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军侯的拉拢

作者:火柴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残阳如血,


    戎夏人退去了,


    映照着历经战火洗礼、遍地狼藉的秦皇堡。


    空堡内校场,一场简朴却气氛热烈的庆功宴正在举行。


    虽然物资匮乏,但军民一心,将所能找到的最好酒食都拿了出来,


    用以犒劳浴血奋战的将士,祭奠英勇牺牲的英灵。


    军侯赵德昌端坐主位,虽甲胄未解,风尘仆仆,但威仪不减。


    他目光扫过下方伤痕累累却斗志昂扬的将士,面色沉重。


    “诸位将士!”


    赵德昌声音洪亮,压下了场中的喧闹,“秦皇堡一战,赖诸位用命,军民一心,方能击退强敌,保我疆土!”


    “阵亡将士,抚恤加倍,英灵永存!”


    “活着的,皆是我大夏功臣,本侯必当论功行赏!”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王戬身上,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尤其伍长王戬。临危不乱,勇冠三军!先阻敌于鹰嘴峡,后斩酋于万军中,更于城头力挽狂澜,阵前伏虎扬威!”


    他加大声音,“功勋卓著,彪炳此战之首!”


    说着,赵德昌亲自起身,从亲兵手中接过一枚闪烁着银光的腰牌,走到王戬面前。


    那腰牌造型古朴,正中刻着一个醒目的“什”字,边缘镌刻着云纹,代表着什长的身份与荣誉。


    “王戬,正式擢升你为什长,领双倍军饷!望你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赵德昌亲手将银质腰牌递到王戬手中。


    “恭喜王什长!”


    “王兄弟,实至名归!”


    “哈哈哈,我就知道小戬你非池中之物!”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恭贺声。


    秦武用力拍了拍王戬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


    徐宽更是激动得眼眶发红,仿佛比自己升官还要高兴。


    阿丹站在人群中,看着备受瞩目的王戬,眼中闪烁着崇拜与喜悦的光芒。


    王戬接过那沉甸甸的腰牌,面色平静,抱拳行礼:


    “谢军侯!此乃末将分内之事,亦赖军侯、百夫长、徐什长及诸位同袍并肩血战,方有今日。”


    他并未居功自傲,态度不卑不亢,让赵德昌眼中的欣赏之色更浓。


    宴会持续到深夜,方才渐渐散去。


    疲惫不堪的将士和百姓也各自回去休息。


    王戬正准备离开,一名亲兵却悄然来到他身边,低声道:


    “王什长,军侯有请,在后堂一叙。”


    王戬心中微动,点了点头,跟着亲兵来到堡内一处相对完好的静室。


    赵德昌已卸去甲胄,换上了一身常服,正坐在灯下品茶,少了几分战场杀伐之气,多了几分上位者的深沉。


    “王什长,坐。”


    赵德昌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语气平和。


    “谢军侯。”王戬依言坐下,静待下文。


    赵德昌打量着他,缓缓道:“此战,你居功至伟。以你之能,区区一个什长,实在是屈才了。边军之中,虽重资历,但更重军功与能力。本侯麾下,正缺你这等敢战、能战的骁勇之士。”


    他轻轻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有些深邃,“如今朝堂……呵呵,不说也罢。总之,这北疆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他目光变得锐利,“林原之叛,绝非孤例。想要在这乱局中立足,乃至建功立业,光靠个人勇武是不够的,需要……依靠。”


    他的话点到即止,但招揽之意已经再明显不过。


    王戬沉默片刻。


    他明白赵德昌的意思,也清楚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


    军侯一系在边军中势力不小,若能得其庇护和资源倾斜,未来的路会好走很多。


    但他生性不喜约束,更不愿过早地卷入复杂的派系斗争。


    他的力量根源在于自身和系统,而非某位上司的赏识。


    想到这里,王戬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抱拳道:


    “多谢军侯厚爱!末将惶恐。末将只是一介武夫,蒙军侯提拔,已是感激不尽。如今只想尽忠职守,护卫边疆,暂无他想。”


    “军中能人辈出,秦百夫长、徐什长皆乃栋梁,末将愿在他们麾下效力,为我大夏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对赵德昌提拔的感谢,又委婉地拒绝了明确的站队,


    同时抬出了秦武和徐宽,表明自己更倾向于留在基层,意思表达得清晰又不失礼数。


    赵德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


    他深深看了王戬一眼,知道此子心志坚定,非是言语可以轻易动摇。


    “也罢。”赵德昌摆了摆手,语气听不出喜怒,“人各有志。你既愿留在秦皇堡,便好好干。徐宽伤势不轻,需要静养,此后堡内防务,你需多担待些。下去吧。”


    “末将遵命!”王戬起身,行礼告退。


    王戬离开后,静室内茶香袅袅,烛火跳动,


    映照着赵德昌若有所思的脸庞。


    片刻,秦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显然一直在外等候。


    “军侯。”


    秦武拱手行礼。


    “坐吧。”


    赵德昌指了指刚才王戬坐过的位置,亲手给秦武斟了杯茶,“你觉得,王戬此人如何?”


    秦武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坦诚道:


    “勇猛无匹,有军侯当年风采。更难得的是,临危不乱,有勇有谋,并非一味逞凶斗狠之辈。而且……他进步之速,远超常人。今日阵前徒手伏虎,末将自问,也很难做到。”


    赵德昌缓缓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是啊,徒手伏虎……便是放在京城禁军中,也找不出几个。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他今日婉拒了本侯的招揽。”


    “军侯是觉得可惜?”


    秦武目光微凝。


    “可惜,自然可惜。”赵德昌叹了口气,眼中精光内敛,“如此良才美玉,若能收归麾下,悉心栽培,未来或可成为我边军一员擎天巨柱,震慑戎夏。不过……也正在他拒绝了,才更显得此人不简单。”


    他看向秦武,语气变得深沉:“他不慕眼前权势,不急于攀附,要么是心有大志,不欲过早受制于人;要么便是……其背后另有依仗,无需依靠本侯这棵大树。”


    秦武眉头微蹙:“军侯是怀疑他……”


    赵德昌摆摆手,打断了他的猜测,“是或不是,眼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子潜力巨大,心性难测。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也绝不能推到对立面去。”


    “林原前车之鉴不远,若非逼得太甚,或许也不至于走到叛国那一步。对王戬,要以怀柔为主,该给的功劳、该升的官职,一样不少,让他感受到朝廷和军中的恩义。”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告诫:“但是,你需记住,对此人,也要心存一份警惕与提防。他的力量增长太快,快得不合常理。”


    “要密切关注他的动向,尤其是他与戎夏那边是否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牵扯。若他安分守己,为国效力,自然是我大夏之福;若其心有异志……”


    赵德昌没有再说下去,但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冷芒,已让秦武明白了他的意思。


    “末将明白了。”


    秦武郑重应道,“会掌握好分寸,既不相逼,亦不放松。”


    “嗯。”


    赵德昌满意地点点头,端起茶杯,目光望向了王戬离去的方向,沉默不语。


    秦武只是恭敬的坐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