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章 所谓与民同乐

作者:朱衣公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白前明白了,这个少年想来就是威远侯安大将军安北的嫡弟安东了。


    安北原是安老太爷的庶长子,武艺谋略过人,戍守西北边陲十几年,战功赫赫,得封威远侯。


    而安东口中的“小崽子”正是乔娘子为安北生下的庶长子。


    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只是,安北打仗伤了身体,不能再有子嗣,却是从何说起?


    白前困惑,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啊?


    乔娘子没再理安东,挽着林墨的胳膊就要离开。


    安东伸手去拉,却被乔娘子身边的护卫挡住。


    安东发了狠,一挥手,“来人,给小爷抢回府去!”


    霍幼安,“……”


    他这是完全当自己这个兵马司指挥使不存在啊!


    乔娘子冷了脸,“安二爷自重!”


    安东冷笑,“自重?一个缠得先夫精/尽人亡,又转头带着亡夫的财物家产嫁给别人的娼/妇,也配叫小爷自重?


    给小爷抓回去!小心着别弄破了那张脸!小爷还等着那张脸来伺候呢!”


    冯老夫人深恨乔氏,将钱大掌柜血亏体虚而亡的事宣扬得满京城都知道。


    京城人惯爱看热闹,热闹中心又是最近话题不断的乔氏,只一小会的功夫就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两边打起来,若是不小心碰倒了画舫的彩灯,很容易引起火灾,必定会导致混乱踩踏。


    到时候,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这个本应该在上差,却陪未婚妻来逛灯会的东城兵马司指挥使!


    “安二爷,还请安二爷三思而行”。


    霍幼安敷衍一拱手,京城就是麻烦,这要是在神农山,他直接一脚过去就全部解决了。


    安东正兴奋盯着乔氏在面纱的遮掩下越发添了几分朦胧美的脸,哪里耐烦什么“三思而行”,看都没看一眼就喝了一声,“滚!什么东西也敢管你小爷的闲事!”


    霍幼安要的就是这句话,当即肃声开口,“阻拦兵马司办差,辱骂指挥使,杖二十,长平,带回兵马司,立即执刑!”


    还好,他为了敷衍祖父,在领职前看了眼《大萧律》,不然此时必定不能如此义正辞严!


    安东这才回头正眼看向霍幼安,正要开口,长平已鬼魅般欺到他背后,抓住他双腕,将他双臂扭到背后。


    安东没想到霍幼安竟然真的敢抓他,威胁大喊,“你敢!你知不知道小爷是谁!”


    霍幼安,“安大将军的旁支亲戚?”


    安东,“……”


    虽然他才是父亲的嫡子,但侯位是庶兄挣来的。


    等父亲死了,他们兄弟分家后,他的确也只是安大将军的旁支亲戚。


    “来人!给我打!”


    打?


    安东带来的侍卫全部傻了眼,那是兵马司指挥使啊!


    也打?


    是嫌没吃过牢饭?


    霍幼安好心提醒,“袭击兵马司指挥使,杖三十。


    安大将军的旁支亲戚,看你这小身板,二十板死不了,五十,就说不定了”。


    白前意外看向他,这不是挺能说的吗?


    安东都快被他气哭了!


    安东的侍卫显然也被他一句话吓到了,生怕安东真有个好歹,他们肯定吃不了兜着走,纷纷劝起安东忍一时之气。


    任凭安东怎么呼喝,都不敢动手。


    没了爪牙,安东一点风浪都没掀起来,就被长平拎走了。


    热闹散去,挤挤攘攘的人群也随之散去,林墨夫妻上前道谢。


    霍幼安正色,“不必谢,霍某分内之事”。


    就像日后,我揪出你家娘子是杀人凶手,也只是分内之事。


    林墨夫妻没有听懂霍幼安的话外之音,白前听懂了。


    良心不允许她再看着林墨涨红着脸,绞尽脑汁想着措辞感谢霍幼安。


    当然,更重要的是,霍指挥使应当也不耐烦听他们谢来谢去的,遂换了个话题,“这灯竟然是林六爷做的,手真巧”。


    至少,她就没见过比这对灯更精巧漂亮的走马灯。


    霍幼安认真提醒,“是我赢的”。


    白前,“……”


    知道了,你厉害!


    比林墨厉害多了!


    林墨没听出霍指挥使炫耀的心,认真解释道,“这对灯原是我送给娘子的上元节礼。


    皇上突然说要延长上元节庆贺的时日,工部上下都要赶工,户部那边又抽不出许多银子来。


    娘子见父亲为彩头忧心,便将这对灯献给父亲解燃眉之急”。


    乔娘子挽着林墨的手,转眸看向他,柔媚的双眼中情意随着街边迷离的灯光流淌,“夫君的心意,我自是知晓的。


    这么好看的灯,又怎么由我一人独占?


    它们上能解父亲之急,下能寻有缘人共赏,自是最好”。


    林墨感动握住她的手,“娘子如此体贴又善解人意,为夫实在无以为报”。


    霍幼安,“……”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这夫妻俩在恩将仇报的感觉。


    白前动容,“贤夫妇如此恩爱,真是羡煞旁人!”


    霍幼安冷睨,什么羡煞旁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和前前成亲后只会更恩爱!


    要羡慕只有别人羡慕他们的份!


    霍指挥使不高兴地扯着白前就走,哼,果然在恩将仇报!


    刚刚他就该让安东闹起来,打他们几巴掌,再出面!


    ……


    ……


    回到家后,白前将那对灯挂到窗前,怔怔看着随着走马灯的转动指挥若定的先帝出神半天,才收拾收拾睡了。


    这一天夜里,她没有用针,却睡得很香。


    睡梦中,有长身玉立的少年紧紧抱着她,对她说“我姓霍,是军功累世的镇国公府世子。


    论武,大萧打得过我的,屈指可数,论文,瞿先生说我有望进前三甲,我不怕你连累……”


    ……


    ……


    元宵佳节,京城连贺七日,大萧各地文人、行商、乡绅、公子纷纷慕名而来。


    正月十五当晚,孝仁宗携小宋皇后、白贵妃及太孙、闽南王、五皇子、文武百官亲临鼓楼,与民同乐,说不尽的盛世繁华。


    孝仁宗立在城楼之上,展眼望去,一盏盏彩灯汇聚成九条金龙,顺着京城一百零八坊盘旋游动,拱卫钟楼而来。


    钟楼之下,百姓如潮,跪地山呼万岁万万岁。


    这是他的江山!


    是他的子民!


    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血脉喷张,豪情万丈!


    孝仁宗哈哈大笑,“赏!”


    随着他一声令下,腰扎红绸的小太监们抬着一框框银锞子小跑至垛口边,往下倒去。


    那些银锞子大约有一两钱重,铸成了讨喜吉利的样式。


    这么倒下去,不说有倒霉的被砸个正着,砸得头破血流的问题,肯定会引起哄抢。


    那么多百姓抢起来,定然会踩踏流血——


    “不可!”


    “皇上不可啊!”


    城墙上的呼喝声此起彼落,城墙下的百姓却已是欢呼如潮,纷纷站了起来,仰着头举着双手准备去接、去抢皇上亲赐的喜钱。


    那可是皇上亲赐的!


    错过了这一次,他们一辈子都不一定会有机会再遇到!


    抢回去,他们一定不会花,一定要供起来,庇护家人子孙,当做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


    “呜啊!”


    孩童尖利的哭嚎声穿破层层叠叠的欢呼声,紧接着哭喊声、呼喝声、痛叫声四下而起,压住了欢呼声,又在片刻之后完全取代后者。


    赏钱尚在半空,尚未落到承受皇恩的子民手中,君民同乐的盛世之景就化作了人间炼狱。


    动乱中,唐知味最先反应过来,厉声高喝,“送皇上回宫,锦衣卫——”


    “所有人原地抱头蹲下,否则格杀勿论——格杀勿论——”


    浑厚的声音压住了所有的动乱、嘈杂、呼喝、哭喊,穿过众人的耳膜,重重落到每个人心头。


    “格杀勿论”四字更是如暮鼓晨钟般敲响在京城的不夜天,让人耳目顿明,不自觉便原地抱头蹲下,收敛了声响。


    甚至,城墙之上,也有官员不自觉举起双臂抱住头,又恍然惊醒,尴尬地、讪讪地放了下去。


    一场危机,来得快,去得更快。


    孝仁宗惊魂甫定,不由问道,“那是谁?”


    唐知味肃容抱拳,“是东城兵马司指挥使霍幼安”。


    天子登鼓楼与民同乐,站位自然也是有讲究的。


    孝仁宗左手边站着皇后嫔妃及皇子皇孙,右手边则是文武百官。


    按理说,皇帝右手边立着的该当是文官第一人夏首辅。


    孝仁宗却亲点了唐知味站在自己身边,这时候回话,自然也是唐知味最为方便。


    孝仁宗愣愣,“霍——是霍家的子孙?”


    “正是霍老将军嫡次孙霍幼安,现任东城兵马司指挥使,兼任东宫教习。


    兵马司人手不足,还请皇上先行回宫,遣锦衣卫前往助霍指挥使疏散百姓”。


    孝仁宗本就体弱,自从中毒、又染上仙客来后,身体更是虚了许多。


    这么一惊吓,便觉有些承受不住,点头允了。


    唐知味又问,“工部备了许多烟花,原定于午夜在钟楼、鼓楼齐放,不知——”


    孝仁宗立即道,“继续放”。


    他好不容易操办了这次盛大的元宵灯会,出了这等扫兴之事已是难以容忍,烟花怎么还能不放?


    唐知味立即道,“霍指挥使虽已暂时压制住局面,但皇上龙体不可轻易涉险,不如遣太孙殿下主持大局,皇上先行回宫”。


    “就依爱卿所言”。


    孝仁宗受惊不小,实在懒得多费心思,加了一句,“太孙年纪尚小,闽南王你多多看顾,”就匆匆回宫。


    孝仁宗一走,后宫妃嫔自然也跟着离开。


    白贵妃从未见过这般踩踏混乱的局面,虽说明知道不会波及到城楼之上,却还是受惊不小,紧紧将五皇子搂在怀里,要一并带走。


    闽南王出声道,“太孙尚在,五皇弟不好就走,娘娘放心,本王稍后会亲自送五皇弟回宫”。


    白贵妃显然极不放心,叮嘱了半晌,方将五皇子交给了闽南王。


    孝仁宗走后,城墙上的气氛顿时一松,站在唐知味右手边的夏首辅赞赏拍了拍他的肩头,有条不紊地安排起相关事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夏首辅主持大局,唐知味便走到萧序身边,低声问道,“殿下怕不怕?”


    萧序摇头,在漫天的灯火下,一双丹凤眼如洒落了漫天星辰,闪闪发亮,“霍教习好厉害!”


    唐知味失笑,“那殿下便好好跟他学武艺,争取以后比他更厉害”。


    萧序用力点头,唐知味指向抬着框子,还没来得及洒下赏钱的太监。


    “人多,为免再度失控,霍指挥使肯定只留一个出口,让百姓离开。


    殿下带着这些人去出口处守着,看到有受伤的、年长的、年幼的、必须要看顺眼的,都抓一把银锞子送去,说一声长命无灾”。


    萧序,“……必须要看顺眼的?”


    受伤的、年长的、年幼的,都能理解,看着顺眼的都能理解,必须要看顺眼是什么意思?


    如果此时发问的是孔雅,又或是宋世子,必定会遭到唐知味怜悯又宽容的笑容攻击。


    但此时是萧序。


    面对太孙时,唐知味总是有着面对别人少有的耐心与宽容,闻言笑道,“为保安全,到时候霍指挥使肯定也会在出口处坐镇。


    我送殿下去的时候,会请他帮个忙。


    殿下单管当散财童子,有那必须要看顺眼的,霍指挥使会提醒殿下。


    殿下只需记着那些人,琢磨琢磨为何霍指挥使要殿下必须要看顺眼就好”。


    萧序敬服点头,待霍幼安彻底控制住局面,开始疏散人群,果然依唐知味所言去当散财童子。


    闽南王一直冷眼看着师徒二人,见状忙将五皇子也送了下去,叮嘱道,“你就站在太孙身边,他做什么,你跟着做就好”。


    萧序一向不太耐烦自己这个小五皇叔,见他这么明目张胆地来蹭自家师父的点子,更是不耐烦。


    正想开口赶走,就见霍幼安犀利的目光扫了过来。


    萧序,“……”


    萧序闭嘴,萧序默默往左边走了一步,给五皇子让出位子来。


    片刻之后,萧序这退的一步就被当做趣事,传入了城楼之上忙碌的群臣耳中。


    夏首辅激动得对着皇陵的方向俯身长揖,“先皇后娘娘在天有灵,先太子在天有灵啊!”


    太孙虽然不爱读书,虽然性子顽劣,但是有谦让仁爱之心的啊!


    午夜,千万朵烟花点亮了京城的夜空,太孙殿下俊美仁爱,有乃父之风的名头也响彻了整个京城,并会以惊人的速度传遍整个大萧。


    至于五皇子——


    唔,百姓们关心的是储君,是下一任皇帝。


    五皇子再仁爱,那也只跟他封地的子民有关,与他们何干?


    而五皇子还未封王,谁知道他的封地会在哪,那就更和他们没关系了。


    闽南王收到消息时,正在和王妃用早膳,闻言顿时食欲全无,放下筷子问道,“软软呢?怎么又不见人?”


    喜欢重生医庐纪事请大家收藏:()重生医庐纪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