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6章孔克表:感觉太子和魏国公在做局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果然,在得到众人的肯定答复后,徐达再次上前,对着朱标行礼说道。


    “启奏殿下,此计非臣所创,实乃江浦知县陈安所献,他托臣一位旧友送信献策,此信臣现呈于殿下。”


    朱标一听,立刻露出期待的神情。


    “那七品知县竟有这般出众的能耐?一封信就能让魏国公采纳计策?孤倒要看看,信中究竟有什么精妙话语!”


    于是,朱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逐字逐句仔细看完了这封由父皇以郭峰之名,替陈安代笔的信。


    他脸上的神情与眼底的神色,皆装作对这其中内情一无所知的模样。


    文武百官这才反应过来。


    好家伙,他们这是被徐达给算计了!


    徐达先把计策说出来,让他们误以为是徐达自己想出来的,所以纷纷卖人情表示附议。


    现在才说出真正的献策者是陈安,他们就算想反对也来不及了。


    要是反对,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善长和吕本也用余光瞥了一眼朱标手里的信,虽然只能看到信的背面,却瞬间猜到了徐达口中的旧友是谁。


    能帮一个七品知县敲开魏国公府大门的,除了那位可能还在江浦县的朱重八,还能有谁呢?


    很明显,这计策不仅得到了徐达的认可,更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朱标自然也会赞同。


    毕竟朱元璋是朱标的父亲,徐达还是朱标的老师,这两人都认可的人和计策,朱标哪有反对的道理?


    说不定,朱标现在认真看信的样子,就是在和徐达演戏给他们看。


    李善长瞬间想通了昨天被朱标支走的原因。


    肯定是朱元璋的信到了,要朱标配合徐达演戏。


    他暗自感叹。


    圣上远在千里之外,却依旧把我们玩弄于手掌之中,这手段真是高明啊!


    同时,也明白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份大功劳送给陈安。


    有了这份功劳,陈安就能被提拔到足以牵制淮西勋贵的位置,成为制衡他们的力量。


    就在李善长后知后觉的时候,朱标已经当着众人的面夸赞起陈安。


    “准奏!”


    “魏国公所奏之事、陈爱卿所提之策,皆准!”


    “果真是难得的栋梁之才!难怪能说动魏国公,也让孤心服口服!”


    夸赞完陈安,朱标看向徐达。


    “魏国公,孤现在任命你为征北大将军,执掌帅印!”


    徐达领旨谢恩后,朱标不给其他人反应的机会,借口肚子不舒服,直接离开了大殿。


    此刻的奉天殿内,满是预祝徐达旗开得胜的声音。


    不管是真心祝福,还是碍于人情世故,大家都得笑着说些吉利话。


    徐达笑着回礼,好不容易摆脱人群后,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他找到李文忠和汤和,语气沉重地说道。


    “回家好生吃顿饭,与儿女聊聊,与妻妾交交心,然后收拾行李,仔细检查好甲胄兵器,后天清晨到玄武湖大营参加誓师大会,准备北伐!”


    说完,徐达便独自转身回了家。


    每次出征前,他都会这样提醒兄弟们。


    虽说这些位高权重的兄弟几乎不可能阵亡,但只要出征,就有战死的可能。


    士兵是兵,将军是兵,他这个元帅也是兵。


    所以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像普通士兵一样,回家做这些准备。


    奉天殿外的广场上,李善长等人目送徐达、李文忠、汤和三人远去,起初眼神还算单纯,可等三人走远后,他们的眼神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孔克表凑到李善长身边,疑惑地说道。


    “李相,我总觉得太子殿下和魏国公之间,有种说不出来的默契。”


    李善长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高一头、身材魁梧却满头白发的大学士,心里暗自吐槽。


    你这孔子第五十五世孙,只长了孔夫子的身高,却没继承他的智慧啊!


    嘴上却淡淡一笑说道。


    “孔夫子,你想多了。”


    孔克表点了点头,又追问道。


    “李相,圣上可曾返程?若圣上仍在江浦县,万一江浦关失守,那岂不是万分危险?”


    李善长一听,忙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偷听才松了口气。


    他瞪着孔克表,压低声音告诫。


    “你是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是你能问的?圣上何等英明,若他决意留驻江浦,必定有十足把握!你我都知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圣上难道会不懂这个道理?”


    说完,李善长加快脚步,故意把孔克表甩在后面,嘴角却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淡笑。


    而在他们身后,刚把女儿嫁给朱标当侧妃的吕本,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随后又望向太子东宫,眼神里藏着说不清楚的心思。


    东宫书房内,朱标刚回到这里,就召见了毛骧的高徒蒋瓛。


    “李善长那边必定会有动作,你即刻去监视他,务必摸清他的一举一动。”


    蒋瓛领命准备出发,却被朱标叫住。


    朱标带着三分笑意,语气平缓地说道。


    “这类差事,毛将军先前办得很出色,你是他的高徒,可不能把事情办砸了。”


    蒋瓛看着眼前的朱标,突然觉得他身上有了几分朱元璋的影子。


    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仿佛只是一种错觉。


    蒋瓛向朱标行礼告退后,换上一身百姓常穿的衣物,牵马离开了皇宫。


    刚迈出皇宫后门,他便顿时如释重负。


    这种感觉,他以前从未有过,是刚才从朱标身上隐约察觉到几分朱元璋的气场后,才莫名冒了出来。


    午后。


    京城李府后门悄然走出一人,正是李善长的亲信。


    他习惯性地左右扫视,见四周无人后,才压低斗笠,牵着马快步走上了大街,很快便融入了人群。


    躲在巷子里的蒋瓛探出头,目送那人走远,才转身朝着城门口的茶铺走去。


    在他看来,先在这里喝杯茶再跟上,既不会因跟得太近引人怀疑,又能确保不错过李善长的小动作。


    反正两人的目的地都是濠州的李府,这样的节奏恰到好处。


    当天戌时刚到,濠州城的城门即将关闭。


    城里想出城的百姓、城外要进城的百姓,都排着队出示路引接受检查。


    进城的队伍里,李善长的亲信拿出路引等候查验,蒋瓛也跟着掏出路引排队,两人之间只隔着十几个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