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3章 孤岛

作者:一桶花生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越泽发现的那段深植于感知茧房系统底层的冗余代码,如同一颗在心脏附近发现的休眠炸弹,彻底改变了基地内部的氛围。信任的基础被动摇了。原本以为固若金汤的技术堡垒,却发现可能从建造之初就存在着难以察觉的漏洞。西园寺导演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冒着未知风险继续依赖虚拟系统进行深度创作,还是退回到限制更多但相对干净的实体排练模式。


    在一次气氛凝重的核心团队会议上,技术负责人面色羞愧地汇报了初步调查结果。那段代码的植入手法极为高明,利用了早期系统集成时一个未公开的固件更新漏洞,其触发条件极其复杂且隐蔽,似乎与特定的神经信号模式、环境数据流甚至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系统负载有关联。更令人不安的是,代码具有自毁和反追踪设计,王越泽在尝试深度解析时,触发了其防御机制,导致部分关键逻辑模块被永久擦除,无法完全还原其全部功能,但残留结构显示其具备数据采集和定向干扰的能力。


    这意味着,技术负责人声音低沉,不仅纪怜淮在虚拟环境中的表演数据、生理反应可能被监控,甚至她的神经活动模式、情感波动都有可能成为被窃取和分析的目标。更严重的是,对方具备在特定条件下,直接干扰她感知的能力,就像上次那个燃烧的符号。西园寺导演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们不能再将演员的安全置于这种不可控的风险之下。


    经过激烈讨论和风险评估,团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暂停在星海制片基地地下核心区的所有虚拟制片和复杂实体排练,将工作重心暂时转移。西园寺导演动用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紧急联系了一个位于遥远海外、以与世隔绝和极致安保闻名的私人拍摄基地,镜湖孤岛。该岛屿位于一片受保护的自然海域,只有特许的飞行器或船只可以抵达,岛上设施齐全,拥有顶级的实景拍摄条件和完善的保密措施,常被用于拍摄需要高度保密的大制作影片。


    转移计划在高度保密下迅速制定。为了迷惑可能的监视者,团队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是一小部分设备和人员高调返回新江户城内的一个辅助工作室,制造项目可能因技术问题暂时撤回市区的假象。与此同时,纪怜淮、徐觅、西园寺导演、冰见薰以及最核心的创作、安保成员,则在一个深夜,分乘两架经过特殊改装、具备隐身功能的小型垂直起降飞行器,悄然从基地的秘密起降坪出发,直飞海外。


    飞行过程漫长而安静。纪怜淮靠在舷窗边,看着下方浩瀚的太平洋在月光下泛着鳞片般的银光,心中五味杂陈。离开相对熟悉的环境,前往一个完全未知的孤岛,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能够暂时摆脱那个被渗透的虚拟环境,呼吸到真实的海风,也让她压抑的心情得到了一丝舒缓。徐觅在一旁整理着分镜脚本,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环境的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西园寺导演则始终闭目养神,仿佛外界纷扰与他无关,但紧抿的嘴角透露着他内心的凝重。


    数小时后,飞行器开始降低高度。透过薄雾,一座葱郁的岛屿轮廓逐渐清晰。岛屿面积不大,中央有连绵的丘陵和茂密的热带雨林,环绕着洁白的沙滩和清澈的礁湖。飞行器没有直接降落在岛屿唯一的停机坪,而是悬停在一片僻静沙滩上空,放下软梯,众人换乘等候在此的电动越野车,沿着林间小路驶向位于岛屿另一侧的住宿区。


    镜湖孤岛基地名副其实。主体建筑群依山傍水,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采用低能耗和环保设计,几乎不产生光污染和噪音。住宿是分散的独立别墅,保证了私密性。最重要的是,整个岛屿被先进的监控系统和经过严格审查的安保团队二十四小时守护,外围海域有巡逻艇,空域有无人机警戒,几乎杜绝了外部势力悄无声息渗透的可能性。基地经理是一位沉稳干练的前海军陆战队军官,他向团队简要介绍了安保流程和应急预案,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


    安顿下来后,尽管环境优美静谧,但团队并未放松警惕。郁尧和王越泽远程接入岛屿的安全网络,协助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网络安全扫描,确认系统干净。所有从岛上对外发出的通讯都经过严格加密和审查。团队成员被要求严格遵守保密协议,限制与外界联系。


    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于失去了顶尖的虚拟制片技术支持,排练回归到更传统的方式,剧本围读、角色深度分析、动作设计、以及利用岛屿上的自然实景进行一些不需要复杂特效的戏份预演。西园寺导演将重点放在了打磨文戏和演员的内心世界上。每天,团队会在面朝大海的开放式排练厅里,进行长时间的剧本分析和表演工作坊。


    失去了虚拟环境的沉浸式辅助,纪怜淮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和情感记忆来构建角色的内心世界。这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促使她进行更内在、更本质的表演探索。她花了大量时间独自在沙滩上散步,在礁石上静坐,感受海风的吹拂、海浪的拍击、以及星空下的寂静,将这些真实的自然体验与星在宇宙中的孤独感联系起来。她发现,这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反而让她对角色有了更深刻、更个人化的理解,表演也褪去了一些技术性的雕琢,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真实感。


    徐觅也调整了工作方法。她利用岛上的自然光影和独特地貌,拍摄了大量的参考照片和视频,与摄影指导一起研究如何利用实景拍摄来营造所需的氛围。他们规划如何利用茂密的雨林来表现外星丛林的幽深神秘,如何利用夜晚无光害的璀璨星空来构建影片中的宇宙背景,如何利用狂风暴雨的天气来外化角色内心的冲突。这种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创作方式,带来了一种不同于高科技虚拟制片的新鲜感和挑战。


    然而,孤岛并非绝对的世外桃源。尽管安保严密,但潜在的威胁如同环绕岛屿的深海,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到达岛屿的第三天,基地的安保团队在进行例行巡逻时,在岛屿最北端一处人迹罕至的礁石滩,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痕迹,几个被潮水冲上来的、不属于基地任何人员的脚印,以及半截被遗弃的、高性能的防水通讯设备外壳,虽然内部芯片已被拆除,但外壳的型号显示是某种专业级野外侦察设备。这一发现立刻拉响了警报。


    基地经理迅速加强了沿岸巡逻,并出动水下无人机对周边海域进行扫描,但未再发现其他入侵迹象。痕迹表明,曾有人试图靠近甚至短暂登陆岛屿,但可能因严密的防护而迅速撤离了。是谁,是遗物会的侦察人员,还是嗅到风声的狗仔队,或者是其他未知的势力,无法确定,但这一事件清晰地提醒所有人,他们并未完全脱离窥视的目光。


    与此同时,王越泽在远程监控...


    这些接连发生的事件,让孤岛上的宁静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团队成员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内心始终绷着一根弦。纪怜淮在散步时,会不自觉地留意身后的树林和海平面,夜晚听到不同寻常的声响,也会让她瞬间警觉。这种持续的低强度压力,虽然不像虚拟环境中的直接攻击那样惊心动魄,却更像一种缓慢的消耗,考验着每个人的心理耐力。


    西园寺导演敏锐地察觉到了团队情绪的变化。他并没有刻意淡化威胁,而是引导大家将这种身处孤岛、被无形力量环伺的孤立感和警惕感,融入到创作中。星在广袤宇宙中探索,不也正是这样一种状态吗,远离熟悉的文明世界,独自面对未知的危险和诱惑,依靠内心的信念和专业的素养坚持下去。这种现实与剧情的微妙共鸣,反而为表演注入了一种更加真实的张力。


    在一天傍晚的剧本围读会上,讨论到星在发现文明消亡真相后,产生的巨大虚无感和存在主义危机时,纪怜淮结合自己在孤岛上的感受,提出了一种新的演绎思路,那种危机感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更是一种切身的、生理性的恐惧,仿佛脚下坚实的大地突然消失,坠入无底虚空。她建议用更细微的肢体语言,比如手指无意识的蜷缩、呼吸节奏的紊乱、以及眼神中瞬间的空洞来表现这种崩溃感,而不是仅仅依靠台词和表情。这个想法得到了西园寺导演和徐觅的高度认可,认为这使得角色的心理层次更加丰富和可信。


    幽稷似乎也对岛屿环境有所反应。它传递来的意念碎片中,偶尔会夹杂着对这片海域古老而庞大意蕴的模糊感知,此片水域,沉眠之物甚多,其念悠远,有时又会发出对远处海平面上偶尔出现的、非正常航行器能量波动的警惕,有异物徘徊于外,其意不善。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虽然难以直接转化为行动指南,却进一步强化了纪怜淮对周遭环境潜在风险的直觉。


    在孤岛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没有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但这种专注于表演本质和团队协作的氛围,反而让核心创作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也达到了新的深度。然而,每个人都清楚,这种相对平静的状态是暂时的。他们如同暴风眼中的航船,暂时安全,但风暴并未远离。


    外部窥探的迹象表明,对手并未放弃,他们只是在等待,或者正在酝酿新的、更难以预料的行动。下一次风波何时到来,以何种方式冲击这座孤岛,无人知晓。他们能做的,只有抓紧时间,深化创作,并时刻准备着迎接未知的挑战。真正的考验,或许就在下一个浪头背后。


    随着在孤岛上的时间推移,团队的日常节奏逐渐稳定下来。清晨,纪怜淮会在海浪声中醒来,进行一小时的瑜伽和冥想,帮助自己澄澈心神,为一天的创作做准备。早餐通常在面朝大海的露天餐厅进行,食物是岛上自给自足的有机食材,新鲜而健康。西园寺导演有时会在早餐时分享他早年游历不同星球时遇到的奇闻轶事,用轻松的方式拓宽大家的视野,缓解紧张气氛。


    上午的时光主要用于剧本深度研讨。排练厅的门窗敞开,带着咸味的海风穿堂而过。众人围坐在一起,不再是简单地朗读台词,而是逐字逐句地剖析潜台词、挖掘人物动机、探讨场景的情感基调。西园寺导演对细节的要求达到了极致。他会让纪怜淮和饰演辉的演员反复演练一段看似简单的对话,直到每一个停顿、每一次眼神交流、甚至呼吸的轻重缓急都精准地服务于人物关系和情绪传递。


    有一次,分析星与辉在通讯中首次产生微妙信任感的那场戏。西园寺导演让纪怜淮尝试用七种不同的方式说同一句台词我收到了你的数据包,谢谢,分别表达出公事公办的礼貌、略带疏离的感激、隐藏着好奇的认可、疲惫中的一丝慰藉、以及几乎难以察觉的、开始卸下心防的柔软。这种训练极大地磨练了纪怜淮对台词和微表情的控制力,让她体会到表演艺术的精深微妙。


    下午则侧重于动作设计和实景预演。岛屿的多样化地貌成为了天然的片场。在茂密的雨林中,动作指导设计了一套星在外星丛林环境中谨慎行进的步态和观察动作,要求纪怜淮在布满苔藓和树根的湿滑地面上,既要保持身体平衡,又要展现出科学家的警觉和探索欲。在狂风大作的海岸边,他们预演了星在恶劣天气下艰难采集样本的戏份,纪怜淮需要顶着强风稳住身体,同时完成精准的操作动作,这对她的体能和专注力是很大的考验。


    徐觅和摄影团队紧随其后,用便携设备记录下这些实景预演的影像,作为后期拍摄的重要参考。他们不断调整机位和构图,探讨如何利用自然光线的变化来烘托气氛。夕阳西下时,金色的光芒穿透林间,在纪怜淮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徐觅立刻捕捉到这个瞬间,认为这种光影效果非常适合表现星在孤独探索中偶尔感受到的、来自宇宙的短暂温暖。


    夜晚的孤岛格外宁静,星空璀璨得令人窒息。纪怜淮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沙滩上,仰望星空,将自己完全代入星的心境。在这绝对的寂静和浩瀚之下,个人的烦恼和恐惧似乎都变得渺小,而对生命、宇宙、存在意义的思考则变得格外清晰。


    她开始理解星为何能在那极致的孤独中坚持下去,那是一种超越个人生死、对知识和真理的本能追求。这种深度的共情,让她的表演逐渐有了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内核力量。


    然而,安全的表象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基地的安保经理每天早晨会向核心团队简要通报前一夜的监控情况。虽然再未发现直接的入侵企图,但一些微小的异常持续不断,远处海平面偶尔出现的、短暂停留后又消失的船只灯光,夜间无人机巡逻时捕捉到的、无法识别的微弱热源信号,以及网络防火墙日志中那些来源不明、虽被拦截却持续不断的试探性访问记录。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一幅图景,他们确实被严密地监视着,对方极有耐心,正在小心翼翼地评估着岛屿的防御体系,寻找着可能的薄弱环节。


    王越泽和郁尧的远程支援至关重要。王越泽设置了一套复杂的网络诱捕系统,故意在岛屿外围制造了一些看似薄弱的虚拟入口,试图引诱对方进行更深入的探查,从而暴露其手段和意图。但对手非常狡猾,始终只在最外围进行触碰,绝不深入。郁尧则动用基石厅的情报网络,试图追踪那些可疑船只和信号的来源,但线索往往在复杂的国际水域或匿名注册信息前中断。


    这种被动防御、等待对方出招的状态,让团队感到些许无力。纪怜淮尤其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自己是在一个透明的舞台上表演,而黑暗中隐藏着无数双眼睛。


    为了对抗这种不适,她更加投入地沉浸在角色中,将那种被窥视的感觉转化为星在探索未知文明时,时刻警惕可能存在的观察者的心理状态。这种将现实体验融入表演的方法,意外地让她的表演更具真实感和层次感。


    一次午休时,纪怜淮和徐觅在岛上的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些关于古代航海和孤岛生存的书籍。翻阅着那些描绘探险家们在未知海域面对风暴、疾病和未知危险的故事,她们不禁联想到自己当前的处境。


    徐觅感慨道:创作本身也是一场探险,我们就像那些航海家,在艺术的海洋中航行,寻找着故事的宝藏,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的风浪。”纪怜淮深以为然,这种类比让她对团队的使命有了更浪漫也更悲壮的理解。


    西园寺导演也注意到了团队在长期压力下积累的疲劳。他特意安排了一个下午,让大家暂时放下工作,进行了一次环岛徒步。他们穿越茂密的丛林,攀登至岛屿制高点,俯瞰四周无垠的碧海蓝天。


    站在山顶,感受着天地之广阔,众人心中积郁的紧张感似乎得到了一些释放。西园寺导演对大家说,看看这片海,它有时平静,有时狂暴,但航海者依然要扬帆起航。我们的创作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害怕风浪就永远停在港口。


    这次短暂的休整提振了士气。回到工作后,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然而,就在一切似乎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时,一个更隐蔽、更令人不安的迹象出现了。基地负责内部后勤的一位老员工,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储存食材的冷藏库的门锁有极其细微的、非正常开启的痕迹。


    调取监控后发现,在前一天深夜,一个模糊的身影曾短暂出现在冷藏库附近,但监控角度不佳,未能拍清面容,且对方似乎对监控盲区有所了解。经清点,并未丢失任何物品,但这一发现让基地经理高度警觉,内部人员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


    与此同时,纪怜淮在一次独自排练时,隐约感到自己居住的别墅似乎有被人进入过的迹象。她习惯将剧本笔记放在书桌的固定位置,但那天回来时,发现笔记的角度有微小的偏移。她无法确定这是自己记忆出错,还是保洁人员打扫时无意触碰,抑或是更糟糕的情况。她没有声张,但暗自提高了警惕,并在房间内不显眼的地方做了几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标记。


    这些来自内部的不确定因素,比外部的威胁更让人感到不安。如果连相对封闭的孤岛内部都存在隐患,那么哪里才是真正安全的?这种猜疑开始像病毒一样,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团队成员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感。


    西园寺导演和冰见薰大师迅速采取了措施。他们与基地经理一起,对内部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更细致的背景复核,并加强了关键区域的出入管理和监控。同时,他们也在团队内部进行了一次坦诚的沟通,强调了信任和团结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不要因过度猜疑而影响工作和团队氛围。


    尽管采取了措施,但一根刺已经埋下。纪怜淮意识到,这场围绕《星骸之语》的暗战,已经远远超出了艺术创作的范畴,它涉及技术渗透、情报斗争、心理博弈,甚至可能牵扯到更庞大的势力角逐。她和整个团队,不仅是在创作一部电影,更是在一个复杂的棋局中,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每一步。


    而对手,显然是一个耐心极好、资源深厚、且不按常理出牌的可怕棋手。下一招会是什么,无人能预料。他们能做的,只是紧紧守住自己的阵地,继续打磨那颗名为艺术的光,等待黎明,或者迎接下一轮更猛烈的风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