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听到“白菜萝卜”,先是一愣,随即拍了下脑门:
“哎哟,可不是嘛!我都忘了,土豆收完就该种白菜萝卜了,前几天那场雨一闹,把这事全给搅忘了。”
他想了想,先开口拒绝了种子:
“教授,种子我就不用您这边匀了,正好去年我家那批白菜和萝卜,我自己也留了些种子,说不定还能匀给农大这边点。”
接着他才问出最关心的问题:
“我主要想问问,想要增产的话,这白菜,啥时候开始种更好啊?”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解释道:
“现在就可以开始育苗了。等七月中下旬,苗长到四五片叶子,正好移栽到地里,温度和湿度都合适,不耽误后续生长。”
“行,那我今天回去就准备育苗。”
林枫点点头,心里有了谱。
有过之前培育土豆、线豆的经验,育苗对他来说早就轻车熟路了,无非就是灵水泡种、配灵土、最后浇透灵水,再找个阴凉的地方等着发芽,算不上复杂。
他话锋一转,又提了种子的事:
“对了教授,我这边有不少白菜种子,您看农大要不要?不要钱,就是有个小条件,除了你们留着自己吃、或者做研究用的白菜和萝卜,剩下长出来的成品,都归我就行,您看这样成不?”
电话那头的李教授和旁边两位同事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连忙追问:
“真的?你那儿大概有多少种子,能种多少地?”
林枫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大概能种六亩多吧,要是育苗的时候能保证一颗不浪费,撑死了能种七亩。”
“成!”
李教授没多犹豫就答应了。
六七亩地不算多也不算少,刚好方便他管理。
而且农大自己留的种子还能种两亩,凑成八亩地,正好做个对比试验。
看看林枫自己留种的种子,和农大实验室培育的种子,长出来的白菜、萝卜在产量、个头、口感上有没有区别。
也算是份不错的研究数据。
晚上的晚饭是林枫拿手的剁椒酱拌面——
鲜红的剁椒裹着劲道的面条,一口下去又辣又香,学生们吃得满头冒汗,却停不下筷子。
饭后水果自然是下午刚从果林摘的杏子,每人分到两个,个头看着就比外面买的大一圈。
“枫哥,这真的是你家果林结的杏?”
张铭举着手里的杏子,眼睛瞪得溜圆,满是不可思议。
他以前在老家也种过杏树,知道普通杏子的直径大多在 2.5厘米左右,好点的品种能到 4厘米就顶天了。
可林枫家这杏,看着至少有 6厘米,甚至快到 7厘米了,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跟个小拳头似的。
林枫点点头,指了指旁边正啃杏的刘威和唐杰:
“可不是嘛,下午你刘哥和唐哥去摘的,你问他俩就知道了。”
刚说完,他突然想起下午自己吃杏时的发现,赶紧补充道:
“对了,咱们家果树从来没打农药,这点你们也知道,所以杏里面可能会有虫子。”
“建议你们先掰开看看,确认没虫子再吃,别直接咬。”
下午他在家整理杏子的时候,随手掰开几个,竟发现不少里面藏着小肉虫。
平均五个杏里就有一个带虫的,概率不算低。
要知道,那场大雨已经把快成熟、最招虫子的杏打落了,现在树上剩下的,本就是虫子“挑剩下”的,没想到还是这么容易“中奖”。
最让林枫哭笑不得的是,被虫子盯上的那些杏,往往是最甜的。
连虫子都知道挑甜的吃,还有之前被小鸟啄的果子,也都是口感最好的,简直是“美味的证明”。
这话一出,原本正准备直接咬杏的学生们,动作瞬间顿住,脸上的期待多了几分谨慎。
有个女生小声嘀咕:
“枫哥家的杏比别人家大这么多,那虫子会不会也比普通虫子大啊?”
要是没注意,一口咬到半只虫子,虽说别人总说“高蛋白”,可心理那道坎是真过不去,想想都觉得膈应。
几个学生一边小心翼翼地掰着杏子,一边忍不住吐槽:
“呜呜呜,这世界上为啥会有虫子这种生物啊!好好的果子都被嚯嚯了!”
刘威啃完一个没虫的杏,抹了把嘴笑着说:
“知足吧,没打农药才会有虫,这说明果子天然啊!外面那些光溜没虫的,指不定打了多少药呢,想吃还不敢吃呢!”
学生们一想也是,虽然怕虫,但吃着放心,也就认命地慢慢掰着杏,仔细检查起来。
掰到有虫的,就皱着眉丢给旁边等着的鸡,没一会儿,鸡群就围着他们叽叽喳喳,倒成了饭后的小乐趣。
林枫家蔬菜送检等级出来的那天,整个农业界像是被投了颗重磅炸弹。
震动波不仅席卷了国内,随着消息扩散,连国外相关领域都开始关注——
所有送检农作物,全部达到特级以上,这是什么概念?
别说在国内找不到第二家,就是放眼全世界,也是独一份的纪录。
要知道,普通农场能有一半作物达到特级,就已是行业顶尖水平。
而林枫家不仅全是特级,部分品种还达到了“特级+”,这简直打破了大家对农作物品质的认知上限。
消息传到农场,之前在这儿帮过忙的农大实习生们,个个都挺直了腰板,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
这些农作物虽不是他们的,但从播种、浇水、施肥到除虫,每一步都有他们的汗水。
就算不敢说“功劳”,“苦劳”也是实打实的。
有学生兴奋地跟同伴说:
“等毕业写简历,我直接加上‘参与多种特级以上农作物种植与培育’,这一条的含金量,比拿奖学金、评优秀党员还管用!”
周围人纷纷点头——有过“特级作物种植经验”的履历,不管是去农业公司、科研机构还是考相关岗位,他们绝对会是这届毕业生里最抢手的“香饽饽”。
而拿到等级报告后,袁振和郑经理往林枫家跑的速度,比林枫预想中快了不止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