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3、瓜架爬爬

作者:懿小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阿牛和村里几个七八岁的小家伙踩着夜幕与稀稀疏疏的月光从后山回来,每个人的衣服都是脱下来当成网兜使用的。


    五六个小孩子一边走一边说笑,阿太惊讶的是,阿福回来的时候一直都在说普通话,现在竟然也会说家乡话了。


    雷蒙依旧不爱说话,但是在团队里面属于智力担当,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前面,小小的身板似乎有大大的能量,衣服的领口用袖子系上,里面装满了野果子,稻田鱼,还不断的往下面渗水。


    阿太高喊了医生:“阿牛,你还不回去,你把已经脱鞋等你了。”


    “没事,我们今天没去河边,没去坟头,我们是去里头村老鬼的鱼塘捉鱼,他把鱼塘的水放了……”阿牛非常认真的帮小伙伴解释。


    当然,不久之后就能听见下面屋子阿牛的惨叫声。


    在大人的眼中,解释是没用的,打骂是必须的,但是带回来的稻田鱼还是要吃的。


    说是稻田鱼,但是现在刚刚在田里插秧,鱼一直都养在鱼塘里,但是那个鱼塘在山脚下的大河旁边,如果真的有洪涝,这个鱼塘第一个保不住。


    所以老鬼才会叫孩子们去帮忙捉鱼,各自带回家里,让乡亲们都帮忙消化。


    雷蒙和阿福象征性的挨了两鞭子,雷蒙还很悠闲的说:“一点也不疼,阿太打人就跟没吃饭似的。”


    阿太听见雷蒙这句话又好气又好笑,雷蒙以前有抑郁症,现在没心没肺倒是一件好事。


    打归打骂归骂,第二天中午,阿太还是把九叔公叫来了,江小年把风炉点燃,七八条稻花鱼炸得金黄,又从酸坛里面拿出来了芋苗,酸笋,酸豆角,炒了一锅酸辣辣的底料。


    加上开水,一起焖稻田鱼,酸辣的滋味涌上味蕾。


    这一天孩子们都要去上学,雷蒙和阿福倒是没人玩了,只好服服帖帖的跟着狗爷在村子里晃荡。


    江小年一天要到西屋看上二十遍蚕卵,尽管有电子监控,还是放心不下,只有亲自感受温度湿度才能放心。


    立夏的雨还在细细密密地织,泥土松软得好像糖糕,阿福和雷蒙回来后就抱着阿太的大腿:“祖祖,我好无聊,你带我们去赶集,我们想听唱戏。”


    “年都过了,现在正是农忙,戏台上没人唱戏。”阿太抱着一个,牵着一个,满脸都是慈爱。


    江小年在大门对面的菜地上来回徘徊了几遍,看着这些赭红色的土,每一粒分子都吸饱了水,便泛出深栗的光泽,一脚踩下去,能听见泥巴从趾缝间钻出来时细微的吮吸声。


    就在这样的时节,瓜苗开始探头了,怯生生的,两片嫩叶蜷曲着,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


    阿太坐在堂屋前面的石头上指挥:“打一个瓜架吧,这些瓜苗爬上瓜架,我们又有很多吃的。”


    另外一旁的李明煦坐不住了:“阿太,想吃什么菜,我从大棚采摘出来就行了,还费什么神。”


    “那你不懂,我还是喜欢自己做,自己种,自己吃,你大棚里面的太标准了,不适合我。”阿太言语中带着几分赌气。


    阿太从后山带来了竹子,那是昨天刚刚去砍下来的,表皮蒙着层灰白霜色,竹节处却依旧泛着生脆的绿意。


    阿太并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而是趁着江小年回来,把一些在农村生活的技能一桩桩一件件全部都传给她,阿太蹲在檐下磨柴刀,“噌噌”声在雨幕里荡开,刀锋过处,竹皮翻卷,露出里头玉色的肉。


    阿太说搭架子是极有章法的。


    长竹作骨,需深深插进泥土里。


    阿太握着竹竿尾端,弓着腰身往下墩,脚掌碾着竹竿底部,一寸寸往下送。


    短竹作梁,横着搭在立柱上,再用篾条绑扎。


    江小年在瓜苗间穿梭,腰间的竹篓里盛着细麻绳。


    江小年俯身捏起一株瓜秧的嫩茎,用绳头在竹竿上松松挽个活结。那绳结不能紧,得给藤蔓留些生长的余地。


    她的动作轻巧,指尖拂过瓜苗毛茸茸的茎须,如同安抚一个初学步的孩子。


    李明煦见状,也悄然无声的过来帮忙,有时候帮着劈开竹篾,他手生,时而受伤,九叔公在下面屋看见后忍不住赶来,一脸鄙视。


    “狗屁不通,看我的。”


    阿婶却盼望着能够在家里打好前站,如果真的收成好了,自己的儿子也不用在外面送外卖看人眼色,回来也挺好。


    雨不知何时歇了。湿漉漉的日光从云隙筛下,落在新搭的竹架上。


    瓜架纵横,在赭红的泥地上投下疏朗的影子。


    阿太看着江小年认真的模样:“小年心细好学,不管学什么都会成功的。”


    “那我呢?”李明煦乐呵呵的等待表扬。


    九叔公吹胡子瞪眼:“你什么都不行,做生意倒是厉害,一脑门子的算计,你说说你前几天……”


    九叔公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明煦使劲的使眼色,这才终止了话题。


    几日后,瓜藤便显出灵性来。它们不再漫无目的地匍匐,而是昂起头,伸出卷须,向着竹竿的方向试探、缠绕、攀升。


    藤蔓沿着竹架攀缘,日影里,能听见它们吮吸雨露、拔节生长的声音,窸窸窣窣,如同大地隐秘的私语。


    江小年喜欢带着阿福和雷蒙在傍晚的瓜架下除草,顺手理一理藤蔓。


    她撩开一片阔叶,忽见叶底竟已蜷着几星鹅黄的花苞,米粒大小,怯生生的,裹着层细绒。


    阿太坐在竹凳上抽烟,烟头的火星明明灭灭,月光爬上竹竿,清辉顺着藤蔓流淌,给初绽的花苞镀上银边。


    她总是念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江小年却有一个新的发现,最近来往于李明煦那个铁皮棚子的人越来越多,众人都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


    阿太也察觉出来不对劲,问江小年:“明煦最近又启动什么项目了吗?”


    “不知道啊,我们平时不怎么说话,我还没有原谅他。”江小年赌气。


    “你去打听打听,乡村的路太多,可别走岔了。”阿太的这句话,仿佛有很深的意思。


    终于,江小年在李明煦不在家的时候,撬门而进,在电脑上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