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圈定主考官

作者:弄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春去冬来,又是一年过去。


    李钰已经14岁了,苦读了四年,今年的乡试他要参加了。


    府学内的士子们也都摩拳擦掌。


    只有中举才能有更大的前途,秀才并不能让他们满足。


    回家过完年后,李钰便再次回了府学。


    他将以往写的文章都翻找出来,这不看知道,一看吓一跳。


    足足有几大箩筐,就连李钰自己都不知道这几年时间,居然写了这么多文章。


    每一篇文章上都有批改,大部分都是柳夫子批改的。


    用这些文章作对比,就能清晰感觉出学问的变化,更加的精益求精。


    林澈的文章数量虽然没有李钰这么夸张,但也有一箩筐。


    乡试临近,柳夫子嘴上抱怨,但身体诚实。


    只要两个学生有文章送过来,他必第一时间修改。


    为了还能给李钰指导,夫子挑灯夜战,钻研李钰默写出来的各种春秋注本。


    李钰脑中虽然背了很多书,但只是能背诵,还没有融会贯通。


    毕竟太多了,这就需要夫子了。


    为此柳夫子长出的头发再次掉落,不过柳夫子也不在意了。


    都已经成婚的人了,也不怕没人要。


    唯一心酸的是,阮凝眸真的和他分房睡,让他将所有心思都放在钻研学问上。


    等李钰和林澈中举了,就好好奖励柳夫子。


    也因为阮凝眸这句话,柳夫子也是铆足了劲。


    不过最近他没有改文章了,而是在家研究这次朝廷会派谁来做乡试的考官。


    乡试是省级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面的县试、府试、院试都是小儿科。


    而乡试才是真正改变读书人命运的考试。


    大景朝秀才千千万,但能中举的却太少了,很多人考了一辈子都中不了举。


    而且乡试的难度比起前面的考试难了太多。


    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主考官的喜好。


    县试是县令主持,府试是知府主持,院试是学政主持。


    不管是谁主持,只要找准了主考官的喜好,研究透了他们的文风。


    那么考试就事半功倍。


    之前柳夫子让李钰背杨远和林修远的文章,就是投其所好。


    乡试也一样,不过乡试的主考官是谁,就不好说了。


    朝廷每次派的主考官都不一样,而且还很保密,不到最后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谁。


    因此要想猜中主考官是谁很难。


    柳夫子去找赵明德要了一份朝廷五品以上官员的名单。


    大景朝规定,担任乡试的考官从三品到五品之间抽选。


    这一条就能划掉大部分官员。


    主副考官的主要来源是翰林院官员,六部郎中和都察员的官员,这又一进步缩小了范围。


    还有本省的官员不能担任考官。


    这又划掉了大部分人。


    到最后,柳夫子的名单上还剩下二十多人,但这也太多了。


    李钰倒是可以将这些人的文章背下来,但林澈不行。


    当初柳夫子乡试的时候,他的老师可是只给他圈定了五人。


    结果主考官就在这在五人之中,让柳夫子得以顺利中举。


    如今自己当夫子了,却给学生留下20多个名字,让柳夫子觉得自己也太不中用了。


    就在柳夫子一筹莫展时,方清派人送了信过来。


    这信是林修远寄来的,林修远知道柳夫子住在苏府,因此直接将信寄到了那里。


    柳夫子有些奇怪,老师这个时候寄信过来干嘛。


    打开一看不由愣住了,上面有五个人的名字。


    这让柳夫子倒吸一口凉气,这五人的名字就在他选定的20人中。


    林修远这是直接帮他做到了最后一步。


    柳夫子顿时感动,眼眶都有些发热。


    这应该是林修远推断出来的,毕竟乡试考官是由皇帝清点,一经任命就要立即起程。


    由官差护送去指定的省份,中途不得停留,不得会见亲友,不得收发私人信件。


    保密制度十分严格。


    而要将名单缩小到只有五人,确实要耗费不少心思。


    林修远已经不在四川当学政了,没有想到还为李钰着想,让柳夫子充满感激。


    当天,柳夫子便让铁牛去将林澈和李钰叫了过来。


    “今次的乡试主考官应该就在这五人之中,你们明日就去将这五人的程文集买来研读,这次乡试必定能过。”


    柳夫子自信满满的开口。


    李钰和林澈两人听得目瞪口呆,乡试还能这么操作。


    他们都没有想到朝廷委派官员下来当主考官,这么保密的事情,居然还能被柳夫子推衍出来。


    怪不得这几天夫子憔悴不少,看来确实是费劲了心机。


    其实李钰对谁当主考官没所谓,以他现在的学问,要过乡试不难。


    但林澈不同,他没有李钰那么变态的过目不忘的能力以及超强的理解力。


    圈定了主考官范围,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读书。


    如今距离乡试也没几个月了,只读这五人的文章,那就有了更大的把握。


    “多谢夫子。”


    两人作揖。


    柳夫子呵呵一笑,“不用谢我,要谢就谢林师吧,是他圈定的这五人。”


    李钰一愣,没有想到林修远离开都一两年了,居然还关心着这边,不由感觉心里暖暖的。


    从他参加科举以来,就遇到了不少贵人。


    只有自己考好,才能报答。


    两人在院子中住了一晚,请教了夫子一些问题。


    第二日一早便去书坊购买这五人的程文集。


    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多看,多背。


    柳夫子也和两人一起看,钻研文风,前所未有的认真。


    毕竟这关系着自己的幸福,一次性考上最好,免得再来一次,就又要遭受分房的痛苦。


    因此柳夫子比以前更加的卖力,比李钰,林澈两人还担心他们考不上。


    ……


    李钰,林澈两人回了府学。


    张书怀,郑仁厚,马致远,高登云四人都不在。


    自从过完年后,这四人也铆足了劲读书。


    原本张书怀,郑仁厚两人的读书积极性不是很高,之前李钰在的时候,跟着李钰读,学问还有些长进。


    但李钰走了两年,让这两人又有些懈怠。


    不过自从马致远和高登云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后,两人也被迫卷起来。


    没办法,一个号舍六个人都读书,就你两人不读书,就感觉很不自在。


    加上六人关系都不错,他两个学问太差的话,也不好意思混在一起玩。


    因此也都肝起来。


    这次的乡试,四人都准备下场。


    高登云铆足了劲,之前的乡试他没过,这次说什么也要考上。


    其余三人都是第一次考乡试,不免有些紧张。


    因此四人天天都去藏书楼,不管考不考得上,至少这努力还是要做的。


    李钰和林澈便在号舍内看书。


    等四人回来,便见张书怀,郑仁厚两人哭丧着脸。


    今天他们将之前的乡试题拿出来做了一遍,然后跑去找吴瞻点评。


    马致远和高登云还行,勉强合格。


    张书怀,郑仁厚两人则是被训了个狗血淋头。


    甚至吴瞻让两人这次的乡试不要参加了,再读三年。


    这让两人都很沮丧。


    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水平很可能考不上。


    但如果李钰考走了,府学中没有人指点他们,他们有可能岁试不过,会被开除,那就更丢人。


    因此这次都想拼一次。


    见到李钰在号舍,两人急忙冲了过来。


    “阿钰,这次你可一定要帮帮我们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