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4章 撞见!行宫私会

作者:枫林月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天夜里,小禾姗姗来迟。


    她带来一则新的消息。


    “林青使,那丫鬟的姨母说,不过,仔细辨认,五皇子与陶阅,有两分桓娘的影子,不过极淡,不是府里的老人,很难辨认出来。而陶水月,则完全不像桓娘。”


    林棠棠眼神微动。


    果然,一切与她猜的所差无几。


    五皇子不像生母德妃,却与死去的桓娘有几分相似;


    陶水月长得不像生母桓娘,也不像父亲陶知。


    与德妃有两分像。


    仔细对比起来,她与那人更像。


    林棠棠想起小禾曾经说过,陶府内院的佣人都很年轻,伺候主子的那些老人,要么遣散不知所踪,要么去庄子上了。


    现在看来,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刻意为之。


    若是这些老人继续留在内宅,日子久了,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人瞧出端倪。


    好一个偷梁换柱。


    陶府真是下了一大盘棋。


    从皇宫到横山,再到北境。


    真是好计谋,好算计。


    可是这样一盘大棋,一个陶氏就能操纵吗?


    殿下曾经说过,当年德妃生产时,皇帝曾经守着,那么陶氏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林棠棠摇了摇头。


    这里面一定是有不为人知的隐情与助力。


    “嬷嬷,当年德妃生产时的稳婆,可曾线索?”林棠棠问李嬷嬷。


    现在五皇子的身世她已经知晓,但多是间接的证据。


    若是有直接的人证,便能够咬定五皇子与德妃的罪证;


    皇帝不用去探查五皇子大腿根部的痣,也能够直接给五皇子与德妃定罪。


    “姑娘,老奴已经托人暗中打探了多日,但是当娘给德妃接生的那些人,死的死,走的走,暂时没有找到人。”


    李嬷嬷回道。


    林棠棠眉头微皱。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情形。


    毕竟那么大的事情,德妃与陶氏不可能这么轻易放任走。


    不过,她心中已经想到一计。


    此时在陶府。


    陶知一口口品着茶,眼睛望着窗外那一轮月亮。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在这里喝茶?”陶尚书冷不丁地发问,让陶知的心绪回到了现实。


    “父亲大人。”


    陶知放下茶杯,迎了上去。


    “陶玉芳出宫了。”


    陶尚书短短的一句话,让陶知背脊发凉。


    他知道德妃接下来要做什么。


    十多年前,玉芳夜里与南靖国大皇子私奔的场景,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那股冷到心底的寒意,卷土重来。


    她还是要为了一个男人,弃所有于不顾;


    他劝谏她的那番话,她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那个南靖国大皇子就那么好吗?


    值得她放弃自己与陶府两次吗?


    陶知脑中先是木然,之后却是愤怒。


    他双手握成拳头,牙关紧咬。


    “十多年前,我便觉得陶玉芳不可靠,眼里只有情爱,没有大业,是你不惜与我闹翻,硬要保下她;


    她不过是一个乡下来的野丫头,若不是他父亲曾经对我有恩,我又如何会将她接到陶府?”


    陶尚书哼了一声。


    陶知抿着唇,没有说话。


    父亲说得在理。


    她是野丫头,是下乡人,是只懂情爱的人;


    在身份与智商上,他于她,本就是高攀;


    可是为何就是这个一无是处的女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拨他的理智,占据他的情绪,盘桓在他心中几十年,哪怕她已经嫁人生子,也不曾散去?


    在感情上,她于他,却成了高攀。


    陶尚书见自己儿子这番低落的模样,恨铁不成钢道,“十几年前,你年轻气盛,心中装着一个女人,老夫也不好过多说你;


    可现在,场景再现,你可死心了?陶玉芳不值得你再维护了。”


    陶尚书的言外之意,陶知心知肚明。


    “一切但凭父亲做主。”


    “既如此,今夜你便好好歇息吧。陶玉芳那边我自由安排。今夜,你若踏出这房门一步,尚书府以后便由你的庶弟接管。”


    陶尚书说完,安排了两名侍卫守在门口。


    之后,转身离去。


    陶只再一次望着月亮,手指微蜷。


    看似平静的面庞下,心跳却越来越快。


    这厢。


    东松带来一则消息。


    “青使大人,德妃娘娘漏液出宫了,去往行宫方向。”


    “看紧了,不过不要打草惊蛇。”


    夜半出宫,不是私会便是杀人。


    可是杀人的事情,轮不到德妃亲自动手。


    那么,私会的可能性最大。


    德妃这回,要出大招了。


    不过,陶府会放任德妃胡来不管吗?


    答案是否定的。


    此前德妃第一次去行宫,陶知还曾拦过她的马车;


    只怕这一次,陶府并不会善罢甘休。


    想到此,林棠棠补充了一句,“多派一些人手跟着,以免发生什么意外。若是有人半路上为难德妃,你们便动手帮她一下。我要德妃如期到达行宫。”


    只有在行宫的舞台,才能够看德妃的大戏。


    “是。”


    东松应下,挑了一些高手,退回夜色之中。


    东松离去不久,宣迟派人传来一个消息。


    “青使大人,南靖国大皇子正在往行宫方向逃去。将军让我问您,要不要跟过去看热闹。猫抓老鼠的热闹。”


    “哦?去了行宫?”


    林棠棠嗤笑了一声,“正巧,我也要去行宫看戏。”


    苍茫的夜色笼罩大地,各方势力暗中涌动。


    德妃才出了京城。


    便觉得身后有一股寒气扑来。


    她让车夫加快驾车。


    可是那股寒气还是越来越近。


    紧接着,身后响起了喊打喊杀的声音。


    “娘娘!”贴身嬷嬷吓得有些发抖。


    德妃心中也是害怕得不行。


    她出宫时隐蔽,只带了几名护卫。


    对方那么多人,只能抵挡一阵,不能一直扛住。


    “马车加快前进!”


    德妃想到近在咫尺的自由,心一横,豁出去了。


    哪知,那伙人的速度更快。


    德妃所带在侍卫,已经全军覆灭。


    眼看,那些刺杀的人的剑,就要劈开马车时。


    一支冷箭直直射向那刺杀之人。


    一波人来了,与那些刺杀的人,展开对弈。


    “谢天谢地,菩萨保佑这下有救了。”贴身嬷嬷双手合十。


    “让马车速度加快。”


    德妃听着外面的打斗声,皱起了眉头。


    那些刺杀的人,气势汹汹,来帮她的那些人,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果然,过不了多久,来帮助德妃的那波人便落了下乘;


    来刺杀的人,将剑钉入马车,擦着德妃的耳畔而过;


    德妃主仆吓得蹲在马车里抱住了头;


    危机时分,又来了一拨人,与刺杀的人展开战斗。


    这夜,在德妃去往行宫的路上,不断上演着刺杀与逃跑的戏码;


    而在另一边。


    南靖国大皇子也被追过来的人,吓到,连摔了好几次,衣袖都被划破了,手肘上有瘀伤。


    他忍着痛,一路跌跌撞撞地往行宫走去。


    半路有一群人来接应他。


    在看到行宫亮起的光时,他热泪盈眶。


    接应的人跟守卫的说了几句话。


    守卫很快进去,马上有一位嬷嬷过来,将他引了进去。


    穿过几个回廊。


    来到一个院子门口。


    他一时之间,竟然有几分踟蹰。


    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才进入院内,在嬷嬷的引领下,敲响了门。


    门开了,又关了。


    他看到了自己思念已久的脸。


    “鸿郎,你,来了。我不是在做梦吧?”


    德妃刚到行宫没多久,还没有缓过神来。


    “不,这不是梦。是梦想成真。”


    南靖国大皇子走到她跟前,看到她发钗散落了几根,发鬓微乱,抬手,将她耳畔的碎发,捋到耳后。


    “你们不是梦想成真,是私奔成真吧。”


    此时,“砰”的一声,门被一脚踹开。


    本应该睡在寝殿的皇帝,出现在门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