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3章 人手不够,就拿工分砸

作者:墨橖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高志强拉着皮尺的手微微一顿,眼里的顾虑显而易见。


    “有柱,两亩半的大坑,深挖到四米,这得多少土方?队里壮劳力就那些,还得盖房,怕是忙不过来。”


    李有柱把锄头往肩上一扛,干裂的嘴唇咧开一个悍然的弧度,眼里闪烁着精光。


    “就这么干!人手不够,就拿工分砸!高书记你放心,咱二大队的人,没一个懒骨头!”


    他胸有成竹,仿佛已经看到了年底全队分鱼,家家户户笑开花的场景。


    两人一合计,连尺寸都懒得再量,就着这片荒地的边界,用锄头划下了一道粗犷的印记。


    这便是未来涝池的轮廓。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天下午,李有柱和高志强就回了大队办公室。李有柱拧开那台老旧的广播机,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吼了起来。


    电流声过后,他的声音响彻了整个二大队的上空。


    “喂喂!青莲公社二大队的社员们请注意了!重复一遍,二大队的社员们请注意了!”


    “接到公社紧急通知,为防备开春大旱,队里决定,在村东头荒地挖建涝池!明天一早,天亮就开工!要求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劳力!听清楚了,是至少一个!”


    “工分按最高的给!男劳力,一天十二个工分!女劳力,十个工分!半大的小子丫头,能拿得动家伙的,给五工分!”


    广播一停,整个村子瞬间就炸了锅。


    “我的个乖乖!一天十二个工分?顶得上抢收了!这活儿得去!”一个正蹲在门口抽旱烟的汉子猛地站了起来,眼睛里冒着绿光。


    “去啥去?你傻啊!两亩半的地,挖四米深,那得挖到猴年马月去?别是有力气去,没命拿工分!”也有人缩着脖子,心里直犯嘀咕。


    更多的人家则是关起门来,噼里啪啦地打起了算盘。


    这活儿累是累,可工分给得实在太诱人了。


    与其让男人一个去,不如全家都上!


    一个壮劳力带俩半大的孩子,一天就能挣二十二个工分,这买卖,划算!


    一时间,人心浮动,说什么的都有。


    但所有人都明白,队长李有柱的命令,没人敢阳奉阴违。


    第二天,天刚亮,村东头的荒地就已经人头攒动,铁锹林立,喧闹声几乎要掀翻天际。


    江沐也扛着一把崭新的铁锹,跟着人群来到了现场。


    虎虎和生威精神抖擞地跟在他脚边,引来不少半大孩子的围观。


    场面看似热火朝天,实则雷声大雨点小。


    江沐看得分明,真正甩开膀子下死力气的,也就那么二三十号人。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来混工分的。


    几个婆姨凑在一起,锄头半天不动一下,家长里短地唠个没完;


    几个老烟枪蹲在田垄上,你一袋我一袋地交流着烟叶的成色;


    更多的半大孩子,则是把这当成了游乐场,追着虎虎和生威满地乱跑。


    李有柱和高志强扯着嗓子喊了一上午,嗓子都快冒烟了,可收效甚微。


    一天下来,两亩半的荒地,表层的枯草和浮土倒是清干净了,可往下挖,深度还不足一米。


    周一一早,村口传来了熟悉车铃声。


    是牛水生来收草药了。


    李有柱像是掐准了点似的,早就提溜着一包东西等在了江沐的卫生室门口。


    那包东西用报纸裹得严严实实,里面是一条好烟,两瓶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黄桃罐头。


    江沐帮着把晒干的草药一袋袋过秤、装车。


    牛水生看着那成色极佳的药材,脸上笑开了花。


    等一切忙完,李有柱才几步上前,不由分说地将那包礼物塞进牛水生的车斗里。


    “水生,上次去接喜龙喜凤那俩娃,多亏了你帮忙周旋,不然哪能那么顺当。这点东西,你务必收下,不然我这心里过意不去!”


    牛水生推辞不过,只好憨厚地挠了挠头。


    “有柱叔,你太客气了,都是举手之劳。”


    送走牛水生,挖涝池的工程还在继续。


    接下来的几天,江沐几乎是泡在了工地上。


    他不像别人那样咋咋呼呼,只是沉默地挥动着铁锹,每一锹都挖得又深又稳。


    在他的带动下,那些真正干活的人愈发卖力,而那些磨洋工的,也不好意思再那么明目张胆。


    工程进度,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


    一周后,这个两亩半的大坑,已经被硬生生挖到了四米深。


    站在坑边往下望,黑洞洞的,让人心里发怵。


    主体工程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用石头和黄泥加固四壁,防止塌方。


    这活儿精细,不再需要那么多人。


    李有柱只留下了二十个手脚最麻利的壮劳力。


    高志强负责监工,而李有柱,则终于能腾出手来,一头扎进了自家盖房子的事情里。


    二十个壮劳力又苦干了四五天,整个涝池的四壁被砌得整整齐齐,坚固无比。


    李有柱立刻骑着自行车上报公社。


    第二天,公社便派了技术员下来检查,验收合格。


    引水渠早就挖好了。


    随着闸门拉开,一道清澈的水流从村外的小河里奔涌而出,冲进了巨大的涝池。


    不到两天时间,池水就已经蓄满了。


    李有柱和高志强马不停蹄地再次上报,申请公社承诺的鱼苗。


    送鱼苗来的,是老熟人孙阳。


    他指挥着人将一桶桶活蹦乱跳的鱼苗倒进涝池,看着那满池的生机,脸上也挂着笑。


    临走前,他特意找到了正在帮忙的江沐。


    “江大夫,”孙阳压低了声音,眼里带着急切,“上次说的那个滋补丹,有眉目了吗?”


    江沐摇了摇头,“药材还没凑齐,急不得。”


    孙阳眼里闪过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客气地告辞离开。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底,春意正浓。


    李有柱家的两间大瓦房,也即将竣工。


    青砖黛瓦,窗明几净,在这片低矮的土坯房中,显得格外气派。


    这天,李有柱却揣着心事找到了江沐。


    他搓着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脸上是罕见的局促,“小江啊……姑父……姑父想问问,喜龙工作的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