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丽二人密谋之际,萧景逸也并未坐以待毙。
他深知,规则的制定只是第一步,确保规则不被架空才是关键。
他再次召见了鲁副监丞和初步选定的几位核心工匠。
“鲁大人,各位师傅,”萧景逸开门见山,“竞标在即,想必暗中的手脚不会少。
我们必须在技术和流程上,做到滴水不漏。”
他拿出一份更详细的方案:“首先,资格审核,我们不能只看纸面实力。
要派可靠的人,实地暗访各家书坊的工匠数量、设备新旧、以往刊印的实物样本。
其次,报价环节,我们要设定一个‘成本警戒线’。
任何低于这条线的报价,无论多低,都必须启动严格审查。
要求对方详细列出成本构成,并缴纳高额履约保证金,一旦无法按时按质交付,严惩不贷!”
一位老工匠疑惑道:“殿下,若是他们恶意低价中标,然后以次充好怎么办?”
“问得好!”萧景逸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所以,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验收权必须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成立一个独立的验收小组,成员就从你们几位中选出,不受任何外界干扰。
严格按照我们制定的《质量评级标准》逐项检查。
不合格的,一律打回,损失由中标方自负!
多次不合格的,永久取消竞标资格,并通报全行业!”
他这一套组合拳,几乎预判了李侍郎他们可能使出的所有阴招。
尤其是“成本警戒线”和“独立验收权”,等于是给低价劣质中标套上了紧箍咒。
鲁副监丞等人听得心潮澎湃,他们这些匠人,以往最怕的就是外行指挥内行,以及人情关系压倒质量标准。
三殿下此举,简直是给了他们最大的尊重和发挥空间!
“殿下思虑周详,我等必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众人齐声应道。
就在萧景逸紧锣密鼓布置时,赵文昌那边也行动了。
他果然联络了京城其他几家大书坊的东家,在一处隐秘的酒楼包厢内密会。
“……诸位,三皇子此举,是要砸了我们所有人的饭碗啊!
若是让他这‘竞标’成了惯例,日后还有我们这些老字号的好日子过吗?”赵文昌煽动道。
“赵东家说得是,可……那是皇子,又有陛下支持,我们能怎么办?”一个东家忧心忡忡。
“怎么办?”
赵文昌冷笑,“他不是要竞标吗?咱们就让他竞不起来!
我已经和李侍郎通过气了,到时候,咱们几家要么不参与,让他冷场!
要么,就统一报个高价,看他怎么跟户部交代这凭空多出来的开销!”
“这……若是惹怒了陛下……”
“法不责众!”赵文昌笃定道。
“我们几家联合,代表了京城大半个书业,陛下还能把我们都抓起来不成?
只要这次让他碰了钉子,他知道厉害,下次就不敢这么乱来了!”
大多数东家在他的威逼利诱下,勉强同意了联合行动。
然而,其中一位姓周的中年东家,经营着“墨香斋”,规模虽不如文渊阁,但以印刷精良、信誉卓著闻名,他全程沉默,并未表态。
会后,周东家回到自家书坊,眉头紧锁。
他的儿子,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见状问道:“父亲,赵文昌他们是要联合抵制三皇子?”
周东家叹了口气:“是啊,这是要硬碰硬啊。”
“儿子觉得,三皇子这‘竞标’之法,未必是坏事。”周少爷年轻,思想活络,“以往我们墨香斋手艺再好,也难争过文渊阁那种有关系有背景的。
如今凭实力竞争,对我们反倒是机会!
更何况,雕版印刷效率高,若能拿到官刻资格,薄利多销,未必就比以往赚得少。”
周东家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他只是担心得罪赵文昌和李侍郎背后的势力。
就在这时。
门外伙计来报:“东家,外面有位姓白的姑娘,说是紫宸殿的,想见您。”
周东家心中一震,与儿子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紫宸殿?三皇子的人?
来者正是白芷。
她奉萧景逸之命,乔装出宫,私下接触几家风评较好、可能未被赵文昌完全拉拢的书坊。
萧景逸深知,分化瓦解,拉拢一批,打击一批,是应对联合抵制的关键。
白芷见到周东家,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然后直接表明了来意:
“周东家,殿下深知墨香斋信誉卓著,技艺精湛。
此次竞标,旨在打破垄断,唯才是举。
殿下让奴婢转告东家,规则之内,尽可放手施为,无需顾虑其他。
殿下要的,是能印出好书的合作伙伴,而非唯命是从的应声虫。”
她没有许诺任何好处,只是传达了萧景逸对“质量”和“规则”的坚持,以及一种公平竞争的承诺。
这番话,恰恰说到了周东家这种老实经商、注重信誉的人心坎里。
他沉吟良久,最终对白芷郑重道:
“请回复三殿下,草民……明白了。墨香斋,定当凭实力,参与竞标!”
白芷的暗中行动,如同在铁板一块的反对联盟中,撬开了一道缝隙。
而宫中,丽昭仪的“枕边风”也开始了。她侍寝时,依偎在凉皇身边,柔声道:“陛下,三皇子年轻有为,弄出的雕版印刷和竞标新政,朝野上下都夸赞呢。
只是……臣妾听闻,京城一些书坊对此颇有微词,担心生计受损,甚至有人传言要联合抵制……
臣妾只是担心,万一这第一次竞标出了岔子,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也伤了殿下的颜面?”
她话语看似关心,实则将“可能出事”的种子埋在了凉皇心中。
凉皇闻言,果然微微蹙眉,次日便召来萧景逸,语气平和却带着审视:
“景逸,竞标之事,筹备得如何?朕听闻,外面有些议论?”
萧景逸心知肚明是丽昭仪吹了风,他从容应答:“回父皇,一切按计划进行。
有议论乃正常之事,新政触動旧利,总会有人不适。
儿臣已做好万全准备,确保竞标公平、公正、公开。
至于结果,儿臣相信,真金不怕火炼,优质、诚信的书坊,自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