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7章 商量

作者:火锅配烧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陶诚华几人把魟鱼弄出来放进冷冻舱,立即开始整理渔网,然后继续下网。


    把拖网下好,这才开始分拣渔获。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裴晓明,孙莲芝干活速度快了不少。


    四个人,只用了一个来小时,就把这一网的渔获全部分拣出来。


    这一网,比第一网的重量虽然少了一些,但质量却更高。


    除了这一条魟鱼之外,还有三条老虎斑,两只小青龙,几个青蟹。


    马鲛鱼的数量,也要比上一网多,总共装了五筐,最少也有三百斤。


    带鱼也有两三百斤,各种小杂鱼加起来,只有三四百斤。


    忙活了十来个小时,除了陶诚华早就适应了这种节奏,陈慧茹,孙莲芝,裴晓明都是疲惫不堪。


    干完活,直接躺在甲板上休息。


    张向东这一次也没有继续把他们叫过来,讲解捕鱼的知识。


    干了这么长时间活,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如果是去深海捕鱼,他们这些船工,正常情况下,都要趁着拖网的间隙睡觉休息,并且需要两班倒。


    大丰收的时候,每天撑死能睡四五个小时。


    船工,赚钱虽然多,却要比其他工人累很多。


    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来。


    第三网,张向东拖了三个多小时,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开始收网。


    这一网的收获,虽然比不上前两网,却也要比其他船老大好很多,有八九百斤渔获。


    收好网,张向东跟赵二春,赵大强沟通了一番,直接往回赶。


    来到罗艳红小船旁边,见她们已经收好网,便叫着一起返回码头。


    “艳红,今天收获如何?”


    张向东看着甲板上堆着七八筐小杂鱼,感觉罗艳红她们收获应该也不会太差。


    “今天捕捞的马鲛鱼比较多,有四百多斤,带鱼二百多斤,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鱼,加起来,应该四百多块钱的渔获。”


    罗艳红干了这么多天,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渔获的重量,稍稍计算一番,就能大致把今天的收获算出来。


    当然,跟张向东比起来,她还差得很多。


    看着大船上几人正在分拣渔获,数量要比她这一网多很多,罗艳红不免有些好奇,开口询问道:“阿东,新船今天收获怎么样?”


    “大船今天,应该能有一千五的渔获,还捕捞到了一条魟鱼。”


    张向东说起自己这边的收获,脸上不知不觉,便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么多?”


    罗艳红一脸惊讶,她这段时间,也了解过赵二春,赵大强他们每天的收获。


    多的时候,也就四五百块钱,少的时候,只有两三百。


    “我这渔船有探鱼仪,能更好地找到鱼群。”


    见罗艳红如此惊讶,张向东笑着解释。


    一个好的探鱼仪,要万八千块钱,普通渔民就是想买都买不起。


    而且,现在的探鱼仪,探查效果也不是那么好,最多也就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能捕捞到这么多鱼,主要还是靠他的经验和运气。


    出海捕鱼,大部分时候,运气比经验更加重要。


    两人说话的功夫,其他船老大也都把船开了过来。


    随后,众人一起跟着张向东往回行驶。


    返回的途中,张向东用无线电台跟赵二春,赵大强说了八月份去舟市的事情,询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意向。


    去舟市,肯定是人越多越好。


    要去舟市,则必须是十米以上的机帆船才行。


    除了赵大强,赵二春之外,其他的渔船,基本上都是他们村人跟外村合作,对方不一定愿意。


    想要带着他们,首先得把赵二春,赵大强说服。


    如果大家伙都不去,他自己照样也会去,大不了到时候,尽量不去大型码头。


    然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只要不被当地的地痞流氓盯上就行。


    赵二春,赵大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复,而是告诉他,等回到村子,把其他人都叫上,再具体商量商量这事儿。


    两个小时,差不多七点半的时候,一众人等,回到了码头。


    把渔获全部拉到钱满贵,吴老三的收购摊前,称完货,拿到货单,时间已经到了九点。


    张向东在收购这些船老大弄回来的小杂鱼之时,就说好了去他家商量事情。


    大家伙这段时间,在他经常作业的海域,收获比以前要好不少,自然是满口答应。


    还帮着把小杂鱼一起抬到了家里。


    加上跟外村合作的船老大,总共十一人。


    回到家,张向东立即让王秀兰和双胞胎姐妹准备酒菜。


    然后让大家伙把小杂鱼放下,简单洗漱,招呼大家一起去堂屋吃饭。


    “阿东,你有什么事情,要跟我们商量?”


    进入堂屋,坐下后有船老大迫不及待地询问。


    “我准备过几天去舟市捕捞海蜇……”


    张向东绘声绘色,把去舟市捕捞海蜇的好处,跟众人说了一遍。


    “阿东,一天真能赚三五百块钱?”


    “我倒是听说舟山海蜇汛期的时候,比咱们这边多很多,但我们这种十来米的小船,应该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吧。”


    “咱们这里距离舟市还有这么远的距离,过去跟人家抢海蜇,会不会被当地人排斥。”


    “是啊,我们这小船,开过去,就得一天时间,来回一趟花费也不少呢。”


    “我们捕捞到海蜇是卖给当地的鱼贩子,还是专门有人收购?”


    “我听说海蜇汛期,当地鱼贩子压价压得特别狠,咱们是外地人,价格肯定会给得更低……”


    几个开小船的船老大,你一言我一句地询问着各种问题。


    “我不能保证每天都能赚这么多。”


    “但是,七八月份去舟市捕捞海蜇,肯定比在咱们这边出海捕鱼赚得多。”


    “至于海蜇卖给谁,你们不用担心。”


    “我可以收下你们所有人的海蜇。”


    “而且,价格会比当地鱼贩子高。”


    “我有个朋友,去过舟山几次,认识那边专门加工海蜇的食品厂。”


    张向东当然说的是上一世的朋友,现在过去,是轻车熟路。


    他这个朋友的食品厂,今年才刚开,需要大量的货源。


    哪怕这些船老大全都跟他过去,捕捞到的海蜇,对方也完全吃得下。


    “这事儿,我们得好好考虑考虑。”


    “等考虑好了再给你答复。”


    赵大强跟赵二春对视了一眼,开口说道。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