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章 长片计划

作者:朝天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29章长片计划


    第29章长片计划


    余丹除了是北师大青年教师外,她还是央视《东方时空》、《今日说法》,光线《华夏娱乐报道》等等电视节目的策划人员。


    看见她,沈良不自觉的想起了《论语》。


    因为这一位未来是知名“国学大师”,成名于《百家讲坛》。


    吾日三省吾身!


    做人千万不能太飘,太浪。


    幸好他叫沈良,不叫沈浪,良字不带三点水,想浪,那也浪不起来。


    “沈良导演,很高兴今天能在第8届燕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青年电影人对话活动见到你。


    短片《刷车》在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中,关注度非常高,很多年轻学生都很喜欢你的作品,能谈谈你的创作初衷吗?”


    此时的余丹还没有日后的‘风采’,前面的问题都非常常规,沈良又把试映现场的话重复了一遍。


    不过,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强度日渐提升。


    余:“《刷车》是第一部入围戛纳短片金棕榈的作品,这既是荣耀,我想也是压力,日后如果执导长片的话,你会有负担吗?”


    沈:“负担?完全没有!”


    余:“看起来你很自信?”


    沈良呵呵一笑,看向台下的大学生们。


    “是的,我很自信,因为我还年轻,20岁的试错成本要比40岁低90,年轻就是资本,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


    “哈哈!”


    “对,我们正年轻!”


    “世界是我们的!”


    “说得好!”


    “”


    大学生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都是大学生爱干的事。


    “确实如此。”


    余丹笑着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年轻人应该有朝气,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就应该勇敢尝试,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说着,她话锋一转。


    “电影同样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刷车》这部短片,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怎么说呢。”


    沈良故意沉吟了一会,随后开始上价值。


    这年头的大学生、媒体、学院派,都吃这一套。


    “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都有‘成王败寇’的判断标准,社会整体缺乏对小人物的关注。


    以前的史书也是如此,平民出现在史书中,往往是某某地,某某灾,死伤无数。


    除了成王败寇,还有诸如‘成功者说得就是一定对的’、‘成功人士一定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等等之类的普遍认同。


    但,在我看来,不论一个人成功与否,他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听到这回答,台下的张园、张扬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同道中人啊!


    台上的余丹也是毫不意外。


    “所以,你更认同第六代导演的观点?”


    沈:“我觉得人为地把导演划分出代际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而且也不合理。”


    余:“不合理?”


    沈:“对,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即便按照你说的第六代导演,他们每个人的创作理念也是不同的。”


    余:“所以,你不认同第六代导演的观念?”


    对于这种逼问式的采访,沈良有着非常丰富的处理方式,只见他呵呵一笑。


    “看来,我应该再添上一句话?”


    “什么话?”


    “除了‘成王败寇’,很多人的价值观里还有‘非黑即白’。”


    言罢,沈良笑眯眯地看向余丹。


    那笑容,那眼神,不言自喻。


    现场主持经验不够丰富的余丹,当场尬住了。


    “喔!喔!”


    “咯!咯!咯!”此话一出,台下的部分大学生开始起哄,虽然余丹是北师大的老师,这里也是她的主场。


    但大学生们可不在乎这个。


    该嘘就嘘!


    瞧见这一幕,程好噗嗤一笑。


    太坏了。


    当面说人家是‘二极管’。


    不远处,宁皓心里直呼学到了。


    骂人不带脏字。


    这点先记下!


    第29章长片计划


    等他日后功成名就,在公开场合骂人,一定不能带脏字。


    “你未来有长片计划吗?”


    很快,余丹回过神来,脸不红心不跳的强行转移了话题。


    “有。”


    “能具体说说吗?”


    说着,余丹也学着沈良,面向观众。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很好奇?”


    “好,那我就提前透露一下吧。”


    沈良微微一笑。


    “其实,新剧本目前还没有写好,大致内容是讲述一家人,不过这一家人比较特殊。”


    “特殊?”


    “对,这一家的家庭成员都是偷回来的,奶奶是偷来的,妈妈也是,儿子、女儿也是如此。”


    “那爸爸呢?”


    余丹敏锐地捕捉到了重点。


    “爸爸是一个小偷,他也是最初的‘偷窃者’,妈妈就是他‘偷’来的。”


    “偷?”


    “小偷是职业,但我刚刚说的‘偷’是形容词,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偷窃。”


    眼见余丹想要继续追问,沈良提前开口道。


    “至于更多,目前我还没有完全想好,总之,这是一个互相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


    “听起来很有意思,这个故事有名字吗?”


    “有,暂定叫《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上映于2018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最佳影片也就是俗称的金棕榈奖。


    沈良的第一部长片就准备拍这个,选择这部电影,一方面是因为它没有太过明显的‘国家特征’。


    《小偷家族》的故事既可以发生在小日子,也可以是小西八,也能是华夏。


    不像另外一部金棕榈电影《寄生虫》,一股子小西八味。


    要拍它的话,需要大改。


    没办法。


    小西八那种极端压抑的社会情况,放眼三大东亚卷王,也是独一份。


    论变态程度,沈良承认小西八是第一。


    此外,《寄生虫》的拍摄成本也比《小偷家族》要高。


    拍摄成本也是沈良选择《小偷家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小偷家族》里有大量的群像戏,很多戏份都集中在一间屋子里,场景不多,没有什么大场面。


    布景简单,出场人物也少。


    相对比较大一点的开支就是拍摄成本、演员片酬,以及配乐制作。


    最后。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沈良对《小偷家族》比较熟悉,来来回回不知道拉了多少次片。


    电影里的构图、运镜,几乎是逐帧观看。


    即使记不清所有的台词,但拍出一部华夏版的小偷家族,应该问题不大。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