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8章 决战野狐岭

作者:心急火燎的幻影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京城内陷入选秀热潮之际,蓟北荒原上的铁血搏杀,已进入白热化。


    南雯月的游击战术虽成功迟滞了阿济格的兵锋,但终究兵力悬殊。


    在一次试图切断女真后勤线的夜间突袭中,他率领的骑兵陷入了阿济格预先设下的反埋伏圈。


    女真人以掳掠的百姓为诱饵,诱使南雯月部深入,继而伏兵四起。


    “将军!我们中计了!四面都是鞑子!”


    亲兵嘶声喊道,臂上已中了一箭。


    南雯月浑身浴血,银甲早已被染红,他环顾四周,只见火光中尽是女真骑兵狰狞的面孔,己方人马被分割包围,伤亡惨重。


    “聚拢!向我靠拢!杀出一条血路!”


    南雯月双目赤红,长枪舞得如同风车,接连挑落数名敌骑。


    他知道,此刻若是溃散,必将全军覆没。


    一场惨烈的突围战就此展开。


    南雯月身先士卒,不顾多处负伤,硬是带着残存的百余骑,从重围中杀出,趁夜色遁入茫茫山林。


    然而,经此一役,他这支偏师已基本丧失继续大规模袭扰的能力,只能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和侦查。


    阿济格虽然解决了这只恼人的“苍蝇”,但南雯月的拼死抵抗,也让他损失了不少人手,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整整两天的宝贵时间。


    而这两天,对于江志来说,至关重要。


    蓟州主力大军,在江志的亲自统领下,已迅速北进,并非直扑阿济格,而是依据南雯月不断送回的敌情,精准地卡在了一处名为“野狐岭”的战略要地。


    此地是通往幽州腹地的咽喉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江志的战略意图很明显:以静制动,逼迫急于求成的阿济格前来攻坚,或者,等待皇太极的主力前来会战。


    当阿济格扫清障碍,志得意满地推进到野狐岭下时,看到的是严阵以待、旌旗招展的大乾军阵,以及猎猎风中那面刺眼的“江”字大旗。


    “江志?他竟敢出城?”


    阿济格又惊又怒。


    他原以为江志会固守蓟州,或去救援幽州,没想到对方竟敢主动迎战,还占据了有利地形。


    “贝勒爷,怎么办?强攻吗?”部下问道。


    阿济格看着岭上森严的防御工事和以逸待劳的敌军,咬了咬牙。


    他虽勇悍,但并非无脑之辈,深知仰攻险要之地乃兵家大忌。


    “扎营!派人快马禀报大汗!就说江志主力已出,现阻于野狐岭,请大贝勒定夺!”


    消息传回盛京,皇太极并未感到意外,反而露出一丝了然的神色。


    “果然……江志不是易与之辈。


    阿济格太急了,怕是已失了先手。”


    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手指点向野狐岭:


    “也好,既然江志出来了,那就在野狐岭,决一胜负吧。


    传令各部,加速进军,合围野狐岭!


    我要亲自会会这位大乾的镇守将军!”


    一时间,女真各部大军如同数条汇流的铁鞭,向着野狐岭方向滚滚而去。


    一场决定北疆命运的战略决战,一触即发。


    京城,甘露殿。


    关于蓟州战事和黑石谷一案的紧急军报和密奏,几乎同时送到了秦昊的案头。


    秦昊先快速浏览了军报,对江志果断出击、抢占野狐岭的决策微微颔首。


    “江志,确是帅才。”


    随即,他拿起了关于黑石谷和赵杞的密奏,看得非常仔细,特别是其中牵涉到的物资流


    向、人员往来,以及……某些隐约指向京城世家的线索。


    他的目光在几个关键名字上停留片刻,其中包括了“崔”、“王”等大姓,但证据链尚不完整。


    “夏德全。”


    “奴才在。”


    “蓟州战事吃紧,江志在前方拼命,后方绝不能乱。”


    秦昊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关于黑石谷一案,告诉灰枭,继续深挖,但要讲究方法,没有确凿证据前,不得打草惊蛇。


    特别是京城这边,给本王盯紧了,看看谁在这个时候上蹿下跳。”


    “奴才明白。”


    夏德全心领神会,这是要外松内紧,稳住大局,暗中收集证据。


    秦昊又拿起另一份关于选秀最终结果的奏报,略一沉吟,朱笔批了几个字。


    他没有立刻公布结果,显然是要根据前方战事和朝局变化,再行权衡。


    崔府内,气氛愈发压抑。


    蓟州战事的消息和选秀结果的迟迟未定,都像巨石压在心头。


    崔琰派出的“影卫”已经开始行动,几条与黑石谷有关的暗线被悄无声息地切断,个别知晓内情的外围人员“被消失”。


    崔璞则在书房中,不断接到来自各方盟友的反馈,有的表示支持,有的则态度暧昧,显然也在观望风色。


    “父亲,王家那边似乎也有些不安,他们好像也怕被牵连。”崔琰低声道。


    崔璞冷笑:“王家?他们屁股底下也不干净!


    这个时候,谁先乱,谁就先死!


    告诉我们在御史台的人,弹劾江志的奏章,可以上了。


    但火力要分散,不要只盯着黑石谷,多找些其他由头,比如‘穷兵黩武’、‘擅启边衅’之类。”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京城悄然升级。


    弹劾江志的奏章开始出现,虽然措辞谨慎,但指责的意味明显。


    而支持江志、要求严查通敌行为的呼声也同样存在。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宫中,崔琳和崔婉在忐忑不安中,也感受到了这股无形的压力。


    她们被留在了宫中,暂居于一处僻静的宫苑,名为学习礼仪,实为等待最终命运。


    姑母崔妊悄悄来看过她们一次,没有多说,只反复叮嘱“谨言慎行,万事皆空”,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韦玥等其他几位家世显赫的秀女,也留了下来,彼此之间看似和睦,实则暗藏机锋。


    崔婉越发沉默,常常对着窗外发呆。


    崔琳则强迫自己冷静,她细心观察着宫中的人事,从宫女太监的只言片语中,拼凑着外界的风云变幻。


    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下,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而皇宫内的气氛却没有经过时间的消逝而改变,反而愈发紧张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