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2章咱看你是作坊缺女工了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安赶紧应道。


    “是啊,松江府的百姓也掺和进来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


    “让老百姓自发上书,这招倒挺妙,可你这么干,不就跟读书人彻底闹掰了?为了个沈知夏,值当吗?”


    陈安说道。


    “不光是沈知夏,还有曹文翰那几个妾室呢!这可是好几条人命啊!”


    “在我眼里,老百姓的命比啥都金贵,为了个暴虐的贪官,让弱女子送命,我这心里堵得慌,总得做点啥。”


    朱元璋抛出了重头戏。


    “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跑了一千多年,咱天朝上国为啥叫礼仪之邦?不就靠这套礼法撑着嘛!”


    陈安心里明白,虽说朱元璋父子压着弹劾没发作,可心里头未必赞同他的做法。


    刚开始他们是想留沈知夏一命,可事闹大了,就琢磨着把人交出去平息士大夫的怒火。


    政治家嘛,哪有不盘算利益的。


    好在对面坐的是朱元璋。


    这老爷子把亲情看得比啥都重,再说陈安又可能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这才一力保他。


    可陈安之前反驳国子监监生的那套说辞,让朱元璋父子犯了迷糊。


    三纲五常不是皇室的保护伞吗?


    没了这东西,谁还守着规矩不造反?


    但陈安心里清楚,这就是块遮羞布!


    老百姓饿肚子的时候,管你啥纲常,该造反照样造反!


    权臣当道的时候,也照样得谋朝篡位!


    皇帝想坐稳江山,得让老百姓吃饱饭,还得把权柄捏牢,玩好转衡术。


    国外没三纲五常,王朝咋就传了几百年?


    因为人家靠“血统论”把阶级锁死了,再加上文艺复兴闹得风生水起,老百姓日子过得去,谁闲着没事推翻王室?


    当然也有例外,像法国、俄国不就把王室送上断头台了?


    还不是因为打仗打输了,老百姓被逼急了。


    可咱华夏不一样啊!


    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就把血统论踹飞了。


    石勒从奴隶当上皇帝,朱元璋从乞丐坐上龙椅,这要搁欧洲,想都别想!


    陈安咬了口蒜,慢悠悠开了腔。


    “黄伯伯,您真觉得三纲五常能保住皇位?”


    朱元璋啃馍的动作没停,脑子却转得飞快。


    他就是造反起家的乞丐皇帝,打心眼里就没把三纲五常当回事,不然当年咋敢扯旗造反?


    可嘴上不能这么说啊,不然人人都不认这套,还怎么管天下?


    “有话快说,别磨叽!”


    “得嘞!”


    陈安清了清嗓子。


    “三纲五常是儒家给统治者量身定做的工具,不管谁坐江山,儒家都能靠着这玩意儿分杯羹,就算是异族打进来了,他们照样能投靠过去。”


    “说白了,这就是块连儒家都不信的遮羞布!”


    “但治天下总得有规矩,这玩意多少有点用处,可咱不能把它当圣旨供着啊!”


    “皇室能坐天下,头一条是得有合法性,就像当今圣上推翻蒙元,老百姓自然认他,靠着三纲五常维持秩序,这没问题。”


    “再就是得把权柄攥紧了,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三纲五常算个啥?该篡位照样篡!”


    “至于老百姓,日子过得舒坦,谁愿意掉脑袋造反?这时候三纲五常才有点用,可要是连饭都吃不上,管你啥纲常伦理,反了说不定还有条活路!”


    旁边的朱雄英突然插了句嘴。


    “所以这东西就是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披着,没用了就扔一边?”


    陈安冲他竖大拇指。


    “就是这意思!但没规矩不成方圆,没更好的法子之前,这玩意儿还得留着,不然天下不就乱套了?”


    朱雄英猛点头。


    “我懂了师父,这叫灵活变通!”


    朱元璋正琢磨着,就听陈安又冒了句石破天惊的话。


    “我不是说三纲五常不好,是看不惯读书人拿这玩意儿煽风点火,再说程朱理学在两宋就是异端,那会儿女子虽说也依附男人,可地位没这么低,这学说能流行起来,还不是蒙元需要?”


    “咱大明是正儿八经的汉室江山,犯得着学蒙元那套吗?维护纲常可以,但没必要把女子关在屋里当摆设。”


    “我觉得女子也能挣钱养家,遇上家暴也能反抗,沈知夏这事就是个好机会,得让天下人知道,女子也能顶半边天!”


    这话一出口,不光朱元璋惊得筷子差点掉地上,旁边的女眷们也瞪大了眼。


    “女子也能顶半边天?这让士大夫听见不得炸锅?”


    马皇后嗔怪道。


    “别胡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女子就该相夫教子,你这么说,不成牝鸡司晨了?”


    “我不是让女子当家,是觉得她们不该困在屋里,也能出去做工赚钱,农村农忙时,谁家媳妇不跟着下地?咋到了城里就这规矩那规矩了?”


    陈安辩解道。


    朱元璋斜着眼瞅他,像瞅着只小狐狸。


    “听说你在江宁县搞了个工业园区?”


    “是啊。”


    “工坊要不少人手吧?”


    “嗯,正缺人呢。”


    “所以你就想着男人不够,让女人去做工?啧啧,咱还以为你真是可怜那几个女人,闹了半天是工坊缺人,拿这事当幌子呢!”


    朱元璋一脸得意,跟抓着狐狸尾巴似的。


    陈安惊得差点咬了舌头,这老爷子脑子转得也太快了!


    “工坊确实缺人,我也真想让女子去做工,但可怜沈知夏她们也是真的,您不能因为我顺道办了点事,就说我动机不纯啊!”


    “哼,咱还以为你心善,闹了半天最坏的就是你!”


    朱元璋嘴上骂着,脸上却没半分火气。


    只要陈安不是有啥别的心思,只是为了工坊招工,那就没啥大不了的。


    洪武十四年,朝廷曾开展全国性人口普查并编制《赋役黄册》。


    据此次统计,大明约有一千零六十五万户,人口六千五百余万,堪称当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洪武年间大明国土面积达九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只有六千多万人口,别说发展工业了,连守住土地都难。


    永乐年间,大明疆土达到顶峰,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但短短几十年就丢了至少三分之一,到明朝中后期更是只能勉强守住两京十三省。


    至于像欧洲国家那样殖民海外,更是天方夜谭。


    因此,陈安若想让大明快速实现工业化,就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让女人像男人一样干活,男人像牲口一样拼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