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章陈安,类咱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徐达听完,心里咯噔一下,暗暗叹气。


    哎!


    果然最狠不过帝王心呐!


    眼下将你捧得多高,以后就可能让你摔得多惨!


    陈安才刚被老朱看重,就已经开始想制衡的办法了。


    难怪胡惟庸、李善长这些人之前那么嚣张,现在却死的死,退的退。


    一边用你,一边防你。


    这便是帝王术?


    想到这儿,徐达只觉一阵疲惫。


    他这辈子南征北战的,似乎有点不太值当,进而也有了隐退的想法。


    想将那些繁杂的军务政事都抛在脑后,不管家里现在是不是已经乱成一团了。


    就想一直待在这个小小的县衙后院,每天品品茶、看看书,和那小子聊聊天,平平淡淡地过完后半辈子,似乎也挺不错的。


    朱元璋看了一眼老伙计,见他脸上突然露出失落的神情,立马心领神会。


    他亲自给徐达添了茶,似笑非笑地开玩笑道:


    “怎么,嫌咱心狠?还没提拔这小子,就先留后手了?”


    徐达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掩饰道:


    “这小子太精了,用的时候确实得防着点,得给他套个笼头,不然指不定哪天捅出大娄子!”


    朱元璋重重地点头,然后感慨地说。


    “咱这个想法在心里存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就是狠不下心。”


    “虽说一见他就来气,但心里却怪亲近的,不光是我,标儿、雄英也都这样!”


    “别看雄英年纪小,心眼可不少!”


    “在宫里的时候,雄英只对我和妹子无条件信任,有时候连在他爹面前,都要耍点小把戏,但雄英跟这陈安就特投缘,虽然天天斗嘴,但黏得紧。”


    顿了顿,朱元璋又接着说。


    “而且每次看见他,我就想起我十多年前夭折的那个小儿子,要是那孩子没夭折,现在也和他差不多大了。”


    徐达满脸惊讶的放下茶碗,赶紧问道:


    “您该不会觉着陈安就是那稚儿吧?”


    朱元璋笑着摇头。


    “这怎么可能呢?那孩子夭折时你我都没在跟前,但你嫂子可是亲眼看着的。”


    “那会儿咱正被张士诚和陈友谅两面夹攻,应天府又闹内乱,你嫂子大着肚子去江北慰劳军队,路上动了胎气,孩子就在江边生下来了。”


    “可怜这孩子连一天都没活到,你嫂子就让手下把他埋在江边了。”


    “你嫂子这些年身子骨一直不好,想去江边祭奠好几次都没去成……”


    “哎,或许是这小子的年纪与咱那孩子差不多,所以咱才对他特别宽容吧!”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失落。


    可怜天下父母心。


    纵使是杀人无数、心肠坚硬的朱元璋,每次想起夭折的小儿子,也忍不住难过。


    徐达给他添了杯茶,开玩笑说。


    “哪儿就光是年纪相仿这么简单?”


    “天下同岁的年轻人海了去,你何曾对谁这么宽待过?依我看啊,这小子的性子跟你还有点像呢!”


    朱元璋立刻反驳。


    “净瞎扯!咱啥时候这么暴脾气了?”


    “这小子一点规矩不懂,心眼还小!锦衣卫千户不过是去抓他,就被他堵在衙门门口,逼得毛骧只能办了那千户!”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的,越说越激动。


    “连这点容人的度量都没有,以后还能指望他什么?”


    徐达笑着说。


    “你真觉得这小子气量小?”


    “那千户死活他压根不在乎!他就是借着你的名头去敲打秦淮河那帮权贵,现在谁不知道他一个七品官把锦衣卫踩在脚下?”


    “大家都猜他背后有硬靠山,那些老狐狸才不敢惹他呢!”


    “这么聪明,怎么会不像你呢?”


    朱元璋听了,顿时眉开眼笑。


    可不是嘛!


    这小子的聪明劲儿,还真和咱有点像。


    当初自己投靠郭子兴时,也不过就是个大头兵,最后还不是当上了统帅?


    然后更是一路披荆斩棘,打败了各路势力,最终北伐成功,这才一统了天下!


    咱这聪明才智,哪是一般人能比的?!


    “那小子就会耍点小聪明,他哪能跟咱比?”


    朱元璋虽然心里觉得徐达说得对,但嘴上还是不服气。


    徐达笑了笑,没接话,而是指了指朱元璋手里的纸,切入了正题。


    “都看完了?心里啥打算?”


    一说到正事,朱元璋马上严肃了起来,把那叠纸放在桌子上,认真地说。


    “军户制度确实有很多漏洞,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军备制度了,要是突然取消,可能会让朝廷的军制混乱。”


    “所以,咱想先把那些容易解决的漏洞补上,大的问题等有了合适的制度再说。”


    “要是这样,那就晚了!”


    陈安刚出来,就听见了朱元璋的话,没忍住插了一嘴。


    朱元璋皱眉摆手,语气严厉。


    “治大国如烹小鲜,就得慢慢来。”


    “新制度出台都得反复琢磨,军户制度这么大的事儿,就听你一张嘴说废就废?当朝廷是过家家呢?”


    陈安摇了摇头,反驳道:


    “呵呵,眼下还没形成利益集团,改革起来难度会小很多,等以后利益集团形成了,再想改就难了!”


    “毕竟改革革的就是他们的财路,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他们能不跟你拼命?”


    “这几天为了搞定秦淮河岸边的风月场子,我先是故意把事情闹大,让那些权贵注意到我,然后借着陛下的名号虚张声势,最后软的硬的手段全用上了,几乎把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个遍,才让那帮老家伙勉强点头跟我合作。”


    “就秦淮河岸边这么几家风月场所,都让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军户制度是全国性的,几乎所有的军官将领都掺和在里面,要是等他们在这制度里尝到了甜头再去改革,别说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没辙,就算是……”


    他深深地看了朱元璋一眼,接着说。


    “就算是当今圣上再厉害,恐怕也难改动分毫!”


    “咱大明现在就跟刚出生的小娃娃似的,虽说国力越来越强,但成长过程中少不了有不少毛病。”


    “眼下看这些毛病好像没啥大不了的,可等大明长大了,这些毛病就会闹得厉害,说不定还会变成危及国家的大麻烦。”


    “所以得趁眼下还来得及,赶紧将这些落后的制度改一改,要是再拖下去,以后想改都没机会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