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章 人员到齐,开大船出海

作者:火锅配烧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是我自己去,是跟着江华一起过去。”


    “他对舟市非常熟悉。”


    “现在正是海蜇捕捞的旺季,咱们这二十米的大船,过去后,收获好的话,一天就能赚一两千块钱。”


    “只需一个月,就能把买船钱赚回来。”


    张向东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个江华靠谱吗?”


    王秀兰还是有些担心。


    “他的名声很好,你不信可以在周边打听打听。”


    “秀兰,你也不用担心,我就去一个月,肯定不会有什么事情。”


    张向东拉着王秀兰的手,语气无比肯定的说道。


    “我就知道劝不动你。”


    “那你走了,这小杂鱼干的事情,怎么办?”


    王秀兰叹息了一声,在张向东说要去舟市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劝不动,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尝试尝试劝说。


    结果,也没有出乎她的预料,张向东总能找到理由来说服她。


    “让陈丽萍跟着你们一起去市里卖小杂鱼。”


    “头天上午出发,第二天早上再返回,带着手枪和猎枪。”


    张向东这几次,分别带着王秀兰,双胞胎姐妹去市里,并不完全是为了能跟她们更近一步,同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这两年严打,白天还是比较安全。


    拿着枪,也能多一层保障。


    让陈丽萍跟着,是因为他知道陈丽萍这个女人,看着和善,却也有狠辣的一面。


    毕竟是能在八九十年代,带着十来个寡妇弄渔船的狠人,要是没点狠劲,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开了渔业公司。


    王秀兰没有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张向东分别跟吴大志,裴晓明,陶诚华,李招娣,孙莲芝几人签了协议。


    约定好,明天一早出海。


    让吴大志,裴晓明,陶诚华在镇上的码头等着他。


    他明天要去镇上加油,加冰。


    除了签协议之外,张向东还帮着孙莲芝,李招娣把她们的东西搬到了自己家。


    两人都没有什么东西,除了被褥,衣服之外,就只有一些零碎的日常用品。


    比双胞胎姐妹搬家的时候,可要轻松了很多。


    就在孙莲芝,李招娣搬到他家没两个小时,村里面就开始传各种闲话。


    全都是说孙莲芝和李招娣两人不安分守己,勾引张向东,什么看张向东有钱了,就立即不要脸皮地凑了上去。


    有的村民传出来的话,特别难听。


    倒是关于张向东,没有太多流言蜚语。


    现在村里人有不少人在他家干活,赚工钱,小杂鱼干作坊还要扩大,以后需要的工人会更多。


    大家可不想因为说闲话,断了自己赚钱的门路。


    张向东给工钱非常大方,一个小时就能给三四毛钱。


    干三四个小时,就是一块多钱,时不时还能拿点小杂鱼回家,对村里这些妇女来说,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还能改善家里的伙食。


    在他们小渔村,家里如果没有人出海,平时还是很少会吃到这些海里的小杂鱼。


    吃得最多的也就是沙蛤,蛏子这些贝壳类,以及淡菜,海带等等不值钱的东西。


    稍微值点钱的渔获,都会拿去码头卖钱,谁也舍不得吃。


    晚上,陈慧茹和罗艳红回来,张向东重新进行了分配。


    让罗艳红带着吴大志,李招娣。


    陈慧茹,孙莲芝,裴晓明,陶诚华四人则是跟着他。


    罗艳红这几天带着陈慧茹,干得有声有色,每天获得的渔获都在二百块钱以上。


    这事儿,还让其他船老大,动了挖走罗艳红的心思。


    只不过,罗艳红对这些船老大开出的条件,丝毫不为所动。


    开什么玩笑,去给别人开船,哪有给张向东开船爽。


    她也不认为自己能有这种收获,是她自己的功劳。


    别的船,同样跟他在一片海域捕鱼,收获却远远不如她这个新手,在罗艳红看来,这并不是她的海运好,而是沾了张向东的光。


    真要去了别的渔船,没有这种收获,谁还会一直给她高工资。


    而且,当她准备当船工,张向东还愿意接受她的时候,她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只要张向东不辞退她,哪怕工钱和待遇比其他船老大给的少一些,她也绝不会自己离开。


    有人挖罗艳红的事情,陈慧茹早就添油加醋地说给了他听。


    张向东却丝毫不在意,罗艳红真要是这么肤浅的人,他也不会招过来。


    他不仅没有在意,甚至都没有给罗艳红涨工钱,全当是不知道这事儿。


    并且,还对罗艳红委以重任,让她带两个新人。


    翌日,清晨。


    张向东一大早就带着陈慧茹几人来到了码头。


    此刻,罗艳红早就在这边等候。


    村里其他船老大见他过来,要一起出海,纷纷热情打招呼。


    张向东跟这些人打了招呼,随后等所有人都过来后,便立即开船前往镇上加油,加冰,顺带着接吴大志几人上船。


    把柴油和冰都补充好,张向东开足马力,快速驶向经常捕鱼的这一片海域。


    一百二十马力的大船,就是不一样,空船的情况下,要比其他船快很多。


    平时需要两个来小时才能抵达这边,今天他只用了一个半小时。


    路上,自然避免不了,教几人放网,收网,寻找鱼群,如何辨别海路,坐标等等知识。


    陈慧茹,孙莲芝,裴晓明,陶诚华四人,学得十分认真。


    到了地方,张向东又手把手地教几人放网。


    二十米大船的拖网,跟十米小船的拖网,还有些不同。


    大船的拖网更大,他这拖网,网口周长一百多米,网衣五六十米。


    放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更多。


    不过,他这船配置也更高,只要掌握了技巧,方法,放网,收网比十米小船还要轻松。


    当他把拖网放好,开船拖网的时候,其他渔船才跟了过来。


    看到他已经开始拖网,大家伙也都开始在这一片作业。


    相互的距离,也都不远,最多也就一两海里,站在甲板上,都能看见对方的船。


    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时赶到。


    有其他村子的渔船,看到他们这边好几条渔船聚集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离开。


    这也是船多的优势。


    哪怕他们不去驱赶其他村的渔民,这些渔民也会担心他们趁火打劫。


    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今天会不会捞到大货。


    财帛动人心,小心驶得万年船。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