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萧条景象

作者:怒触不周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吴志强夹着皮包走了。


    屋里那股子劣质香烟和发胶混杂的怪味,却迟迟不散。


    陆师傅坐回椅子上,把那只空了的酒杯捏在手里,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陆晴鸢走过来,没说话,只是把窗户推开一道缝。


    外头的冷风一灌,屋里的烟味淡了不少。


    “爸,别为这事上火。”


    她给他续了些热水。


    “我不是气。”


    陆师傅的胸口还憋着那股劲,他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放。


    “我是怕。”


    他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女儿。


    “他们连我这把老骨头都想挖走,那厂里其他人呢?”


    “陈默呢?”


    “这帮洋人,是想把咱们红星厂的根都给刨了!”


    这天夜里,陆师傅几乎没合眼。


    第二天一早,天刚透出点鱼肚白,他就等在了陈默家楼下。


    陈默推着自行车出来,看见陆师傅在寒风里跺着脚,搓着手,心里便是一沉。


    “陆师傅,出事了?”


    陆师傅把昨晚吴志强上门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连对方开出的条件都学得一字不差,越说火气越大。


    陈默听着,没打断他,只是默默地把车扶稳。


    他脸上的神情没什么变化,但从断供、退单到挖人这些事,已经在脑子里串成了一条线。


    汉斯这是要把红星厂往绝路上逼。


    “您没答应,我替厂里谢谢您。”


    陈默的话很实在。


    “谢个屁!”


    陆师傅眼睛一瞪。


    “老子在红星厂干了一辈子,还能为了几个钱当叛徒?”


    “我是怕……人心一散,这队伍就没法带了。”


    “我明白了。”


    陈默跨上自行车。


    “您先去车间,我转一圈就过去。”


    他没直接去轴承车间,而是把车骑到了厂区另一头,齿轮箱生产线的所在地。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全厂最热闹的地方,机器轰鸣声能把人的耳朵震麻。


    现在,巨大的车间里空空荡荡,只有穿堂风过,发出几声空洞的呜咽。


    几台崭新的车床和镗床,都用帆布蒙着,上面落了层薄灰。


    十几个工人三三两两地蹲在车间门口的避风处,缩着脖子抽烟,地上是一片踩灭的烟头。


    看见陈默骑车过来,这些人只是抬了抬头,没人主动打招呼,很快又都把头低了下去。


    那股子心气,跟当初拿下东方器械厂订单时,判若两人。


    陈默停下车,走了过去。


    一个年纪跟陈国富差不多的老师傅,看见他,把烟头在地上捻了捻。


    “陈技术员,来这儿有事?”


    老师傅的口气有些淡。


    “过来看看。”


    陈默递过去一支烟。


    那老师傅接了,却没点着,顺手往耳朵上一夹。


    “看啥,早停了。”


    “没活干,人闲着,骨头缝都快痒了。”


    旁边一个年轻工人插了句嘴,那股子怨气根本没打算藏。


    “还是你们轴承车间好,天天加班,奖金拿到手都能发烫。”


    “我们这头,下个月的工资能不能开出来都难说。”


    “小王!嘴上没个把门的!”老师傅低声呵斥。


    陈默没搭腔。


    他在车间门口站了一阵,风吹过来,带着一股铁锈味儿。


    之后,他才转身骑车,往办公楼那边去了。


    王洪林的办公室里,烟雾呛得人嗓子发紧。


    他看见陈默推门进来,正推着窗户的手停了一下,赶紧又使了把劲,把窗户推开一条缝。


    “你怎么过来了?”


    “轴承那边不忙?”


    “再忙,也只是一个车间忙。”


    陈默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话说得很直接。


    “厂长,齿轮箱那边,到底怎么个情况?”


    王洪林脸上那点客套维持不住了。


    他有些疲惫地坐回椅子里,又点上一支烟。


    “你都看见了?”


    他吸了一大口。


    “省钢铁厂的特种钢,停了。”


    “几个农机厂的订单,黄了。”


    “就连化工二厂的硫酸镍,都说要检修设备,断了货。”


    “我跑了两天市里,找了几个老关系,人家都是一句话,帮不上忙。”


    王洪林把手里的烟狠狠按进搪瓷缸里。


    “是冲着咱们来的。”


    “不,是冲着我这面‘旗帜’来的。”


    他自嘲地笑了笑。


    “人家这是要拔旗呢。”


    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呼呼的风声。


    “厂长,昨天晚上,西玛的人去找陆师傅了。”


    王洪林放在桌上的手僵住了。


    “开价五倍工资,申城的房子,还管全家工作。”


    王洪林去摸烟盒,手抖了一下,才发觉里面已经空了。


    “那老陆他……”


    “他把人骂出去了。”


    陈默替他把话说完。


    “可今天骂走一个,明天呢?”


    “厂里现在一半是火,一半是冰,人心不稳。”


    “再这么下去,不用人家动手,咱们自己就先垮了。”


    王洪林没吭声,只是用手用力地搓了搓脸,两鬓的白发似乎又多了。


    “那你说,咋办?”


    他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问出这句话。


    “人跑了,可以再找。”


    陈默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砸得很实。


    “王教授上次不是提过‘校企合作’吗?”


    “咱们可以再深入些。”


    “以红星厂的名义,和他们化学系、机械系建个实习基地。”


    “管吃管住,每个月给点生活补助。”


    “对咱们,是补充技术力量;对学生,是多了个实践机会。”


    “晴鸢妹子那边,我可以让她去学校里牵头。”


    王洪林听着,眼睛里慢慢透出点光。


    这个办法,他之前想都不敢想,让大学生来他们这个破厂?


    可陈默这么一说,他又觉得并非全无可能。


    “这个……可以试试。”


    “原料没了,咱们就自己造。”


    陈默跟着又说了一句。


    “自己造?”


    王洪林刚提起来的一点精神,差点又被这句话打散了。


    “你说得倒轻巧!”


    “硫酸镍还能想想法子,那齿轮箱用的特种钢呢?”


    “那是省钢铁厂的拳头产品,咱们拿什么造?”


    “拿后院那几座报废的小高炉吗?”


    “对,就用那个。”


    陈默的回答让王洪林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盯着陈默,像在看一个说胡话的人。


    “厂长,我问您,咱们厂的齿轮箱,比西玛的到底差在哪儿?”


    “那还用问?”


    “材料不行,热处理工艺也跟不上。”


    “人家的齿轮,又硬又韧,咱们的,要么太脆,要么不耐磨。”


    “那如果,咱们有一种新材料,强度和韧性都超过西玛,成本还比从省钢拿货低三成呢?”


    王洪林张了张嘴,一个字都讲不出来。


    陈默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在王洪林面前摊开。


    上面不是图纸,而是一串化学符号和工艺流程图,字写得密密麻麻。


    “这是我琢磨的一个新工艺,我管它叫‘贝氏体等温淬火’。”


    “就用咱们厂里最普通的四五铬钢就行,用不着特种钢。”


    “关键在热处理,在特定的温度区间里长时间保温,让钢材内部形成一种特殊的贝氏体组织。”


    “用这种工艺处理过的齿轮,洛氏硬度能到五十五以上,冲击韧性比传统淬火工艺能提高一倍不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