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章一敬天地,二敬圣上,三敬百姓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从小娥认了马皇后当干娘,马皇后就不让陈安喊她伯母了,让他跟着叫娘亲。


    一开始陈安还不好意思叫,后来处久了,喊起来也就自然多了。


    县衙后院早就站满了人。


    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姚广孝站在门口。


    县衙的司吏、捕头们守在前院后院。


    小娥和采莲担心地瞅着他。


    李文忠捧着本书在凉亭里晃悠。


    朱雄英仰着脑袋看他,眼睛里全是崇拜之色。


    陈安一看这阵仗就乐了。


    “我又不是去打仗,就是跟人吵架,搞这么隆重干啥?都散了散了!”


    李文忠合上书。


    “今日咱就不陪你了,但你娘说得对,咱不惹事也不怕事,对方讲道理咱就讲道理,玩阴的咱也奉陪!”


    最后几个字咬得贼重,陈安明白他说的是谁。


    想起之前李文忠说的话,他只让自己给李景隆留条命传宗接代,是残是傻随便。


    陈安虽有点同情李景隆,却也明白这是李文忠的父爱。


    他知道陈安的手段,火烧胥吏、斩杀王府管事、逼锦衣卫杀心腹,哪件不是硬茬?


    要是李景隆真惹了陈安,陈安可不会管他是不是曹国公独苗。


    李文忠这话说在前头,既是求情,也是给陈安台阶下。


    陈安朝李文忠一拱手。


    “那县衙就拜托兄长和道衍大师了。”


    姚广孝也开口道。


    “大人放心,有贫僧和李大人在,县衙出不了事,但今日之事,还是要多加小心。”


    看来这和尚知道不少内情,不过陈安也没多问,只是点头。


    他又嘱咐小娥和采莲。


    “你们在家待着,别跟去了。”


    小娥刚想开口,就被马皇后用眼神制止了。


    “当年你黄伯伯出征,我也只是在家等他回来,从没跟去过。”


    小娥眼眶一红,到底还是点了头。


    朱雄英蹦跶着问。


    “师父,我呢!我呢?”


    陈安捏了捏他的胖脸蛋。


    “你也不许去。”


    朱雄英顿时蔫了。


    “为啥呀?”


    陈安没解释。


    今天人多眼杂,这可是皇长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即便他跟朱元璋关系再好,怕是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更重要的是,朱雄英是自己的开山弟子,聪慧过人,将来可是要继承自己衣钵的,哪能有闪失?


    交代完众人,陈安整了整衣襟,迈步走出了后院。


    天还没亮透呢,江宁县县衙门口就跟煮饺子似的挤满了人。


    黑压压一片全是来送陈安的百姓。


    大伙儿听说县令要单枪匹马闯国子监,给那几个被欺负的弱女子讨公道,都自发跑来加油助威。


    老百姓的道理简单得很。


    三纲五常是好东西,但不能拿它害人啊!


    沈知夏她们被丈夫虐待了好几年,忍无可忍才下了手。


    杀人确实有错,砍头流放都行,但那些酸儒非要把人千刀万剐,这就过分了!


    要说这事的关键人物沈老丈,本是松江府的富商,女儿犯了事他本已认命,想着把外孙拉扯大就行。


    可听说朝廷要把女儿凌迟处死,老人家愣是带着外孙一路要饭到了应天府。


    因为有人告诉他,只有江宁县的陈青天能救他女儿!


    陈安接下这案子可真是捅了马蜂窝。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成了他的对立面。


    要知道,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得罪读书人,人家手里握着舆论大权呢!


    好在陈安有现代思维,搞出了个《江宁日报》抢话语权,这才敢跟读书人正面硬刚。


    当陈安穿着青衫走出来时,一位白胡子老大爷端着个大海碗冲上前去。


    “县令大人为弱女子得罪那么多官老爷,咱没啥本事,这碗酒给您壮行!”


    陈安看着那碗快溢出来的酒直犯嘀咕。


    喝完怕是得直接回家睡觉了。


    但他灵机一动,接过后,把酒往地上一撒,大声说。


    “这口敬天地,当官得有敬畏心,才不敢胡作非为!”


    人群爆发出叫好声。


    他又撒了第二口。


    “这口敬圣上,要不是圣上赶跑鞑子,咱现在还是蒙元的第四等人呢!”


    众人齐刷刷山呼万岁。


    第三口酒他敬了百姓。


    “来江宁县一年,是大伙儿的勤劳让这儿变了样!”


    百姓们纷纷作揖。


    “该谢的是大人啊!”


    最后陈安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那干脆利落的劲,惹得众人又是一阵欢呼。


    正热闹呢,一个穿青衫的小哥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


    话没说完就被同伴捂住了嘴。


    这诗太不吉利了!


    陈安翻了个白眼,刚要上马,沈老丈牵着外孙挤了过来,作势就要磕头。


    “县令大人的恩情,沈家几辈子都还不清啊!”


    陈安赶紧扶住。


    “您老磕头可是要折我寿的!”


    沈老丈眼珠一转。


    “那让我外孙磕总行吧?”


    陈安只好受了小家伙三个响头,翻身上马喊道。


    “都回吧!天道自在人心,我肯定凯旋!”


    百姓们自动让开一条路,那场面,看得李文忠直感慨。


    “这才叫人心所向啊!”


    与此同时,朱棣正带着人在江宁县和当涂县的交界处发呆。


    两县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江宁县这边,荒地变市集,小路像血管似的通到镇子里,作坊挨着梯田,金黄的稻子都快熟了,跟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再看当涂县,虽说不贫瘠,但跟江宁县比起来,那叫一个惨。


    朱棣上次路过这儿还是一片荒凉呢,咋短短几年就变样了?


    韩无双解释说。


    “都是陈县令来了之后搞了改革,才半年就成这样了!”


    朱棣心里犯起了嘀咕。


    这小子虽然得罪了一堆人,但能把地方治理成这样,肯定是个大才!


    父皇就喜欢这种不贪财的能干人,就算捅了篓子也舍不得杀。


    朱棣越想越觉得陈安是个人才,尤其是听说他在火器上还有一手,心里就打起了算盘。


    要不趁这机会把他带回燕京?


    远离京城这是非窝,说不定能保住小命。


    其实这会儿的朱棣还没想着造反呢,至少在朱标没死之前绝对没想过。


    为啥?


    一来朱标对兄弟好,大伙儿都服他;二来朱标手里权力大,班底硬,就算朱棣有野心也干不过啊!


    要是朱标没死,哪有后来的靖难之役?


    所以现在的朱棣,最大的梦想还是当战神,封狼居胥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