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8章 宿命

作者:刘杀千刀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陕西灾后的惨状与初步维稳的奏报如雪片般飞入京师,然而,朝堂之上的暗流却并未因陈恪那份行之有效的方略而平息,反而愈发汹涌。


    初步的秩序恢复仅仅是遏制了最坏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矛盾开始爆发——各地官员在执行方略时阳奉阴违、虚报冒领、推诿塞责;地方豪强趁机兼并土地、囤积居奇;受灾百姓在得到些许喘息后,对分配不公、官吏腐败的怨气日益积累;更有人暗中散播谣言,将天灾与人祸勾连,隐隐指向朝政不明。


    局势如同一锅将沸未沸的水,表面看似被陈恪的方略和朝廷的严旨压住,底下却热浪翻滚,随时可能再次炸开。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手腕,一个足够权威、且能超脱于地方盘根错节关系网之外的人,去往现场,真正贯彻朝廷意志,镇住一切牛鬼蛇神,将赈灾事宜彻底导入正轨。


    一日朝会后,精舍内。


    嘉靖帝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怠与烦躁,显然也被陕西后续的烂摊子搅得心神不宁。


    陈恪看准时机,在内侍退下后,上前一步,躬身沉声道:“陛下,陕西局势看似稍安,实则暗流汹涌,非强力钦差亲临震慑、协调各方不可。若再生变故,前番投入恐付诸东流,更恐滋生民变,损及陛下圣德。臣……愿请旨,前往陕西,督办赈灾善后事宜,必竭尽全力,以安圣心!”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毛遂自荐”。


    于公,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既有能力又有权威;于私,这也是一次跳出京城漩涡、实地掌控一方大局、积累更大政治资本的机会。


    然而,嘉靖帝闻言,抬眸淡淡地扫了他一眼,那目光深邃难测,并无丝毫意动,反而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审视与疏离。


    他手指捻着玉圭,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不容置疑:“陕西之事,自有巡抚、巡按及朝廷法度。卿之所陈方略,朕已明发天下,着其严格执行即可。卿之忠心,朕知之矣。然……”


    他话锋微转,语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京师重地,离不开卿。兵部协理戎政、神机火药局革新、乃至京营整饬,诸多要务皆系于卿身。朕身边,也需要卿这样的干才随时咨议。跋涉千里,非旦夕可返,朕心……实有不舍。此事,容后再议吧。”


    “陛下……”陈恪还想再争。


    嘉靖帝却已挥了挥手,略显疲惫地闭上眼:“朕意已决,不必多言。跪安吧。”


    陈恪心中一沉。


    嘉靖的拒绝并非出于对陕西灾情的轻视,恰恰相反,正因为他深知此事重要且棘手,才更不放心让陈恪此时离京!


    原因复杂而微妙。


    一是忌惮。


    陈恪如今圣眷正隆,手握部分兵权且与边军将领关系密切,若再让他以外出钦差之名掌握地方赈灾大权,收纳民心,其势恐难制衡。


    嘉靖绝不会允许第二个“严嵩”式的权臣在地方坐大。


    二是依赖。


    嘉靖已习惯将陈恪留在身边,作为一把锋利的刀,用以平衡朝局,处理突发军国要务。


    三是私心。


    嘉靖近来修道更勤,对丹药的依赖加深,而陈恪间接掌控的火药局与道录司炼制“五金八石”颇有交集,且陈恪办事“贴心”,他潜意识里不愿放走这个用得顺手的“管家”。


    总之,嘉靖帝的意志如山,陈恪无法违逆。


    退出精舍,陈恪心中郁结。陕西局势刻不容缓,若无人能镇住场面,前期努力恐将前功尽弃,届时民怨沸腾,终究还是朝廷、是百姓受苦。


    他漫步在西苑甬道上,寒风掠过,吹起他官袍下摆。


    忽然,一个身影闯入他的脑海——那个在户部值房里,面对账册目眦欲裂、为灾民疾苦痛心疾首、不惜得罪满堂同僚的海刚峰!


    海瑞!


    此人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心中唯有社稷百姓,绝无结党营私之念。且他官职不高,并无显赫背景,派他前去,不会引发各方势力过度警惕。


    最重要的是,只要赋予他足够的权柄,他定会像一把无情的刮骨刀,将陕西官场的腐肉烂疮刮得干干净净!


    他不在乎得罪人,不在乎自身安危,只在乎朝廷法度能否贯彻,灾民能否得救!


    对!就是他!


    陈恪眼中精光一闪,立刻转身,再次向精舍求见。


    黄锦见他去而复返,面露讶异,但还是入内通传。片刻后,陈恪再次踏入那沉水香弥漫的空间。


    “陛下,”陈恪这次不再提自身,而是开门见山,“臣方才思及一人,或可解陕西之困局。”


    “哦?”嘉靖帝依旧闭目,声音慵懒,“何人?”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陈恪清晰地说道。


    嘉靖帝捻动玉圭的手指微微一顿,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玩味:“海瑞?那个……在户部搅得鸡犬不宁的海笔架?”


    “正是此人。”陈恪语气坚定,“海瑞此人,性情刚烈,廉洁如水,于钱粮刑名之事极为较真,眼中揉不得沙子。更难得的是,他心中唯有朝廷法度与百姓疾苦,毫无私心。此番陕西赈灾,贪墨横行,吏治废弛,正需此等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之臣,持陛下钦命,以雷霆手段整肃官场,确保每一文钱粮皆能用于灾民!臣以为,授海瑞钦差关防,许其便宜行事之权,前往陕西总督赈灾后续事宜,必能涤荡污秽,安定民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嘉靖帝沉默着,目光幽深地打量着陈恪。他在权衡。


    派海瑞去?这倒是个有趣的选择。


    海瑞的名声他听说过,是个认死理的硬骨头,用得好,确实是一把能砍破地方保护伞的快刀。


    而且海瑞官职低微,毫无根基,用他不必担心尾大不掉,其所作所为最终功过都会记在自己这个皇帝的头上。


    但……这也是一步险棋。海瑞的“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把他派出去,会不会把事情搞得更僵?会不会激起更大的反弹?


    陈恪看出嘉靖的犹豫,再加一把火:“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海瑞或许不通人情世故,但正因其不通,方能不受各方请托掣肘,一心只办陛下交代的差事!陕西局面已不容温水煮蛙,需猛药去疴!若陛下仍觉不放心,可令其定期密折奏事,陛下随时可掌握动向。再者,海瑞若行事确有偏差,其过在臣举荐不明,陛下随时可下旨申饬乃至召回,亦无损圣明。”


    最后一句,陈恪巧妙地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减轻了嘉靖的顾虑。


    嘉靖帝沉吟良久,指尖在玉圭上轻轻敲击。终于,他缓缓颔首,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也罢。便依卿所奏。拟旨:擢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赐钦差关防,总督陕西赈灾善后事宜,便宜行事,务必涤荡积弊,安抚黎庶,钦此。”


    “陛下圣明!”陈恪深深一揖,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然而,无论是陈恪还是嘉靖帝,此刻都未曾完全意识到,这一纸任命,将把海瑞推向怎样一条孤绝而凶险的道路。


    那不仅仅是一次赈灾任务,那是一座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两边是无数双或怨恨、或嫉妒、或冷漠的眼睛。


    桥上,只能容海瑞一人,秉着他心中那盏微弱却固执的灯火,踽踽独行。


    而陈恪的举荐,既是给了他一个实现抱负、拯救苍生的舞台,也是亲手将他更深地推入了那不容回头的宿命之中。


    圣旨很快下达。


    当海瑞在户部那间狭窄的值房内,跪接那份突如其来、重若千钧的任命时,他脸上的表情是凝固的。


    没有狂喜,没有激动,只有一种近乎殉道般的凝重与决绝。


    他深深叩首,声音沙哑却坚定如铁:“臣海瑞,领旨谢恩!定当竭尽驽钝,扫清魑魅,以报陛下天恩!”


    他没有去看周围同僚们那些复杂难辨的目光——有震惊,有嘲讽,有敬畏,也有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他只知道,陕西,那片饱受创伤的土地和挣扎求生的百姓,需要他带去王法与公道。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那身洗得发白的官袍,目光如电,仿佛已穿透重重宫墙,望向了西北方向那片焦土。


    他的使命,开始了。


    而陈恪,在府中得知海瑞已接旨准备离京的消息后,站在窗前,望着阴沉的天空,久久无言。


    喜欢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请大家收藏:()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