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愤怒的皇亲国戚,带着家丁找麻烦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人家是寻欢作乐的,可不是自找苦吃的。


    至于陈安为何会冒着得罪应天府几乎所有勋贵的风险做出这些事,原因也早就在应天府内传开了。


    原因很简单,便是江宁县衙要在秦淮河北岸收税。


    关于江宁县的商税,应天的百姓也早就听说。


    但江宁县衙早就辟谣,说是治安管理费。


    每个商铺商家都应该按照生意规模来缴纳治安管理费,这样县衙才有捕快保护你家生意。


    就是小商贩都一视同仁。


    但应天府的百姓却都觉得这样甚好。


    原因无他,一是有钱人缴纳的比寻常摊贩高得多。


    二是交了这笔钱之后,就没有其他任何费用再交,官府的人也认真办事。


    所以应天府各地的百姓都希望官府采用类似的方法。


    可惜。


    天下只有一个陈安。


    但江宁县中也有例外。


    那便是秦淮河北岸这些烟花场所。


    此地的妓馆、酒楼等都因为与应天府内勋贵有关系,而无视大明律法。


    只要进去花钱,就算罪行累累的恶徒都敢包庇。


    所以一直被江宁称为独立王国。


    但此次江宁县却对这独立王国下手了。


    这件事本身就是桩大事。


    当江宁县捕快奉命砍了两个出言不逊的掌柜之后,整个应天府都沸腾了。


    无数百姓纷纷涌向秦淮河岸边,想要一睹这位不惧强权的陈县令的风采。


    想亲眼看看这位敢跟整个应天勋贵对着干的县令究竟是个什么人。


    城里传的沸沸扬扬,那些皇亲国戚和勋贵们自然也知道了此事。


    那些有产业的便带上家丁,杀向秦淮河岸边。


    没有产业的也驾车出城,想要看看热闹。


    这等数十年都未必有的大戏,错过岂不可惜?


    因此秦淮河岸边端的是人山人海。


    陈安看着人头攒动的盛景,不禁有些吃惊。


    自己不就是杀了两个不懂事的管事仆人么?


    至于这么多人来看热闹?


    他此时还不知道,随着他杀了管事掌柜的消息不胫而走,他的名号也已经传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陈安不是个莽夫。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是个谨慎的人。


    或许有人会对这话不以为然。


    谨慎怎么还会做出这些激进的事来?


    刚刚立足便把反对自己的人统统摔死在一场事故中。


    上任几个月就敢私收商税,进行改革。


    现在更甚。


    在一天之内得罪了应天府内大半的勋贵和皇亲国戚。


    若是如此行事风格都叫谨慎,那全天下怕是没有莽夫了。


    从表面来看,陈安确实和莽夫无疑,但仔细想想,便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摔死胥吏是真的。


    在囚车上动手脚,让几十人活活摔死。


    行事不可谓不狠辣。


    当时甚至都为此案开了三司会审。


    但调查一月有余,却未得出任何结论,此案现在还是件悬案。


    所有人都知道陈安的嫌疑最大,但就是拿不出任何证据。


    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这是那些胥吏作恶多端引来的天谴。


    再说对县衙进行改革,把不作为、无道德的胥吏统统赶走,重新招人。


    这应该算陈安最温和的举措了。


    有了先前囚车失事的威压,那些胥吏纵然不甘心,也不敢反抗。


    这些准备工作完成,陈安便开始实行下一项。


    便是私收商税。


    不。


    正式名称可不是商税,而是治安管理费。


    只要是江宁县境内的商户,都要缴纳。


    每个月交一次。


    若是有人反抗,也有的是办法整治。


    要么在商铺门前倾倒垃圾,要么捕快三天两头上门查探……


    都是些无赖的方法,跟陈安读书人的身份完全不相符。


    但办法么,没有高低贵贱,有用就行。


    再不老实的商户,整上几次之后,也就乖乖的交了。


    当然,也有贼心不死的,往应天府告状。


    但现在可是洪武十五年啊。


    胡惟庸案仅仅过去了一年多。


    现在朝廷上下都乱糟糟的,谁有空理你一个小小的江宁县?


    且在胡惟庸案中,言官御史被处理的最多。


    陈安便是抓住这个时机,把商税制度推行到了江宁县每处地方。


    那些商人们见陈安收取商税并未自己用,而是全部用来改善江宁县环境,也就逐渐不再反对。


    且江宁县的治安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衙役们不再随意欺压百姓,泼皮们也不敢再敲诈勒索。


    江宁县商业比之之前更加繁荣。


    因此陈安的举措看似激进,但都是他一步步算计好了的。


    所以他才能一直平平安安一直到今天。


    而陈安刚刚赴任,示敌以弱,让那些原本的胥吏放松警惕,然后暗中培育自己的力量,将那些作恶多端的胥吏统统拿下,全都摔死。


    以上行为,更能体现他的缜密心思。


    那既然如此深谋远虑之人,为何会在今日对秦淮河北岸动手?


    自然是他已经考虑周全,胸有成竹了。


    没错。


    陈安心中的确有了万全之策。


    秦淮河北岸那些秦楼楚馆中,不乏有逼良为娼,伤人杀人的事发生。


    但那些地方背后的东家都是应天府内的皇亲国戚和勋贵们。


    因此虽然秦淮河北岸是江宁县下辖之地,但却没有一任县令敢于管理这片地方。


    把这里说成是江宁县的独立王国,一点都不过分。


    因此想要彻底拔出这些毒瘤,非得缓缓图之不可。


    但后来朱元璋父子进入陈安视线,陈安笃定他们的身份后,便构思起了另一个新计划。


    既然有朱元璋这张王牌在,何必大费周章?


    直接迅速动手,彻底拔除这毒瘤便是。


    至于那些勋贵和皇亲国戚们?


    有朱元璋在,他们自然翻不起什么风浪。


    胡惟庸一案,已经杀的这些皇亲国戚和勋贵们胆寒了。


    即便现在陈安再做的激进一些,他们也不敢与陈安翻脸。


    而且陈安也并非是断了他们财路。


    他要的是把这北岸之地纳入自己的管辖。


    让这块地成为江宁县的摇钱树。


    换言之,陈安今日扮演的,便是老虎巡山旁边的那只狐狸。


    借着朱元璋的威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啊?


    今日来的是仁慈的朱标,而不是狠厉的朱元璋?


    谁说仁慈的老虎便不是老虎了?


    而且在陈安的计划中,朱标与朱元璋来与不来都无足轻重。


    因为皇长孙朱雄英就在江宁,那他身边一定布满了锦衣卫,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以最快的速度传进宫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