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3章咱只能带皇后一个,你还带三个丫鬟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没多久,陈安从县衙大门走了出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眼就看到,陈安穿着一身绿色的官服,衣服胸前绣着“鸂鶒”图案的补子,明晃晃地彰显着他七品芝麻官的身份。


    可他身边的美女管家黄盼儿,身上的行头比公主还要华丽。


    旁边两个有着纤纤玉手的丫鬟,穿的衣服、戴的首饰,比一品大官家的夫人还讲究。


    这时,一个穿着八品官服,胸前补子是“鹌鹑”图案的人走上前,对着陈安行礼,恭敬地说道。


    “大人,请上车吧!”


    这人正是汪江。


    陈安上车的时候,用余光瞥了一眼朱元璋他们乘坐的马车,看到车里的郭老爷正盯着自己,眼神里的不满都快要溢出来了。


    看到这一幕,陈安心里偷偷乐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启程!”


    汪江翻身上马,一声令下,队伍便朝着平原的稻作区出发了。


    车轮刚一开始滚动,朱元璋就狠狠拉上了车帘,胸口因生气而起伏不停。


    “老子出门就带你一人,他倒好,女管家、丫鬟都跟着!咱若带三个妃子,必被冠上荒淫无道的名声,但他这样,百姓却觉得是他该得的!”


    马皇后在一旁看着朱元璋发火,心里却觉得,他这哪儿是生气,分明是在嫉妒!


    等朱元璋气消了一些,马皇后才温柔地握住他的手,轻声说道。


    “重八,别这么想,你得琢磨为啥他这样,百姓却觉得他是应得的,你这样就会被骂荒淫无道,凡事有因有果,你忘那面碎了的纸糊鸣冤鼓了?”


    “江浦关以前穷得修不起,是陈安让这儿变繁华,让百姓过好日子功劳最大,这样的官自然配得上这些。”


    “他常说你又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他就是那跑得飞快也吃得不少的马。”


    听了马皇后这番话,朱元璋心里才舒坦了一些。


    但在他心里,跟着自己打天下、做官员,就该清清白白、廉洁如水,这种想法早就根深蒂固,哪能靠几句话就彻底改变?


    即便马皇后苦口婆心开导,他也只是稍微释怀了一点。


    不过他也总算明白,为啥自己要是像陈安这样,就会被骂荒淫无道。


    因为自己管辖的地盘上,还有大把人连一天两顿饭都吃不饱!


    要是有朝一日,整个大明朝都能像江浦县这么富裕,就算自己搞个酒池肉林,也没人会说他荒淫无道,反而会觉得这是他应得的!


    想到这儿,朱元璋对陈安又充满了期待,只希望陈安研究的新稻种真能有那么高的产量,而且上农税的时候实实在在,那样他就可以堵住户部的嘴,把陈安调回朝廷了。


    朱元璋刚想通,脸上的紧绷劲儿稍缓,马皇后却忽然敛了神色,凑近他低声问道。


    “圣上,您方才说‘出行带一个婆娘不够’,这话可是当真?”


    朱元璋忙摆手,一脸无辜地辩解。


    “咱啥时候说过这话?妹子,是不是你昨晚没歇息好,听错了?咱明明说的是,这辈子就只想带你一个婆娘!”


    马皇后强忍着笑意,故意装出不相信的样子。


    “真是臣妾听错了?”


    “那可不!咱是说话算话的皇帝,还能骗你不成?”


    朱元璋赶紧表忠心。


    又过了半个时辰,朱元璋一行人再次站在了那条田间小路上。


    当看到眼前的景象时,所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蓝天白云悠悠飘荡,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错落分布着上百栋两层小楼。


    这些小楼全由砖木搭建而成,覆盖着黑瓦屋顶,一侧依偎着青翠的群山,另一侧对着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活脱脱勾勒出一幅背山望田的惬意画卷。


    江浦县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山地、丘陵、平川、盆地等地形一应俱全,也正因为如此,这种能将山林与平原风光尽收眼底的罕见景致,在这里随处可见。


    这上百栋小楼,便是村里农户的家。


    背后的青山是他们的靠山,眼前那片金灿灿的稻田,才是实实在在的生计与未来。


    眼下正值丰收时节,小楼里除了留守的老人、孩童,就只剩下几条大黄狗,一边陪伴着老人孩子,一边守着家,青壮年们早已不见踪影。


    横贯金色稻田的大道两旁,停满了农用板车,唯独一辆载人的马车立在中间,显得格外突兀。


    马车旁,朱元璋与马皇后等人凝视着眼前的光景,无不惊得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半张着合不上。


    “这……这难道还是咱们从前看插秧的地儿?”


    有人忍不住小声念叨。


    “没错!没错!就是这儿!”


    “你们看这稻穗,金黄金黄的,全压得往一边倒,连稻秆都弯了腰!”


    又有人惊叹。


    “每一粒都鼓鼓囊囊的,这收成也太好了!”


    锦衣卫的小伙子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倒是没把情绪表露在脸上,但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特别是朱元璋,打小就和庄稼打交道,算得上是资深农民了。


    他一个劲儿暗示自己要喜怒不形于色,可眼眶却悄悄湿润了,只能微微仰起头,生怕眼泪掉下来暴露自己的心思。


    马皇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轻声劝道。


    “重八,眼下周围都是咱们的人,不用这般拘谨。”


    朱元璋这才想起,农户们都聚集在旁边的空地上,等着陈安主持祭天仪式呢。


    自古以来,丰收之年都要先拜谢老天爷,才能开镰收割,这是老规矩了。


    “好,好啊!”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只说了一句,便不再多言,只是笑着望向这片金色的稻海。


    凭借多年与庄稼打交道的经验,朱元璋扫一眼就知道稻谷的成色和产量。


    这里的亩产绝对不少于六百斤,说不定还能超过七百斤!


    而且,这稻谷碾出来的米,肯定是上等的白米。


    他心里盘算着。


    要是把这新稻种推广到全大明,老百姓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不过,他还是打算等最终的亩产数据出来,才彻底相信,毕竟这功劳要算在那个总气人的陈安头上,心里总有点别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