义之后能考中进士,那这本书必然火爆上大天听,成为国子监的官方教材也说不定。


    事实也是如此,自打丢掉了四书五经,只把《五经正义》作为课本之后,观复四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这更让孔冲闻喜上眉梢,更坚定了他的收徒之心。


    陈季常气得脸都绿了,他花费重金想拜孔冲闻为师,都被孔冲闻拒绝了。


    他可是府丞的儿子,凭啥孔冲闻不收他,要收观复四废?


    难道次次考试都是书院第一的大才子,还不如四个学渣吗?


    “既然我爹和三位叔叔都作了咏竹,那我也跟跟风,就作一首咏竹好了。”


    观复四废闻言,无不精神一振。


    多日接触,他们发现,沈庆之的才华可比他们强多了。


    如果说他们四个在第三层,那沈庆之就在大气层。


    “别特么吹牛逼了。”陈季常言语酸不拉唧,“说得就好像你写的诗能超越我一样。”


    “那你且听好了。”沈庆之一挑眉毛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首诗念完,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沈庆之,内心竟然也有莫名的激动。


    沈庆之的咏竹,更像是刻在骨子里的倔强。


    它不选沃土,偏生在破岩中,被风雨反复捶打,却越挺越直。


    这哪他妈是在写竹?


    分明是在写人!


    生活的破岩或许尖利,命运的风雨也或许猛烈,但只要像竹一样咬定初心,任谁也撼不动那份坚守。


    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道尽了文人最看重的风骨。


    许久之后,先生和学生们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孔冲闻率先开口赞叹道,“坚韧、刚直、不屈的竹子形象,就好像曲折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我们。咬字说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说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哪怕是千百年后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勇气和力量。”


    “生动的表现力,不仅说出庆祝的品质和意志,也形象地说出人的言行准则。”沈无忌由衷地感叹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闪烁着哲学的光芒,定会为后人留下深刻的启迪。”


    在先生教授们的一连串赞叹声中,陈季常的神情也变得僵硬起来。


    “陈季常,以后找人斗诗,记得先调查一下。”沈庆之一脸嘲讽,“想踩着别人上位之前,也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肚子里没几滴墨水,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


    说完,沈庆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就觉得陈季常实在是太菜了。


    心里默默地发誓,以后再也不打低端局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