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活佛!多谢佛祖!”
有一个人带头,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很快,除了老村长和那教书先生等寥寥数人还在挣扎,大部分村民都已经重新跪伏于佛光之下。
他们心中的那座刚刚建起的“生祠”,在佛祖挥手之间,已然坍塌过半。
普善的脸上,露出一丝“善意”的微笑。他看向依旧站立的老村长,温和地提醒。
“老丈,你看。贫僧说过,外道之法,终是虚妄。这侃儿井虽好,亦不过是佛祖赐予你们的考验与机缘。若非你们心中尚存一丝佛性,又怎能感召人皇前来行此小善?”
“此井,是佛祖的恩典。今日之丰收,亦是佛祖的恩典。人皇不过是佛祖手中,引导你们回归正途的一颗棋子罢了。”
他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前因后果。
他没有否认坎儿井,反而将其收编,变成了佛祖考验信徒的道具。
李峥的功劳,被他轻描淡写地变成了“小善”,变成了佛祖计划中的一环。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
比李峥让那老者感受七情六欲,歹毒百倍!
“放你娘的狗屁!”
一声暴喝,如同九天惊雷,炸散了漫天梵音。
孙悟空终究是忍不住了。他一个筋斗翻至场中,金箍棒直指普善。
“俺老孙平生最恨的,就是你们这些颠倒黑白,巧取豪夺的秃驴!那井是人皇召集先贤英灵,一锤一锤打出来的!跟你这假慈悲的老和尚,有个屁的关系!”
孙悟空的暴喝震得金光乱颤,佛陀虚影都模糊了一瞬。他浑身金毛倒竖,凶性毕露,那根搅动过四海龙宫、捅破过三十三天的铁棒,此刻正散发着让神佛心悸的寒意。
“好个泼猴!”
“竟敢对国师不敬!”
普善身后的僧人纷纷怒斥,几名金刚僧更是踏前一步,筋肉虬结,法力鼓荡,随时准备结阵。
然而普善只是抬了抬手,所有的声音便都平息了。他甚至没有看孙悟空,而是将那悲悯的视线投向了那些被吓得瑟瑟发抖的村民。
“大圣息怒。”普善的嗓音温和依旧,仿佛在安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贫僧所为,皆是为苍生福祉。见百姓丰收,大圣不该一同欢喜吗?为何反动嗔念?”
他这一番话,巧妙地将孙悟空的愤怒定义为“嗔念”,将自己放在了慈悲与宽容的高位。
“欢喜个屁!”孙悟空火眼金睛几乎要喷出火来,“你们这些秃驴,颠倒黑白的本事,比俺老孙的筋斗云还快!这井是人皇打的,这地是村民种的,你们动动嘴皮子,挥挥袖子,功劳就全成了你们的?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大圣此言差矣。”普善终于转向孙悟空,脸上挂着一丝无奈的微笑。“万事万物,皆有因果。若非此地百姓心中尚存佛缘,又怎会感召人皇前来行此善举?人皇之功,是小因。佛祖慈悲,才是大果。贫僧只是顺应天理,助他们提前收获果实,免受风雨侵扰之苦,何错之有?”
这番话,让刚刚还觉得孙悟空说得有理的村民们,又一次陷入了迷茫。
是啊,国师说得好像也对。
如果不是佛祖保佑,那人皇为什么偏偏就来了我们村?
山坡之上,李峥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孙悟空身旁。他一只手按在猴子即将挥出的铁棒上,那股足以撼动山岳的力量,竟被他轻飘飘地按了下来。
“猴哥,算了。”
“李老弟!”孙悟空急得抓耳挠腮,“这老和尚太气人了!他这是明抢!”
“他不是抢,是‘度’。”李峥的嗓音很平淡,却清晰地传入场中每一个人耳中。他看着普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丰收是好事。朕替源泉村的百姓,多谢国师援手。”
普善双掌合十,微微躬身:“人皇陛下客气了。出家人,分所当为。”
“不过,”李峥话锋一转,那平淡的嗓音里带上了一丝玩味,“长得太快的庄稼,根基不稳。吃起来,怕是没什么嚼劲。而且,也更容易生病。”
说完,他不再看普善,也不再看那些村民,只对孙悟空说了一句:“我们走。”
两人化作流光,瞬间消失在山坡上。
普善看着李峥消失的方向,脸上的笑容不变,但那双浑浊的老眼里,却闪过一丝荫翳。
“根基不稳……更容易生病?”他低声咀嚼着这句话,随即又恢复了宝相庄严,对着依旧跪在地上的村民们挥了挥手。“都起来吧。佛祖恩典,好生收割,切莫辜负。”
源泉村陷入了狂热的丰收喜悦中。金黄的麦浪被飞快地收割,每一户的粮仓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填满。这种不劳而获的富足,让绝大多数人忘记了几个月前的干渴,也忘记了李峥那句临走时的警告。
夜里,老村长再次将教书先生和几个村里的老人叫到了那块准备立碑的空地上。
“今天这事……你们怎么看?”老村长吧嗒着旱烟,愁容满面。
“还能怎么看?”一个老人叹气道,“佛祖显灵,那是天大的福分。咱们之前,怕是错怪佛门了。”
“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教书先生皱着眉,“人皇陛下说得对,这没熟透就摘的果子,吃着不甜。这不费力气就来的粮食,心里发虚。”
老村长重重地点了点头:“先生说到了我心坎里。我今天尝了新打的麦子,磨成粉,吃着……总觉得少了股麦香味儿。软趴趴的,不顶饿。”
“那我们这生祠……还立吗?”有人小声问。
“立!怎么不立!”老村长把烟杆在地上磕了磕,下了决心,“佛祖的恩,我们记。可人皇的恩,我们更不能忘!没有他打的井,这些麦种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水是根,根都忘了,那还是人吗?”
教书先生也附和道:“村长说的是。佛祖要的是我们跪拜,要的是我们念经。人皇陛下要的,是让我们挺直腰杆。这两样,不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粮食,就不要了脊梁骨!这功德碑,必须刻!不但要刻,还要用最好的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