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县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福万家”超市里人头攒动,比平日里更加热闹。
晚饭时分,林珊突然灵光一闪:“我看街上有人在卖对联,咱们也可以写对联卖呀!”
“咦……这个主意好啊!”林楠立即附和,“咱家超市每天这么多人,对联肯定好卖。”
林瑾歪着头补充:“咱们可以现场写,顾客想要什么就写什么。”
“哈哈……咱们这也算卖艺嘛!”林珊打趣的笑道。
林家姐妹中,就数林珊和林瑾的毛笔字写的最好。林珊的字端庄大气,林瑾的字清秀工整,都在学校的书画比赛中获过奖。
林有福听了女儿们的讨论,当即拍板:“明天我就去买红纸,给你们裁好了写!”
第二天一早,林有福就搬回一大摞红纸。他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寸,仔细裁成长条,韩秀琴找出了家里最好的笔墨砚台。
他们在超市门口支起一张方桌,文房四宝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上。林珊和林瑾穿上新的棉衣棉裤,像两个小书童一样端坐在桌前,先写了几幅练练手。
北方冬日的早晨,县城的人们都起得晚。直到十点左右,超市才陆陆续续迎来了顾客。
“哟……这儿还卖对联呢!”一位老先生本想买点茶叶,被门口挂着的对联吸引了,驻足欣赏起来。他扶了扶老花镜,朗声读道:“上联:甲戌迎春春浩荡,下联:中华贺岁岁峥嵘,横批:万象更新。”
“好啊……好字……好句子!”
旁边又有人读起了另一副:“瑞雪纷飞九州辞旧兆丰稔,犬蹄踊跃四海迎新报吉祥。好……这对联写得真好!”
进了超市,他们发现写对联的竟是两个小姑娘,更是惊讶不已:“不得了……不得了……文曲星下凡呀,这么小的孩子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还是两个女娃娃!”
林有福自豪地介绍:“都是小女写的,她们平时就爱练字。”
这时林珊刚写完一副新对联:“爆竹声声旧俗随腊去,春风阵阵新潮伴春来,横批:日新月异。”
“这副对联我要了!”一个顾客立即掏钱,抢走了这副对联。
“给我也写一幅!”
“我要一幅招财进宝的!”
转眼间,桌子前就排起了长队。其他姐妹见状,纷纷跑来帮忙。
林楠维持着秩序,林玥负责收钱,林瑜帮着研磨铺纸,林霁帮忙递对联……
最忙的要数林珊和林瑾,她们手中的毛笔就没停过,看到这么多人等着要对联,手腕都酸了也不肯休息。有顾客想要特定内容的对联,她们就现场创作。
“老板,给我写副生意兴隆的对联!”林珊略一思索,挥毫写下:“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我要副保佑平安的!”林瑾提笔便写:“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姐妹俩配合默契,一副副对联在她们的笔下妙笔生花。听说“福万家”超市有现写的对联,来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专门从城东跑来买对联。
中午饭点,队伍也不见缩短。韩秀琴只好把饭菜端到超市门口,让女儿们轮流吃。
“妈……我不饿,先让姐姐吃。”林瑾头也不抬,继续挥毫着毛笔。
“这孩子,写字都写入迷了。”韩秀琴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下午人更多了,听说超市有两个“小才女”写对联,来看热闹的人把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公安局杨所长正好路过,还特意派了个民警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林老板,您这几个闺女可真了不起!”排队的人们纷纷称赞,“字写得好,还有才气!”
林有福笑得合不拢嘴,压制不住内心的骄傲:“都是她们自己爱学,我们也没怎么教。”
队伍前面,有位老奶奶想要一副纪念亡夫的对联。
“闺女,能给我写一副挽联吗?”
“挽联?”两姐妹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下笔。
这可把她俩难住了,刚好有位中学的语文老师在一旁观摩,他指点道:“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林珊顿时提笔写下了这副对联,交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捧着对联,泪眼婆娑地连声道谢。
等到天黑时,红纸都用完了。姐妹们一算账,竟然卖了两百多副对联,赚了将近三百块钱!
“哇……这么多钱!”林玥数着钱。
“这钱够买多少本小人书啊!”
“死丫头……就知道买小人书!”林楠揪了一下妹妹的耳朵。
“咱们用这钱给爷爷奶奶买新年礼物吧!”林珊提议。
“好哇……奶奶给了咱们家那么多猪肉,咱们也应该礼尚往来嘛,给爷爷奶奶买些营养品!”
第二天,买对联的人更多了。林有福又进了一批红纸,还添置了金粉墨汁。林珊和林瑾写起金字对联,秀丽的字体配上金粉,更加光彩夺目。
顾客太多,姐妹俩实在写不过来了。这时魏一航赶来帮忙,他的书法苍劲有力,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三个“小书法家”一起挥毫,成为超市门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腊月二十八,超市的生意迎来高潮。林家姐妹们决定最后一天“义卖”,将所得收入都捐给红十字会。
林玥像是一个移动的小喇叭,宣传着她们“义卖”的活动。
这个消息传开后,来买对联的人更多了。很多人故意多给钱,说是支持孩子们的爱心活动。
不到中午,林有福准备的红纸就用完了,他又去拿了两沓红纸,裁成了长条。女儿们献爱心搞活动,他这个当老子的可不能拖孩子们的后腿,后勤补给得保障好。
一天的售卖结束,两个闺女的手腕都写肿了。看着厚厚的一沓毛票子,姐妹们笑得合不拢嘴。
“总共五百一十块!”林玥将钱数了两遍。
“开学了咱们就将钱捐给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