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太后哈哈大笑两声:“你倒是难得赞成哀家设置女官的人。像詹宁这样的女官,宫中共有十人,她们在宫中行走,不是奴婢,而拥有和男子一样的处理公事的权限。当初哀家的决定遭到很多人反对。”
萧元家很认真道:“大多数女子相较男子可能在心细程度、敏锐程度等方面会更加优秀,不过您要承受的压力和非议也多。您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元嘉钦佩。”
戴太后微微侧头:“詹宁,萧公子这样的人对女官没有偏见的人不多,有空你要和萧公子多走动,以公子的眼界和学识,相信你一定会大有裨益。”
余詹宁颔首道:“是,太后。”
萧元家起身,笑着冲余詹宁行九十度大礼,余詹宁马上回礼。
“今后元嘉就要多打扰余大人了。”萧元家说这话时,眼角嘴角含笑,真诚而热情。
余詹宁眼神只短暂与萧元家接触,马上眼帘低垂:“公子客气。”
“那没什么事,元嘉先行告退。”
“詹宁,送送公子。”戴太后发话。
“是。”
余詹宁走到萧元家身子平行的位置:“公子,请。”
“余大人请。”萧元家谦让道。
两个人并肩迈出门槛,穿过前院的小径朝储寿宫大门走去。
“余大人进宫多久了?”萧元家主动攀谈。
“八岁进宫至今已经十三年。”余詹宁回道。
“看大人身姿,一定出自大富大贵之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萧元家面带笑意。
余詹宁停下步子,沉默了两三秒开口:“公子问得有些多了。”
“对不起。”萧元家收敛起刚才的笑意,真挚而愧疚。
似乎是没想到他会道歉,余詹宁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公子不知者不罪。”
等余詹宁回到方才戴太后召见萧元家的偏殿时,戴太后还坐在原位。“送他出去了?”
“是,萧公子说他记得路,所以送出大门,詹宁就回来了。”
“接近萧元嘉,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戴太后道:“哀家送给他的宫女和太监,被他安排去做琐事杂事,他住的二楼只许他带来的人进。所以哀家需要在他身边再安排一个人。”
余詹宁不解:“他只是个质子,太后为何在他身上要花这么多心思?”
戴太后起身踱步到窗边,眸子一沉:“夺取大全的资源,并非只有交战一种方式,还有一种……”
第二天晚上,戴太后以盛慕怀的名义为萧元家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宴席。
戴太后和盛慕怀共同坐在主位,盛慕怀的另一侧是戴璟。席间还有几个官员,其中一个是林知麒。
萧元家注意到,盛慕怀全程板着脸,戴太后会‘温柔’地提醒他说几句,可每次他一说话,戴璟就会找各种话题给岔过去。
第三次被打断话的盛慕怀生气了,他将酒杯猛地往桌子上一怆,“国舅是什么意思,朕一说话你就要抢过去说。”
戴璟一副不以为意:“皇上还是个小孩,大人说话,小孩懂什么?”
“戴璟!”盛慕怀蹭得站起身,大喝一声。
戴璟也跟着起身,怒目圆瞪:“你敢直呼我的大名!”
戴太后脸瞬间拉下来:“干什么,当着萧公子的面,你们干什么?都坐下。”
两个人没有一个坐下的。
戴璟斜睨着盛慕怀:“别忘了是谁帮你坐上今天的位置,还真以为翅膀硬了就想不听话了么。”说着戴璟拿起筷子轻易折断扔到地上:“别学筷子。”
盛慕怀脸气得通红,他目光扫到桌子上的酒杯,迅速拿起杯子想要泼向戴璟。
几乎是与此同时,萧元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起杯子冲到戴璟面前,作出要敬酒的姿势。
毫无疑问,萧元家被泼了一身的酒。
余詹宁发出惊呼。
萧元家低头看一眼身上湿了的衣襟,笑呵呵道:“我们大全说水是福气,皇上赏的福气元嘉收下了,不过得回去换套衣服了。”
盛慕怀和萧元家对视上,他冲盛慕怀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说话。
盛慕怀冷静下来,一屁股坐回去。
“那太后,国舅爷,皇上,元嘉回去一趟,马上回来。”萧元家全程都是嘴角上扬,眼睛笑眯眯。
“去吧。”戴太后脸色稍显缓和,回道。
萧元家人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在座中有一人起身敬酒,尽可能地缓和气氛:“轮到我林既朗敬太后和皇上一杯了。”
萧元家记下了这个名字。
朱颜见他很快就回来,还湿了一片衣服,吃惊的倒吸一口气,忙上前:“出什么事了,五爷。”
“没事儿没事儿,我换件衣服还得回去,等晚上回来和你细说。”萧元家怕她担心,笑着安抚。
朱颜在二楼给萧元家找衣服的时候,小声道:“五爷的担心现在看果然没错,戴太后送来的那个名叫春儿的宫女,刚才趁您不在想要上二楼,被奴婢发现叫住了。她说想上来收拾收拾,奴婢警告她不准没有主子的吩咐就随意上楼,再发现一次肯定得赏她十巴掌。”
萧元家接过衣服,边穿边若有所思道:“戴太后派他们几个来监视我,可我一个质子,她到底在在意什么呢……”
“怕您窃取大晟的情报传信回大全?”朱颜揣测。
“我能接触到什么,连盛慕怀都是个傀儡。”萧元家抿紧嘴巴,陷入思考。
朱颜取过腰间玉佩为他系上:“五爷,您可一定要多加小心。”
萧元家点点头。
等再次返回宴席,萧元家人还没等进门就笑着道歉:“对不起,回来晚了。”
他观察在座各位的表情,似乎是有所缓和。
戴太后笑笑:“我们大晟是游牧民族,所以规矩没有大全的多,萧公子见笑了。”
“我虽为大全子弟,可非常仰慕大晟人的潇洒自在,这次赴大晟是质子不假,可我相信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希望两国能够和平共处。来,我敬大家一杯。”萧元家举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