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一个小漏

作者:披雪楼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道和梁晋山齐齐扭头,看到来人后,两人几乎同时叫道:“老肖!”


    肖柏晨,今年四十八岁了。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年近半百,岁月却没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特别是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睛,开合之间无不透出他是个精于算计的人。


    “老肖!我正要找你算账呢。说,你是不是跟那个摊主合伙骗我?”


    梁晋山腾一下就站起来了,急赤白脸地质问老肖。就差点薅他脖领子了。


    看到梁晋山凶神恶煞的样子,把肖柏晨吓得后退了一步,慌张地问:“你说什么?”


    “少跟我这儿装糊涂。”


    梁晋山逼近一步,质问道:“大柳树的那个摆地摊的,是不是你和他一伙儿的?”


    “啊?啊……”


    肖柏晨反应过来了,说道:“你说他呀!我是认识,但不熟悉。怎么了?那个环儿是假的?”


    他是古玩行儿里的老人儿,马上就明白梁晋山为什么和自己急眼。


    “废话!还不是你……”


    眼见梁晋山还要说下去,李道赶紧拉了他一把,说道:“什么事儿坐下来慢慢说。大街上呢,别让人看笑话儿。”


    听李道这么一说,梁晋山向四周看了一眼,果然二十多双眼都看着三个人。


    愤愤地瞪着肖柏晨,梁晋山坐回到酒桌边。李道也拉着肖柏晨坐下。


    “梁子!那只玉环真是仿品?”


    坐下后,肖柏晨赶紧小声问道,满脸的不敢相信。


    “你说呢?”


    梁晋山没好气儿地怼了肖柏晨一句。


    “这……怎么可能呢?你是找谁看的?”


    肖柏晨不甘心地问道。


    “李道给我看的,怎么了?”


    梁晋山不服气地回答道。


    “李道?”


    本来还想反驳这个鉴定结论,但知道是李道说假后,肖柏晨不吱声了。


    要说在古董文玩鉴定上,无论是瓷器、铜器、漆木器,甚至是书画的鉴定他都不服李道。但在玉器门类的鉴定方面,他实在没有底气和李道叫板。


    李道从小就和外公学习北派玉雕技艺,大学学的也是玉雕专业。


    大学的玉雕专业可远不止是教授雕玉的单一技艺。那可是要从头开始学习中国玉文化发展史的,鉴定玉器那更是必修课。


    不同朝代玉器所独有的艺术风格,那些或古朴典雅、或华丽精致的线条与造型,皆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还要熟悉各个时期玉器加工的特征,从细微之处洞察其背后的工艺与历史。


    有这样的成长经历,李道鉴定玉器的能耐,他肖柏晨绝对不敢怀疑。


    不过,肖柏晨还是有点儿不死心,小声地问道:“小李子!那个环儿真不对?”


    微微一笑,李道说:“老肖!别的门类我不敢说,但只玉器这一门儿,呵呵……”


    话说一半,李道笑而不语。


    凝视着李道的眼睛半晌,肖柏晨不由吁了一口气,说道:“这个我服气。你不真,那我肯定是打眼了。”


    说完,肖柏晨举杯,对着梁晋山说:“梁子!老哥儿对不住了,看走眼了。废话不说了,我自罚一杯。”


    说着,举杯干了一杯冰凉的扎啤。


    “这么着,我那儿还有几个战汉时期不错的玉器,明天你和小李子一块儿来,看中那件儿,你拿走。”


    肖柏晨虽然精明,但他对朋友还真算个讲究人。


    眼见老肖这么一说,倒是让梁晋山不会了。


    呵呵一笑,梁晋山说道:“多少年的朋友了,几百块算不了什么。我就是想痛快痛快嘴。老肖!你也别介意。”


    说完,梁晋山也把杯子里的扎啤干了。


    他是直性子,之所有要找肖柏晨算账,多半是心里憋着一口气咽不下去。现在老肖当面给他赔不是,又答应给他一件儿到代的真玉器,倒是把他弄得不好意思了。


    “呵呵!行了。晋山!咱们跟老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相信他不会伙同外人骗你的。”


    李道也从中调和着说道。


    肖柏晨一笑,说道:“梁子!说话算话,这两天上我哪儿去一趟,包你满意。”


    “得嘞!”


    在三个人的酒杯碰到一起后,这件事也就算圆满地解决了。


    往嘴里扔了几粒花生米后,肖柏晨对李道说:“诶!小李子!你能不能把那个盘儿给我???”


    “嗐!就等着你这句话呢。”


    说着,李道就把手边的皮球花蓝釉盘推到了肖柏晨面前,“来!你上一眼。”


    肖柏晨并没有马上伸手触碰那只盘子,而是前后左右仔细打量了一番。不过,从他眼睛里放出的光,李道心里就有底了,这件东西保真。


    “老肖!你别光看,说说呀!对不对?”


    梁晋山有点儿按捺不住了,出声问道。


    摆摆手,还是没说话。只见肖柏晨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很小的手电,一手扶着盘子,一手用手电光把盘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都看了一遍,没放过每一处细节。


    差不多看了有三分钟,他才把盘子放下。


    点点头,肖柏晨说道:“这盘儿不错,老的,是件儿好玩意儿。”


    “那就是真的了?值多少钱?”


    对于古董文玩,在梁晋山的眼中,那就是钱,就是让人能发财的东西。


    一笑,肖柏晨说道:“这东西不能用钱来比较。这可是艺术,是文化,是老祖宗留给……”


    “得、得、得……你别跟我说那些没用的,你就告诉我多少钱就完了。”


    “大水壶!别瞎掺和。听老肖说完。”


    李道拦住梁晋山,问肖柏晨说:“老肖!这只盘子是那朝那代的?什么窑口的?这只盘子有什么工艺特点,背后有什么故事?”


    一连串的问题,把老肖给问笑了。


    “哎呦!你当我是大学教授呢?我哪儿知道那么详细啊!”


    肖柏晨把手放在盘子上,轻轻摩挲着,说道:“这只盘子是清代嘉庆,或者是道光时期的撒蓝釉皮球花赏盘。难得的是,盘子边缘还有一圈描金团花,就说明这只盘子的级别不低。另外,这只盘子胎质细白,露胎处可见明显的淡黄色火石红。细看釉面,底色微微泛紫,背部釉薄处可见明显的一圈一圈的旋胎痕,这是手工拉坯的痕迹。”


    “另外,皮球花又叫绣球纹。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后期就被叫做‘皮球花’了。到了明清时期,这个纹饰被广泛应用到家居装饰、漆器、彩绘瓷器、錾花的金属器具、丝绸印染、刺绣、服装等上面。这只盘子那个时候景德镇窑烧制的。”


    “虽然没有底款,但这只盘子好就好在直径够大,保存得不错。嗯……现在放到市场上,我估计千八百块钱绝对好出手。”


    听到肖柏晨报出的价格,梁晋山立马泄气了。


    “才这么点儿钱啊!我以为怎么也得十来万呢。”


    可李道听完肖柏晨的讲述,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