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安满脑子担忧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声响。
“报——!”
高亢又急切的喊声传来。
“兵部有八百里加急军令!圣上的八百里加急诏命也送到了!还有徐大将军的回信,也一同带来了!”
“这曹操啊,真是连提都不能提,哪怕在心里偷偷琢磨琢磨,都不妥!”
陈安往座椅上一靠,目光悠悠地投向门外,嘴里还颇有几分感慨地冒出这么一句。
他向来都信赖大明朝对军情的反应速度。
在他看来,朝廷的回复要么今天送达,要么明天一早必定能到,压根没什么可意外的。
只不过眼下这时机实在太巧了。
他前一秒还在琢磨徐达能不能用自己想出的计策说服朱元璋。
后一秒,朱元璋的诏书、兵部的军令,就连同徐达的回信,一股脑全送到了眼前。
陈安早就猜到兵部会给出回复,可他没料到朱元璋还会特意单独下一道诏命,更没指望徐达这样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居然还能抽出时间给自个回信。
虽说陈安已经见惯了各种大场面,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受宠若惊,但心里还是忍不住觉得徐达这人挺不错!
此时,驿兵风尘仆仆的进了门,单膝跪地捧上三封封得严实的信封。
信封刚到陈安手中,他便留意到眼前的驿兵模样。
满身风尘裹着未干的汗水,灰扑扑的脸被汗渍浸得有些发花,唯有一双眼睛红得格外扎眼,像被烟熏过的兔子眼。
这般模样,任谁看了都清楚,他这一路定是拼了命在赶,连片刻喘息的工夫都没有。
见状,他说道。
“去账房领赏!”
驿兵一听这话,激动得连连磕头谢恩,随后在衙役的带领下,一溜烟朝着账房跑去。
这时候,坐在陈安旁边的朱元璋,那点好奇心根本藏不住。
他使劲绷着脸,想装作不在意,可脑袋还是忍不住往陈安那边偏,脖子也不自觉地伸得老长。
其实这次大明北伐的战略,背后正是朱元璋拍板支持陈安的提议。
信里写了什么,他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他好奇的不是信里的内容,而是陈安敢不敢把这三个信封全都拆开。
徐达给陈安的回信,陈安看了倒也合理,没什么可说的!
可兵部的军令,陈安没资格看,朱标以他名义下达的诏命,陈安就更没资格看了!
陈安不过是个七品县令,虽说有义务把县里的大小事务往上奏报,但朝廷下发的涉及军务的诏令,本该直接送到对应的将领手中才对,怎会一股脑全寄到他这儿来了呢?
除非……
这江浦的驻军,实际上是由他陈安在掌控!
想到这儿,朱元璋的眉头轻轻挑了一下,可眼里的杀意却淡了几分。
事到如今,大敌当前,不管他发现了什么,都得等打完仗再说。
哪怕陈安犯的是触怒天条的大罪,也得等战事结束了再动手!
就在朱元璋心里盘算的时候,陈安却瞥了他一眼,语气带着几分调侃。
“这些东西是你该看的吗?你顶多也就看看徐帅的回信,其他的你可没资格碰。”
朱元璋没多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转过身去,心里却在暗自嘀咕。
老子就算不看,也知道里面写了啥!
就算是徐达的回信,老子也能猜个大概。
不对啊?
老子不该看,你更没资格看!
你要是敢看,老子非得……
他心里刚下了这个决心,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夹杂着甲片碰撞的哗啦声。
“参见陈大人!”
四位将军对着陈安抱拳行军礼。
陈安对这四位将军的态度,可比对待兼职钦差的郭老爷好多了。
倒也不是说有多客气,但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
毕竟这四位都是正四品的卫指挥使,论名义,还是他这个七品县官的上司。
按规矩来讲,文官和武将各管一摊事务,品级高低并不代表谁归谁管,但下官见到上官,该有的礼节可不能少!
可在朱元璋眼里,这事完全颠倒了。
正四品的武将,居然先给正七品的文官行礼?
不管陈安多有礼貌,他都觉得不对劲,越想越往自己最不愿意见到的方向去琢磨!
陈安招呼四位将军坐下,又赶紧介绍了旁边临时担任参将的郭将军。
四位将军都是行家,凑到沙盘前看了看上面的布置,也对着朱元璋抱了抱拳,算是认可了他的本事,也当作是打过招呼了。
“行了,该见的面都见了,该到的人也一个不少。”
陈安话音稍顿,话锋陡然一转。
“既然诸位都在,那后续的防守战术确实该抓紧敲定,不过在这之前,得先把关键事落定,江门驻军这边,谁来担任防守主将,必须先明确下来。”
“我与四位将军素来投契,诸位对我也多有信任,既如此,这主将之位,我便不再故作推辞了。”
陈安话刚说完,不管在场众人是什么反应,直接就坐到了主帅的位置上。
紧接着,他拿起装着兵部军令的信封,就要拆开。
“且慢!”
就在陈安刚把信封撕开一个小口子的时候,朱元璋突然伸手抓住了他的手。
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两人身上。
陈安看着眼前的郭将军,一脸的诧异。
“郭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虽因方才那一下动作显了些冒失,朱元璋却很快稳住了姿态,仿佛方才的失措从未出现。
只有他自己清楚,心底早已翻江倒海,搅得他心神难安。
“还做什么?”
“咱现在才算琢磨透了,之前对咱客客气气的汪江,为啥非要把咱从帅位上拽下来!闹了半天,是为了给他家陈大人挪地方呢!”
“你身为文官,竟敢染指兵权?咱跟你明说,你要是真敢迈出这一步,这仗无论输赢,你小子都完蛋了!”
“咱这不是在跟你置气,是实实在在在救你的命啊!”
此刻的朱元璋,心里又气又乱,满是矛盾。
有时怒火上头,他恨不得当场扯下伪装、亮出身份,亲自执刀做那刽子手。
要是不狠狠教育一番这臭小子,都解不了他的心头之恨。
可有时候,他又被陈安的才华所震撼,被陈安的所作所为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