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章 以后常来

作者:弄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府学。


    方清将李钰,林澈两人送到后,便准备离去,却李钰叫住。


    “方大哥,我还有一事相求。”


    方清笑道:“你我兄弟,说什么求不求的,有事你尽管说。”


    李钰道:“听说苏家有一间报房是吗?”


    方清点头“是有一间,不过已经关闭了,你怎么问这个?”


    “为何关闭?”


    “当然是因为亏本啊!”方清叹了口气。


    “报房印的是‘邸报’,内容枯燥得很,尽是些宫门钞、上谕和各省官员的章奏摘要。”


    “除了官府衙门和一些想打听消息的大户商会会订一些,寻常百姓谁爱看这个?印刷、人工、纸张哪样不要钱?”


    “卖的那点银钱根本抵不上开销,岳父觉得是赔钱买卖,便让关了。”


    李钰闻言,开口道:“那如果这报纸的内容不再枯燥,反而很有趣,让人争相购买呢?”


    方清失笑“有趣?邸报还能怎么有趣?难道还能把奏章写成话本不成?”


    “并非要改动上谕章奏。”


    “我们可以把报纸重新设计,譬如,一张报纸,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好几个‘板块’。”


    “板块?”方清对这个新词感到好奇。


    “对!”李钰点头。


    “第一版,还是正儿八经的宫门钞、上谕摘要,这是给官府和需要的人看的。”


    “然后,我们可以开辟第二个板块,专门用来连载话本!”


    “就像我的《西游记》,每期报纸只登一小回,欲知后事如何,就得买下期报纸。”


    “喜欢看话本的人,岂不是要期期不落?”


    方清听到这里,眼里有了光彩,之前他就体会过连载的魅力,只是那个时候是话本,现在改成报纸,效果是一样的。


    李钰继续道:“还可以有第三个板块,登些府城乃至各地的奇闻趣事、风俗杂谈。”


    “甚至一些无伤大雅的市井花边新闻,总之就是让人看了觉得新鲜好玩的东西。”


    方清眼神越来越亮,这倒是个好点子。


    “最后……”李钰神色认真起来“我们可以开辟一个小角落,征集十年前阮家案的线索,提供有效线索的,给予酬金,或者是陈家其他违法的事情。”


    方清猛地一拍大腿“妙啊!阿钰,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办法,如果有人提供线索,可比我们私下去找要快多了。”


    “我回去就和岳父说这事,他肯定会答应。”


    随后方清迫不急地离去,有扳倒陈家的机会,他肯定不会放过。


    他虽然是赘婿,但也是有脾气的,陈子俊当初打压他,是仗着陈家的权势,现在虽然被抓了,但陈家还在。


    而且他对阮凝眸也充满了同情,那就不能让陈家逍遥法外。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来提供线索,但就算没人提供,能让报房盈利,那么又是他的一大功劳,在苏家的位置必定更稳。


    等到方清走了,林澈道:“阿钰,你这办法可行吗?”


    李钰笑道:“舆论的力量是可怕的,等着看陈家倒霉吧。”


    ……


    第二日开始,李钰便正式写射雕三部曲,既然现在大家喜欢看武侠,那就正好将金庸老先生的武侠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也是绝对能爆火的,后世那无数改编的电视剧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苏家的报房也重新开启,李钰除了写武侠小说外,还写一些小故事,之前阮凝眸从其他人哪里收集了陈家的证据。


    不过由于证人都没到场,导致这些证据力度不足,李钰就将这些证据改成一个个小故事,里面的反派的姓氏都叫耳东。


    然后他又在府学征集有趣的事和花边新闻,说要办报纸,一众士子顿时来了兴趣。


    读书是枯燥无聊的,这些士子们有时候也想找点乐子。


    如果自己提供的趣事和新闻能出现在报纸上,被人看到,也算是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加上李钰现在是府学中公认的第一人,连高登云和马致远都成了他的跟班,因此响应者众多。


    甚至望川县的士子,还提供了一些陈家的线索,包括阮家案的也有。


    李钰让方清线不要印刷陈家事情在报纸上,只印刷话本,小故事和花边新闻及趣事。


    等到报纸火了,线索多了,再一次性刊登。


    李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上午读书,下午写文章,傍晚练拳法,晚上写话本和故事。


    然后他去找了林修远。


    林修远也住在府学内,听到李钰来找他让他指点学问,老怀大慰。


    自从李钰成了院案首,他便关注李钰在府学中的表现,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不仅月考第一,岁试也是第一,压得其他士子抬不起头。


    这让林修远有些骄傲,李钰是柳夫子的学生,柳夫子是他的学生,就相当于李钰是他的徒孙。


    当然现在这关系有点乱,他点了李钰成院案首,也就相当于是李钰的座师。


    不过不管是哪种,李钰都和他有关系。


    去年他见李钰去请教周文彬学问,没有来找他,让他还有不开心。


    我堂堂学政在此,水平比周文彬高不少,而且还是你的座师加师爷,你居然舍近求远,这让林修远有些不开心。


    后来和周文彬闲聊,林修远旁敲侧击了一下,结果周文彬居然给他诉苦,说李钰太勤奋,太刻苦,搞得他都怕了。


    林修远顿时皱眉,府学中有如此刻苦好学的学生是好事。


    你身为府学教授居然说怕,真是太不应该了。


    既然周文彬躲出去编撰地方志,那么李钰应该来找自己请教了吧。


    结果这一等,都过年了李钰都没来,这让林修远有些不开心,虽然我的本经不是春秋,但我对春秋也有涉猎啊。


    而且周文彬出去后,林修远就一直在做准备,将春秋捡起来看了几遍,自觉可以指导李钰,结果左等右等都不来。


    他又不好拉下面子去找李钰,因此一天到晚气鼓鼓的,觉得自己的春秋白看了。


    没有想到现在李钰终于来了。


    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精心准备多时的珍宝终于等来了赏识之人。


    他强压下嘴角的笑意,故意清了清嗓子,摆出平日威严持重的模样:“让他进来。”


    李钰恭敬入内,说明来意,又将柳夫子搬了出来。


    林修远心中大悦,暗道:这小子总算开窍了!知道要求教真佛了!


    接过李钰递过来的文章便看了起来,一共五篇文章,两篇四书,两篇经义,一篇策论。


    林修远在四书的造诣上是很高的,李钰的文章他看后也暗暗惊讶,比起岁试的时候又有了小小的进步。


    “不错,不错,不过还能精进。”林修远捻着胡须,针对李钰文章中的问题,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一一剖析解答。


    时而高屋建瓴,时而细究字句,确实让李钰有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


    “多谢座师指点!学生明白了!”李钰眼中闪烁着悟道的光芒,恭敬地行礼告退,心满意足。


    “以后常来。”


    林修远看着李钰的背影,抚须微笑,心中充满了为人师者的成就感,只觉得连日来的闷气一扫而空,这《春秋》总算没白看。


    而且李钰的聪慧超过了柳夫子。


    这让林修远越发高兴,作为学政,自然是想要看到任期内出现天才,而李钰就是这样的天才!


    却不知他这句以后常来,让林修远深刻明白,什么叫高兴太早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