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他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忍不住问。
“那你倒是说说,大明到底有哪些毛病?”
“多了去了!”
陈安随口应道。
“像军户制度、藩王分封制度、户籍制度、赋税制度、海禁制度、八股取士制度这些……”
“数都数不过来,要是真让我一项项细讲,三天三夜都唠不完!”
徐达听了,手摸额头,急得直摇头。
你小子真是胆大包天啊!
你知道你对面坐的是谁不?!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气坏了。
他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制定了这么多自以为很好的政策,结果在这小子嘴里成了落后的制度。
难道咱真的这么没用吗?!
朱元璋拍得桌子震三震,脸更是涨得通红。
“你小子再瞎咧咧就给咱闭嘴!”
“感情我大明这么多制度全是错的?你咋不上天呢!气死咱了……”
“赶紧滚去书房待着,别逼咱动手揍你!”
陈安无奈地说。
“我说的话虽然不好听,但都是真心话。”
“去去去,我现在不想看见你,让我冷静冷静!不然我真忍不住揍你一顿!”
朱元璋强忍着怒火说。
陈安早就习惯了朱元璋这副脾气。
顺着毛捋他就高兴,稍微不合心意立马炸毛。
他懒得啰嗦,冲徐达拱了拱手就想回书房,冷不丁被朱元璋喊住。
“哎哎,等等!”
陈安无奈回头。
“你又想干啥?不说了不在你眼前晃嘛!”
朱元璋指了指面前的椅子,板着脸说。
“回来坐下!今儿咱就跟你好好唠唠,听听你肚子里那点想法。”
“你要能说动咱,回头咱把你这主意上书朝堂上说道说道,有理就改,没理就当给大伙提个醒,但你要敢瞎扯淡……”
他眼一瞪。
“看咱不收拾你!”
陈安斜看朱元璋,试探着问。
“你这话当真?可别到时候反悔啊!”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咱活了几十年,还能骗你个小年轻?!”
“那咱先说好,要是我说话直,你可别动手。”
朱元璋咬牙忍着脾气。
“行,不动手!”
“动脚也不行。”
朱元璋差点拍桌子。
“行!不动脚!你有完没完……”
陈安斜着眼看他,还是有点不信。
“我怎么还是觉得不靠谱呢?”
朱元璋彻底炸毛了。
“小子,你可别挑战咱的耐心……”
换旁别的人看见朱元璋发火,早吓蔫了,可陈安跟没事人似的,还是那副欠揍的样子。
别说朱元璋发脾气了,就是天塌了,他估计也能跟没事人一样。
毕竟上辈子他什么世面没见过?
十年一遇的洪灾、百年一遇的地震、千年一遇的改革风,他全经历过。
皇帝发个脾气算啥?
真以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一发火就能让天地变色?
在他眼里,皇帝也是人,不过坐的位子高点罢了。
现代人没那么多等级观念,不会把人当神仙供着,所以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徐达,他都当普通长辈看待,最多也就是好奇。
毕竟这俩都是历史书上响当当的大人物,换谁不好奇?
徐达在旁边一直笑眯眯地看着陈安,心里对这年轻人更是刮目相看。
这年轻人是真牛啊!
全天下估计都找不出第二个敢在皇帝面前这么淡定的!
就算是皇子皇孙,见到皇帝发火也得抖三抖。
这小子,难不成真是孙猴子转世?这么天不怕地不怕?
“那就麻烦徐伯伯当回见证人,甭管我话说得多难听,黄伯伯都不能动手动脚,行不?”
陈安又说。
徐达点点头,笑着说。
“行,咱给你们当见证人。”
“只要你说的在理,就算话糙点,咱也保你没事……这下能说了吧?”
陈安这才在他俩对面坐下。
“那咱们从哪儿开始聊?”
“分封藩王。”
朱元璋绷着脸说。
他对这个话题特别在意。
朱元璋小时候过得苦,父母早逝,兄弟姐妹也没一个活下来的,所以他把亲情看得比啥都重。
自打他登基称帝后,洪武二年就定下了分封藩王的制度,三年就把儿子们都封到了各地。
表面上说是“巩固江山,分封宗亲保卫朝廷”,但说白了,其实是朱元璋的小农思想在作祟。
他就是年轻时穷怕了,想让子孙后代永远过好日子。
可这不就是在开历史倒车嘛!
但陈安又不傻,这话他可不敢直接说。
毕竟对面坐的可是朱元璋本人!
要是当面戳破他“小农思想”“开历史倒车”,怕是连徐达都救不了他。
所以陈安想了想,才开口道。
“这分封藩王的道理,其实你已经讲得很透彻了。”
“天下幅员辽阔,确实得靠分封藩王来稳固根基,往大了说,上能护卫国家安定,下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说的直白些,这分封制有两层关键作用。”
“一是让藩王们在各地扎稳脚跟,好比给京城上了道“安全锁”,万一京城出了乱子,手里握有兵权的藩王能即刻带兵勤王护驾。”
“二是让他们镇守边疆要塞,把元朝的残余势力挡在国门之外,免得这些外敌又卷土重来捣乱。”
朱元璋和徐达都不自觉地点点头。
虽说朱元璋分封藩王有私心,但确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毕竟明朝定都南京,位置偏南。
北方边境还有北元等势力盯着。
要是北边不稳固,大明就危险了。
所以朱元璋搞分封制,让儿子们去北边镇守。
亲儿子守天下,肯定会尽心尽力,保证天下太平。
而且朱元璋分封的时候,也给藩王设了不少限制。
比如规定藩王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封地,进京的时间也得错开。
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藩王们勾结起来造反。
再说了,京城的军队有上百万,所有藩王加起来才四十多万兵。
而且明朝最有钱的江、浙、苏三省,都在朝廷手里,这几个地方的赋税占了全国一多半!
所以朱元璋觉得,钱和兵都在朝廷手里,藩王除非脑子有问题,否则不会造反。
但他忘了,自己当年就是在鄱阳湖用二十万人打败陈友谅七十万人,才当上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