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村委会门口鞭炮齐鸣。
“双泉村蔬菜供销合作社”的木牌在阳光中闪着新漆的光泽,红布揭下的那一刻,村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现在开始收菜啦!”
林有福站手里提着一杆秤,硕大的秤砣勒的他的手指有些发紫。
“按顺序来,排好队……不许挤!”
村委会的大院里顿时忙活开来。林有福掌秤,林楠记账,梁援朝带着几个壮劳力装车。
村委会办公室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水壶“咕嘟咕嘟”冒着白气,映着一张张红扑扑的脸。
“刘大拿,西葫芦八十斤!”
“董常武,西红柿一百五十斤!” 林楠的小手在账本上飞快记录着,字迹工整清晰。
梁援朝扛着菜筐进出十几趟,累得满头大汗。他扶着老腰凑到林有福跟前:“有福啊……光靠咱们几个实在转不开。再说,自家大棚的菜还没收呢......”
会计老张也愁眉苦脸:“我家那口子昨儿就念叨,别家的菜都卖出去了,咱自家的倒要烂在地里?”
林有福看了眼窗外排起的长队,沉思了片刻:“这样,咱们排个班,一天十户人家轮流来合作社帮忙。”
“这个法子好啊!”梁援朝朝林有福竖了个大拇指。
“还是有福办法多!”
他立即拿来花名册,按门牌号排班。大喇叭一喊,村里顿时炸了锅。
“凭啥?”林有禄第一个跳出来。
“自家大棚里活都干不完,还有空去给公家白干活?”
几个年轻后生也跟着起哄:“就是!合作社又不是咱们一个人的!”
“咣当!”林长贵的拐杖狠狠砸在三儿子腿上。
“混账东西!你二哥忙前忙后的时候抱怨过吗?”
梁援朝黑着脸放狠话:“谁不按排班来,合作社就不收谁家的菜!”
这话像盆冷水,把闹事的人都浇醒了。众人乖乖认了排班顺序,合作社总算顺利运转起来。
林有福家的大棚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韩秀琴带着女儿们穿梭在菜垄间,小姑娘手上动作麻利得像支训练有素的小分队。
“二姐,这筐满了!”林玥吃力地拖着菜筐。
“来了!”林珊小跑过来,姐妹俩合力把筐抬到地头。
沈玉兰和黄老太也没闲着,将孙女送来的菜挑拣装箱。老八老九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棉垫上,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啃着半截黄瓜。
“妈,你看!”林玥突然举起个大大的西红柿。
“这个长得像小灯笼!”
韩秀琴擦擦汗,笑得眉眼弯弯:“留着过年挂窗上,讨个吉利。”
林有梅带着两个儿子,用手推车将菜运到村委会,交到合作社。
中午时分,合作社的第一批货款结算了。林有福打算先给村民发一部分钱,好叫他们高兴高兴。
刘大拿捏着厚厚一沓钞票,手都在发抖:“老天爷……这钱来的太快了,站在地头就把钱赚了!”
董常武更是直接蹲在地上数起钱来,数一遍笑一遍,高兴的合不拢嘴。
“等攒够了钱,我也去买辆新的摩托车!”他看着林有福每天骑着这个喝油冒烟的铁疙瘩,稀罕的不得了。
傍晚,合作社关门算账。林楠把账本摊开:“爸,今天收了八千斤菜,货款共两千七百块,分摊到乡亲们手里,每家大概一百五十来块钱。”
梁援朝激动得直拍大腿:“好家伙!照这个势头,咱们离发家致富不远了!”
这时,林有梅带着侄女们送来晚饭。大伙围坐在炉子旁,吃着热乎乎的菜汤馍馍,有说有笑。
“二哥”林有梅突然问。
“合作社能不能也收鸡蛋?咱们家那些母鸡天天下蛋,根本吃不完。”
“这个主意好!”林有福眼睛一亮。
合作社对接的顾客大多数是饭店,不光鸡蛋,村里的土特产都可以通过合作社卖出去。
城里人最喜欢吃村里的这些稀罕玩意,他记得前世村里人提着自家的土鸡蛋,在街上叫卖,在那杵半天也卖不了几个。
夜深了,村委会办公室还亮着灯。林有福和梁援朝还在核对账本,林楠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记账的钢笔。
窗外飘起小雪,大棚里的蔬菜在雪夜里静静生长。院子里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双泉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第二天排到林有禄林有根两兄弟值班。这两个曾经抵触建大棚办合作社的人,干得比谁都卖力。
昨天收到的钱,实打实进了他们的口袋里,扛菜筐时肌肉贲张,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歇晌时,林有禄蹭到林有福跟前,破天荒的递过一根烟:“二哥,以前是我不对......”
林有福有些错愕,前世这个三弟一响自傲,看不起自己,今天能抽他一根烟,实属不易。
林有福摆摆手:“兄弟之间不说这个,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合作社单日营业额突破三千元。前面一段时间的货款也收回了一部分,村里决定提前分红,家家户户都领到了红纸包着的钞票。
分完红,梁援朝跳上台阶:“乡亲们!咱们合作社再买辆大卡车,以后自己运菜,还能省下一笔运费。大伙合计合计,看行不行啊?”
“好!”村民们齐声响应,掌声雷动。赚到了钱,啥话都好说。
雪越下越大,合作社里暖意融融。会计老张把新买的算盘敲得噼啪作响,算盘珠子一上一下都是钱。
双泉村的冬天,今年格外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