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发现自己偷摸咽口水的动作被刘部长抓了个正着,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转头去看林枫家田里的南瓜。
他避开刘部长的目光,强装镇定地补充:
“您想啊,这南瓜成熟后,一个至少得有一百斤重!只要味道不算差,种植技术也不难,推广起来还会困难吗?”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
“而且这南瓜的叶子和茎秆也能吃,只是我们现在为了让营养都供给南瓜,没敢摘来尝,等后期南瓜定型了,说不定能试试。”
刘部长深吸一口气,开始认真琢磨这件事。
他心里门儿清,现在普通南瓜亩产大概在 3000斤。
要是用特殊种植技术、保证土壤肥力,亩产上万斤也不算难。
偶尔还能出现亩产几万斤的情况。
关键是,南瓜在饥荒年代能当粮食吃,耐储存、饱腹感强,是实打实的“救命作物”。
而这种巨型南瓜,单瓜重量就抵得上普通南瓜十几二十个,亩产潜力更是难以估量。
真要能稳定培育,几乎能傲视现在所有南瓜品种,甚至比不少粮食作物的性价比还高。
想到这儿,刘部长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一脸郑重地对林枫说:
“请你务必郑重对待这些南瓜!等后续收了种子,一定要挑品相好、饱满的,匀给农业部一些。”
“我们想拿去做培育试验,看看能不能尽快推广。”
“好说,好说!”林枫立马点头,“等瓜成熟了,我先看看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要是数量够多,肯定优先给您这边留。”
看完南瓜田,几人又往玉米田走去。
之所以先看玉米,实在是那三亩玉米长得太扎眼了。
秆子比旁边的普通玉米高出一倍还多,茎秆粗得像小孩胳膊,就算田垄之间留了一米宽的间距,茂密的叶片还是挤在一起,远远望去,整个玉米田都透着一股“蓬勃到溢出来”的生机。
更显眼的是,将近半亩地的玉米穗上,都套着熟悉的牛皮纸袋子。
刘部长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为了防止花粉混杂、保证种子纯度,显然是提前留好的种穗,为来年播种做准备。
“这……又是新品种的玉米?”
刘部长走到玉米田边,伸手轻轻碰了碰粗壮的茎秆,语气里满是惊讶,又追问了一句:
“它长得这么高,真的没问题吗?”
在他的认知里,玉米茎秆长得过高可不是好事。
很容易影响结棒的质量和数量。
就像有些树,看着枝繁叶茂,树干却是空心的,中看不中用。
植物能吸收的营养总量是有限的,要是大部分营养都供给茎秆生长,留给玉米棒和种子的养分自然就少了。
最后很可能光长个子不结果。
张铭摇摇头,语气笃定地解释:
“目前来看没什么问题,所有植株都在正常生长,没有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而且它也不是只有高这一个特点。”
“您可以摸一摸,它的茎秆不仅粗,还特别坚硬。”
他顿了顿,补充道:
“所以除非遇到十级以上、能把路边行道树连根拔起的台风,否则这玉米很难倒伏,更不容易被风吹断。”
抗倒伏本就是玉米种植的重要特性,以前农科人员大多会通过降低植株高度来避免倒伏。
现在看来,通过加粗茎秆、增强强度,似乎也是一条可行的新路子。
只不过最终行不行,还得看最后的玉米产量。
刘部长看着眼前快赶上香蕉木粗细的玉米茎秆,表情有些复杂,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又问:
“那它的特性呢?新品种总不能只‘新’在长得够粗够大吧?”
“具体特性还在研究中,”张铭如实回答,“不过目前能观察到的是,它的雌花序(也就是将来长玉米棒的部分),比普通玉米要大不少。”
“就连刚冒头的玉米须,看着也比平时的长,估计成熟后长度还会增加。”
他又补充了一句:
“这是新品种,一切都还在观察阶段,很多特性都还是未知数。”
其实林枫之前跟他们描述过,说这玉米成熟后,玉米棒能有半米多长,玉米须甚至能长到一米,像拂尘似的。
可薛教授压根不信。
哪有玉米须长这么夸张的?
非要等玉米成熟了亲眼看看,才肯相信。
所以现在说再多也没用,等收获的时候自然见分晓。
刘部长这一路看下来,早就发现林枫家的农场里藏着不少新品种,但他一句话也没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品种”。
他在中央工作多年,知道的内情比这里所有人都多,有些事不用点破,只要确认这些作物能稳定生长、有推广价值,就足够了。
看完田里的植物,几人又一起往农场另一侧的禽舍走去,准备看看林枫家那些“名声在外”的家禽
这边刘部长几人刚走到禽舍附近,就见袁振和赵强带着几个战士,把最后一箱土豆搬上了货车。
他们那边已经打包完成了。
俩人擦了擦汗,笑呵呵地朝林枫走过来:
“谢了兄弟,这次的土豆品质没话说!我们俩也该归队了,下次有机会再过来找你!”
林枫点点头,转身从旁边的储物间里拖出两个纸箱,递到他们面前:
“一点自己家产的新型韭菜,今年刚试种的品种,有点老了,但拿回去包饺子、做韭菜盒都合适。”
袁振低头看向箱子里的韭菜,瞬间愣了——
这确实是他没见过的品种:叶子宽得像小青菜,叶尖勉强算绿色,靠近根部的地方却深得近乎黑色,看着多少有点诡异。
但凑近闻了闻,韭菜的辛香又格外浓郁,比普通韭菜香多了。
他和赵强对视一眼,眼里都带着点怀疑——
这颜色也太特别了,真能吃?
林枫一看他俩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赶紧上前两步解释:
“虽然还没送检测机构评级,但农大的教授们已经确认过了,是安全可食用的品种,你们放心。”
他顿了顿,又半开玩笑补充:
“我还能拿两大箱韭菜,去毒你们整个独立营的人吗?我还想好好种田呢,可不想当反社会份子。”
这话逗得袁振俩人笑了起来,紧绷的情绪也松了些。
林枫又朝农场角落那片占了半亩地的韭菜田瞥了一眼,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他们三个人能听见:
“就是……这韭菜的效果强了点,但我想着,可能正好适合你们这些经常搞高强度训练的人,能补补体力。”
他又小声补充:
“这批割晚了,有点老,只能剁成馅吃,不过效果一点不打折。”
其实这韭菜嫩的时候,林枫就想尝尝了,可一想到它的“特殊效果”,又把念头压了下去——
农场里大多是单身汉,还有不少农大的男学生,真要是吃了,万一效果太猛,影响不好。
所以他一直没动,打算等土豆收完,就送一批去检测,等评了等级再联系郑经理。
他心里有底,这种有特殊功能的纯天然韭菜,郑经理那边肯定有大把人感兴趣——
毕竟纯天然蔬菜,可比那些人工合成的“XX哥”健康多了,也安全多了。
林枫拍了拍袁振和赵强的肩膀,语气诚恳:
“放心,我今晚就把韭菜样本送去检测。实在不放心的话,你们回去先放保鲜库存着,等检测报告出来了再吃,这样更稳妥。”
袁振本就信任林枫,再加上有唐杰、刘威这层关系,当即笑着收下:
“嗨,跟你客气啥!能吃就行,不要钱的好东西,还挑啥?这种好事,说不定就这一次呢!”
他心里也没多纠结。
他们在队里吃饭,不管是饺子还是馅饼,大多是闭着眼往嘴里塞,根本不细看馅料长啥样,颜色诡异点也不影响吃。
林枫又转身去禽舍,拎了三只毛色油亮的乌鸡出来,递给他俩:
“想让你们全队都吃上我家的鸡肉,这点量肯定不够。这三只你们带回去,给兄弟们熬个汤补补身子,还是没问题的。”
“谢谢!太谢谢了!”
赵强赶紧接过来,脸上满是惊喜。
乌鸡可是滋补的好东西,他原本以为林枫最多给两只普通土鸡,够他们孝敬老领导就行,没想到直接给了三只乌鸡。
这么一来,说不定队里的兄弟们都能跟着沾光,喝上一碗乌鸡汤。
因为农业部的人还在农场,林枫没送太远,只把袁振俩人送到院子门口。
唐杰和刘威则一直陪着他俩走到货车旁,还把之前做好的麻辣鸡丁搬上车——加起来快有十斤,笑着说:
“回去给队里的小崽子们当下饭菜,让他们也尝尝鲜!”
他俩太懂这种滋味了。
以前在队里的时候,根本不能随便外出,最盼着有人出去办事,能捎点外面的好吃的回来,哪怕是一小袋零食,都能让全队开心半天。
中午吃饭前,农业部那边的土豆也全部装完车。
临走时,刘部长特意拍了拍林枫的肩膀,语气郑重:
“小林,好好干!你这农场的潜力大得很,以后肯定能出更多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