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3章哪儿是唠嗑,分明就是唠命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可当时大明风气把女人当男人附庸,只能在家做家务,不能出门做工,这与陈安的计划严重相悖。


    好在沈知夏一案成为难得契机,陈安决定借此大做文章。


    一旦沈知夏等人翻案成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就会有所松动,有了突破口,他就能推动变革。


    陈安盼着华夏民族别总守着土地,要变得敢闯敢拼。


    当时距离大航海时期还有近百年,海外有无数无主的“金山”等待开发。


    若大明能抢占先机,未来几百年华夏民族便能继续引领世界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避免遭受后来百余年的屈辱,更不会被奴隶制的野蛮民族统治殖民两三百年。


    陈安的野心很大,他想把江宁县、把大明建设成记忆中的理想模样。


    但他的野心又很小,对世俗的权势、财富甚至美人都兴趣缺缺,就像个迷路的孩子,一门心思想找回家的路。


    朱元璋对解放妇女这事没啥热情,满脑子就想着怎么把这大帝国盘明白。


    在他看来,陈安跟文官集团为了沈知夏案掐架,纯属鸡毛蒜皮的小事,几个妇人杀不杀都不碍着大局,只要陈安能说出个道理,放了她们又何妨?


    不过,前几天陈安那番话有点冲,被人扣了妖言惑众的帽子。


    好在现在听了解释,朱元璋的心结也算解开了。


    这会儿,朱元璋扒拉完一大口羊肉抹了抹嘴,突然发问。


    “行,这事算让你糊弄过去了!”


    “你且说说看,好好的盐铁专营怎么就成了恶政?还有你说的一万种赚钱法子,到底有啥门道?”


    陈安头也不抬地喝着汤。


    “一万种是夸张的说法罢了,我肚子里确实有不少赚钱的招,可吃完饭还得去衙门上衙,哪像您老人家这么清闲?”


    这话气得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少废话,说正经的,盐铁专营怎么就成恶政了?”


    朱元璋压着火气追问。


    陈安用筷子敲着碗沿。


    “黄伯伯您琢磨琢磨,是那些门阀世族、军功勋臣、儒宦之家有钱,还是土里刨食的农夫、江里玩命的渔夫有钱?”


    “别绕弯子了,说重点!”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所以啊,捞钱就得盯着有钱人下手,就像我给秦淮河以北的商家出的主意,赚的全是富贵人的钱,现在那边比以前还热闹呢。”


    陈安得意洋洋。


    “哼,好好的秦淮河让你折腾得乌烟瘴气,还有脸说?”


    朱元璋冷哼。


    陈安赶紧甩锅。


    “这锅我可不背!明明是朝廷先把教坊司搁秦淮河以南,那些勋贵才在北岸开妓院赌坊,要不是我出手整顿,早成垃圾堆了!”


    朱元璋懒得跟他扯犊子。


    “说正事!”


    陈安擦了擦嘴。


    “最近秦淮河以北的风月场子火得很,我打算开征奢侈税。”


    “奢侈税?”


    朱元璋一脸懵,旁边正埋头吃粉的朱雄英也偷偷竖起了耳朵。


    马皇后和小娥她们向来不掺和男人间的争论。


    要说这朱雄英,可真是个机灵鬼,知道自己将来要挑大梁,平时就爱从陈安言行里偷师,陈安也乐意用言传身教的法子教他。


    皇宫里那些老学究整天之乎者也的,教出来的不是眼高手低,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子,哪有跟着看实操来得靠谱?


    当皇帝得有开阔的眼界,识人之明的悟性,还得有大仁大义,得从国家大局考虑事。


    也千万不能有那种婆婆妈妈的小慈悲。


    陈安接着说。


    “想捞大钱就得盯着富人,穷人兜里能有几个子儿?说难听点,骨头都榨不出二两油!”


    “现在国库空得叮当响,要是可着劲儿薅老百姓羊毛,大明离玩完也不远了!”


    “但怎么从富人身上搞钱呢?总不能杀富济贫吧?这些人可不是软柿子,忍个一年半载还行,逼急了造反咋办?”


    “再说了,朝堂上的官大多出身大户,就算不是,现在也成了大户,朝廷要是硬来,准得天下大乱,所以……得玩点花样!”


    “奢侈税,就是招儿之一。”


    朱元璋扒拉着荷包蛋,眉头拧成了疙瘩,显然在消化这番话。


    朱雄英脑子转得飞快,立马接话。


    “师父,是不是因为您把青盐价定得老高?”


    陈安眼睛一亮,夹了个荷包蛋奖励他。


    “聪明!奢侈税就该收在奢侈品上。”


    “啥是奢侈品?就是大户人家用来摆谱的玩意,跟老百姓吃喝拉撒没关系,对大明也没啥影响。”


    “就说秦淮河那些勾栏画舫,进去打赏一次的钱,都够普通人家过十几天,老百姓能进去吗?我对这些地方征税,顶多让那些贪得无厌的勋贵王爷肉疼一下,能有啥大事?”


    “说得好!”


    朱元璋把筷子一拍。


    “这帮泥腿子刚发家就忘了本,咱最瞧不上了!这税你尽管收,要是有人敢啰嗦,咱去跟他们唠!”


    朱元璋口中的“唠”谁不知道?


    轻则扇大耳刮子,重则满门抄斩!


    分明就是唠命,哪儿是唠嗑?


    马皇后嗔怪道。


    “吃饭呢,食不言寝不语,懂不懂?”


    朱元璋挥手让她别管,盯着陈安说。


    “这奢侈税咱还是有点迷糊,你抽空弄个章程出来咱瞧瞧。”


    陈安伸了个懒腰,眼看日头不早该上班了,接过小娥递的手绢,擦了嘴就往外走。


    朱元璋在背后喊道。


    “听说你明天要去国子监跟那帮秀才掐架?”


    “读书人的事能叫掐架吗?那叫辩论!”


    陈安头也不回的说道。


    朱元璋翻了个大白眼。


    “咱就想问问你有没有谱!”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啥!”


    陈安撂下狠话走了。


    朱雄英到底是个孩子,刚才那番奢侈税的言论,他就琢磨出个理。


    捞钱就得找富人,穷人压根没油水可榨。


    但也得讲究方法,硬抢肯定不行,江山都坐不稳。


    要是像青盐这样玩套路呢?


    粗盐提纯一下就卖几十倍的价,老百姓舍不得买,有钱人却当宝贝,心甘情愿掏钱。


    他突然明白江宁县工坊为啥不扩招生产了。


    琉璃华器、醇酿佳醪、增味佐料、蝉翼绢绸……


    这些好东西不是造不出来,是大明能买得起的人太少,造多了卖不掉。


    不如控制产量,搞物以稀为贵的噱头,反而更抢手。


    就是可惜了天下百姓,啥时候才能都过上好日子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