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红糖煎饼,好事都赶到一起去了!

作者:小扑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至于为什么要摊煎饼。


    一来这玩意好存放,吃起来方便,像孤家村这种村子,大部分都是闯关东来的人,对煎饼有着别样的情感。


    二来,他也在惦记着老丈人一家,想给他们以后找个活记,不想让他们在地里干农活了。


    后世的人认为种地简单,开着拖拉机,全机械化没几天就干完了。


    可那在后世也都是大农场才有的。


    而这个年代农活,全凭农民双手。


    而且就是整日里弯腰,也够农民受的了。


    这种劳累时骨子里的劳累。


    他了解老丈人一家子,让他们闲下来肯定不行。


    老两口操劳一辈子,就不是闲下来的性格。


    所以,陆云筝想着,可以模仿每个村必有的豆腐西施,黄豆换豆腐的方式。


    就算现在不能卖煎饼,但以物易物,用杂粮面等粮食换煎饼。


    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如果在加点后世的手段,比如用红菜当染色剂,加上白糖充当红糖煎饼。


    说真的,就是天王老子来都尝不出来差异。


    而且这就是做生意的起点,等逐渐改开之后。


    靠着这时候积攒起来的经验,倒卖山货,到县里开饭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单靠一人的努力并不能改善子孙后代。


    只有全家都拧成一股绳,才可将信念传下去。


    铁皮导热快,毕竟不是后世专业的鏊子。


    拌有红糖的杂粮面糊刚铺到鏊子上,很快就糊吧了。


    张婉莹也不管烫不烫手,直接拿起煎饼就放在嘴巴。


    热乎乎的红糖煎饼,面香,糖腻,还有微弱的糊吧味。


    吃上一口后根本就停不下来。


    “媳妇,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陆云筝看着这番模样,眼神中满是笑意,但心底却越发的心疼。


    “哎呀,谁让你做的这么好吃,我去拿个盖帘,咱多弄点,要不不够分。”


    摊煎饼虽然是个技术活,但熟能生巧,很快一盖帘煎饼就出锅了。


    坐着牛车放学的回来的张聪,看到红糖煎饼眼睛都直了。


    红糖真是这个年代的稀罕物,谁家舍得放煎饼里呀。


    就连下工回来的张开山夫妇也来不及换衣服,拿起煎饼就吃了起来。


    只有张强心不在焉,还惦记着要不要给马燕送去点。


    加上红糖的煎饼,让那一大盆獾子肉都黯然失色。


    看着满屋子带着笑意的家人。


    张婉莹帮忙收起衣服,晾到院子的铁丝上风干。


    其实这个年代的人很少洗衣服的。


    常年干活的人都知道,从早到晚出汗的人身上味道并不重。


    身上杂质都被汗水拿掉了。


    而且衣服总洗,也穿不长久。


    没人会像骗男人拉帮套的那个秦寡妇,整日就知道在河边洗衣服勾搭男人。


    不过张家院子内的香味,是真给附近的邻居馋懵了。


    饭桌上的苞米面粥也不香了。


    纷纷关上门,嘲讽起张家人生不出崽子,才能平衡一下心态。


    而那不远处的知青点,闻着红糖煎饼的香味。


    淌着哈喇子起了歪主意。


    没有竞争,女知青们都是好姐们。


    如今看周敏在陆云筝身上获得了实打实的好处。


    林丹与王莹垫着脚尖,忍不住的看张家的后院子。


    心里则满是如何逗弄下陆云筝这个傻小子。


    毕竟都已经在村子呆了五六年。


    还能不了解这些整日盯着他们看的农村汉子了!


    就单凭高中生,有文化这几个字,就能给那些汉子迷的不要不要的。


    不过,刚从县医院回来给刘忙取换洗衣服的刘村长。


    闻着张家传出的味道,眼神里闪出一丝阴霾。


    自家小儿子什么德行,他这个当父亲的怎能不知道。


    虽说刘忙回家后,一个劲的说陆云筝无缘无故的打了他一顿。


    但他知道,刘忙绝对是惦记上张婉莹了。


    别说刘忙惦记,每次听到那些老娘们议论张婉莹身上洁白无瑕,一点毛都不长的他都心里痒痒的。


    这个年代的人吃的食物绿色无添加,用的大多都是猪胰子皂。


    不管男女,头上还是身上,都毛发极重。


    家里有老一辈照片的,翻一翻就知道了,就那浓密的胡子,比现在不少牛马的头发都要多。


    而在他的念头里,报官确实能给陆云筝抓起来。


    但谁不了解谁呀,全村人都能猜到是刘忙先调戏人家媳妇的。


    自家的名声可就臭了,还会影响当兵的大儿子。


    所以,要么就偷偷的给张家下绊子,逼他们就范,或者是用权力压的他们不敢还嘴。


    要么就让张婉莹和陆云筝彻底闭嘴。


    反正不管怎么做,刘家都没有吃哑巴亏的习惯。


    刘村长念及此处,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去了村支部院内。


    白天农民忙了一天,晚上三个大队队长跟村子的会计还在支部院内忙着记录工分。


    算每家分到的粮食。


    这时候分粮食,基本上都不是固定的。


    而是根据地里的收成,按照比例分。


    “哎呦,刘哥回来了,听说你儿子也去医院了,咋样没啥事吧。”


    在院子里抽烟的一队队长刘喜胜刘大脑袋急忙打起招呼。


    其余队长见面也纷纷停下手上的工作,起身打招呼。


    只有刚接手的女会计杨一阳懒得站起身,自顾自的计算着数字。


    “没啥事,小打小闹摔了一跤,今年的收尾工作咋样了?与上一年有没有啥出入。”


    刘村长接过刘大脑袋自己卷的旱烟,狠狠抽了一口,压下心底的憋闷,大声的询问着。


    “比去年强多了,今年秋收的时候,让山里那些畜生祸害的少,


    不过来年就保不准了,咱村的那几个老炮手都上了岁数,


    怎么说明年都不当护农员了,甚至都有直接撅折自己的猎枪的,


    年轻人还都是那个熊样!担不起事儿,明年就不好说喽!”


    刘大脑袋皱着眉头,也不知道是烟叶子呛的,还是真的着急。


    “哦?就连刑瘸子都不干了?”


    “那个狗篮子是第一个不干的!听说从岗梁子村找了一个没爹没妈的黄花大闺女,


    他娘的现在整日都不出门,那腿软的跟烂茄子似的!”


    刘大脑袋此话一出,这几个老爷们笑的都不行了。


    只有杨一阳皱着眉头,狠狠的瞪了几人一眼。


    这个年代,还别说就当猎人的家底子厚,但凡有持枪证这些正规手续的。


    那家底就更不用说了。


    但因为冬天不是猫穴洞,就是钻雪窝追野兽的。


    要么就在山里被畜生弄的非死即伤。


    要么就是落的浑身是病,大多都是在收抢后才能娶个年轻媳妇。


    所以小孤家村的这几个炮手见刑瘸子都能找个年轻的。


    再加上这几年野兽下山越来越频繁,谁还有心情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


    而且,二百块钱就能娶个黄花大闺女。


    他们打了十好几年的猎。


    谁还拿不出二百块钱了。


    不过,跟着笑的刘村长此时却有了想法。


    谁说小孤家村没有护农员,老张家不久有个现成的么。。。。。


    他爹就是被黑瞎子舔死的。


    要是儿子也死在山上,这不就是“子承父业”了么!


    此时!


    “阿切!”


    正在陪老丈人喝酒的陆云筝突然打了一个喷嚏!


    接着小青瓶内就多了一滴灵水。


    还别说,这好事都赶到一起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