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0章 她的幸运

作者:桃桃软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往前倾了半步。


    这虽然是唐寅早年的作品。


    但对艺术史研究而言意义重大,甚至可能填补一段空白。


    若是能将此画纳入博物院馆藏。


    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政绩,更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只要运作得当……或许还能借此登上更高台阶。


    秦老的目光微微闪动,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更深了些。


    他沉默片刻,忽然起身,拄着拐杖一步步走上前。


    当他走到沈明轩面前时,忽然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年轻人的手。


    他的声音低沉,却不带一丝虚假。


    “念云有你这样护着她的丈夫,真是她的幸运。”


    顿了顿,他又说道:“不过,我不需要赔偿。当初让她修复这幅画,并没有提任何报酬。没拿钱,自然也就谈不上赔钱。”


    李院长正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猛然听见这话,脸色顿时变了。


    他急忙插话,声音拔高了几分。


    “秦老,您这话就不对了!这画现在归博物院管,不是您个人能说了算的!”


    “这是公事,必须按规矩办!”


    秦老冷冷扫他一眼。


    “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不服,可以去上面告状,也可以问问康老们的意思。”


    他说完,不再看李院长,转身坐回原位。


    李院长顿时僵在原地,额角渗出冷汗。


    “康老,您可得给咱们博物院撑腰啊!”


    他的语气近乎恳求。


    “这《汉宫春晓》可是国宝级文物,若因一次修复出了差错,导致损毁或遗失,谁担待得起?责任太重,我一个人扛不起啊!”


    康老盯着那张《虚亭听竹图》的照片,眼睛微微一亮。


    作为资深鉴赏家,他当然认得这张画的价值。


    别说完整存世,哪怕是残片,都足以震动整个学术界。


    然而,下一刻,他的目光转向沈明轩。


    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家族的名字沈家。


    那是一个根脉深远、背景复杂的存在,牵连政商军三界,连高层都要礼让三分。


    想到这里,他喉咙动了动,喉结上下滑了一下。


    康老看着那幅画的照片,心跳快了一拍。


    若是能得到这幅画,他的学术地位将再上一层楼,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代首席顾问。


    可再想想沈家的根脉和影响力,那股激动便逐渐退去。


    他清楚得很,得罪这样一个家族。


    哪怕只是一个晚辈,也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权衡利弊之下,他选择了沉默。


    “李院长,这事您还是听秦老的吧。”


    “毕竟这画原本就是秦老的私人藏品,能留到现在都没追究,已经够仁义了!”


    李院长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站在原地,拳头紧握。


    可环顾四周,无人支持他,甚至连一向与他交好的几位专家也都低头不语。


    他知道,这场博弈,他已经输了。


    最终,他咬了咬牙,终究没有再吭声。


    薛念云开始准备修复画作。


    其他人见状,纷纷往后退开几步。


    她缓缓展开画卷,指尖轻触卷轴末端。


    随着绢面一寸寸显露,她的神情也一点点变得沉重起来。


    那原本应当温润如玉的画心,此刻布满裂痕与污渍。


    秦老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几乎发白,嘴唇微微颤抖。


    他作为业内资深修复专家,一眼便看出这幅《汉宫春晓》受损之严重,远超寻常。


    他曾无数次设想过国宝级文物重见天日的辉煌场景,却从未料到竟会以如此狼狈的模样呈现在眼前。


    李院长眼神躲闪,干咳两声,低声嘀咕了一句“临时有事”,便匆匆收拾公文包,离开了现场。


    “唉,都成这样了,还能修好吗?”


    “这小姑娘想给北薛家争口气,可别最后砸了招牌!”


    “简直是造孽啊,国宝级的东西被糟蹋成这样!”


    ……


    周围的议论不断传来。


    然而,薛念云充耳不闻。


    她的世界仿佛只剩下眼前的画作。


    这幅画太难修了,比秦老那一幅复杂太多!


    光是看着破损的痕迹,就能想象它经历了怎样的颠沛流离。


    首先,尺寸太大,高二十七厘米多,长快到五百七十三厘米。


    相当于将近六米的巨幅手卷。


    即便是专业的工作台,也无法一次性铺展整幅画面。


    每一段都需要单独处理。


    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新的损伤。


    其次,《汉宫春晓》很久没人打理,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环境中,导致颜料不停掉落。


    特别是矿物色部分已经出现大面积龟裂和起翘现象。


    修复时如何固定原有颜色,不让其进一步流失,成了最大难题。


    若采用现代化学试剂,容易破坏原绢。


    若不用,则难以稳定色彩。


    再加上破损严重,清理完表面污渍后要补笔的地方多得数不清。


    这才是最棘手的部分。


    薛念云抬眼看向秦老,将自己打算采用的步骤一一道来。


    先用软毛刷除尘,再以温水浸润法去除浮尘与霉斑。


    接着进行揭命纸工序,分离旧裱与画芯,最后才是全色接笔。


    “我会全程手工操作,绝不使用任何加速剂或胶粘物。”


    秦老听了直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按你说的办就行。至于最后的补笔,先别急,咱们先把画保住再说。画芯稳定下来,才能考虑后续。以后要是遇上合适的人,再考虑也不迟。”


    看得出来,秦老已经坐不住了。


    他知道,若再拖下去,这画恐怕再也展不开。


    一旦纤维彻底脆化,便只能彻底报废,永世封存。


    有了秦老撑腰,薛念云心里踏实了不少。


    她按照流程,先除尘,细致到每一根刷毛都顺着纹理移动。


    接着用六十度左右的热水慢慢冲洗画芯。


    这是传统洗画的关键一步,能够激活老化纤维,恢复绢质韧性。


    但温度必须精准控制,差一度都可能导致绢丝断裂。


    可就在第一步上,那些所谓的专家就炸开了锅,满脸不信,甚至有人当场惊呼出声。


    “这可是古画啊,用开水冲?真不怕直接毁了?”


    “天哪,我觉得这小姑娘太冒险了!万一绢面承受不住怎么办?”


    “你们谁见过正宗的北薛手法?她这样真的对吗?”


    ……


    秦老大皱眉头,猛地转身,冷冷扫了那群人一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