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也就还好求追读

作者:朝天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5章也就,还好(求追读)


    第5章也就,还好(求追读)


    “来,来。”


    老何抽出一张崭新的稿纸,笑眯眯的说道。


    “咱俩先合计合计拍摄计划,回头再找老穆挂个监制。”


    老穆是北电王牌专业的系主任,有他这面大旗,《刷车》剧组俨然跨越了一个层次。


    不再是野鸡剧组。


    接着,老何开始跟沈良一项项核准,提前把制片的活揽了下来。


    “机器你准备用什么?”


    “那肯定是咱青影厂的宝贝arriflex(阿莱)35bl-4s。”


    “用没问题,不过,你用这个,胶片成本就高了啊。”


    好马配好鞍。


    虽然阿莱35bl-4s是88年发布的机器,但青影厂90年代买机器和配套的镜头,还是了近30万美金。


    上百万的机器,胶片必然用柯达,而且得是柯达产品线里的尖货。


    不然都对不起神机35bl-4s!


    “我给你按照1比6的配片比算,正片15分钟乘6再除4,一共要23本胶片,一本800块(渠道优惠价),这就是1万8。


    “再加上洗印、调色、配光之类的后期费用,毛估估2万8左右。”


    “短片拍摄周期短,摄影机和镜头的租赁费用,我给你争取一下,尽量免了。”


    “多谢老师!”


    “别急着谢,大头给你免了,灯光、轨道、收音设备的钱,那就免不了了。”


    “老师做主就好,我都听你的。”


    沈良十分狗腿的送上了一记马屁。


    这马屁送的不吃亏啊。


    阿莱35bl-4s并不在学生拍片的支援设备里,虽然学生租赁也有优惠,但机器+镜头一天的租金也得上千。


    老何大手一挥就给沈良省了一万多,回头必须要请他喝酒!


    “其他设备租金算5000。”


    “然后是灯光师、化妆师、录音师、美术、剪辑之类的开支,回头让老穆出面找人。”


    “这一块的人工费虽说是人情价,但要给现金。”


    “留两万吧。”


    “其他的,配乐5千到一万,演员片酬3-5000,道具、布景5000,场地租金3、4000,盒饭一人一天10块钱,给你算2000”


    师徒俩写写画画讨论了一刻钟,最终,老何停下笔。


    “保险一点,备九万块吧,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


    老何给沈良算的钱全是友情价、学生优惠价,沈良怎么可能有问题!


    要不是北电学生,同样的配置,拍片成本怎么也奔着20万去了。


    这还是场景少、人员少、镜头少的短片,换成长片,制片成本没有三百万,根本打不住。


    虽然老沈只给沈良批了五万块,但再多要个三四万,也就一句,不,两三句话的事。


    当然。


    拍短片,贵有贵的拍法,像沈良这么拍,搁在学生群体里,基本属于顶配。


    大片级别!


    如果省一点,用数码机拍,极限状态下,几千、一万也能拍。


    “好!”


    老何一拍桌子,起身道。


    “走,去找老穆。”


    不一会儿,老何领着沈良风风火火的赶到系主任办公室。


    “老穆,给你找了个监制的活。”


    老何和老穆既是78级的同学,又是工作多年的同事,老何说话的态度,那是相当随意。


    人未到,声先至。


    来到面前,老何啪的一声就将剧本、画稿,以及摆在最上面的预算表拍在了老穆的办公桌上。


    随后,他神色淡淡的瞥了一眼沈良。


    “呶,就是我这个不成器学生的毕设作品。”


    不对劲。


    老穆眉头一簇,他怎么闻到了淡淡的‘逼味’。


    老何这是要装波一啊!


    “穆老师好!”


    “嗯,你是97级的沈良吧。”


    老穆放下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我记得你,画面构图学的不错。”


    “都是学校培养的好。”


    沈良‘腼腆’一笑。


    老穆微微一笑,而后目光一转看向了桌上的稿纸。


    阿莱35bl-4s?


    第5章也就,还好(求追读)


    柯达vision200t-5274、exr50d5245??


    录音师建议名单:89级录音系王丹荣??


    (《没完没了》、《大腕》录音师)


    灯光师建议名单:中影亢晓天??


    (《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灯光师)


    老穆眉头一挑,重新看了一眼老何。


    老小子,你这是要上天啊?


    只看这份拟定名单,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什么大片呢。老何面无惧色。


    “看我干嘛,看台本啊!”


    当着学生的面,老穆没说话,但在看台本之前,他给了老何一个眼神。


    老小子,你等着,要是台本不过关,看我怎么收拾你!


    1中,缓推,洗车房,日,内。


    6全(景),(慢)拉,日,内。


    刷车工背对镜头,坐在橘黄色的单人床床头,静静地‘欣赏’着刚刚入库的藏品。


    一张印着瑜伽老师的健身宣传照。


    这是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左、右、前三侧都有靠墙柜,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藏品’。


    (旁白)


    刷车工:我只是觉得我的故事太少了,我应该住在充满故事的房间。


    镜头向后(慢)拉,展示‘收藏室’全貌。


    (速写图片)


    有意思。


    老穆下意识嗑了一下手指,继续翻动剧本。


    从下午6点25到6点40,15分钟的故事(同一天),故事地点也只有封闭的洗车间(同一地点)。


    主题是对抗(同一主题)。


    经典的西方戏剧叙事结构,三一律。


    多重蒙太奇。


    明暗双线。


    开放式结局。


    坏了!


    忽然间,老穆反应过来。


    这个波一,还真让老何装上了!


    该死的。


    老何这家伙肯定提前下手了。


    转念一想。


    老何本来就是沈良的班主任,而且也是摄影系的教授。


    没被导演系抢走,那也不错。


    肉,总归是烂在了锅里。


    少顷,老穆放下剧本。


    “这个故事,不错啊,完整度非常高,剧情架构也不错,拍出来,戏剧张力肯定差不了!”


    “也就,还好。”


    老何淡淡道:“勉勉强强写到我的心趴上。”


    “呵呵。”


    老穆呵呵一笑,望着散发着淡淡逼味的老何,他暂且忍了。


    “我看你这名单里的配乐还没人选,这样,我打个电话看看。”


    旋即,老穆从抽屉里掏出一份电话簿,翻了几页,他找到了张园的电话。


    张园,六代导演,北电摄影系85级毕业生。


    老穆的学生。


    嘟!


    嘟!


    正在参加饭局的张园低头一看是系主任的电话,连忙接通了电话。


    “喂,穆老师。”


    “我在燕京啊。”


    “要找配乐的人?”


    “行,我跟圈里的人熟的很。”


    “嗐,也没忙什么事,今天《开往春天的地铁》剧组聚会,我就过来蹭一蹭。”


    “有了!”


    “穆老师,我这里就有一个人选。”


    “张垭东,您看可以吗?”


    “哈哈,穆老师,开个玩笑。”


    “小师弟的事,那就是我的事,我生是北电人,死是北电魂!”


    “您放心,这件事我肯定给您办的敞敞亮亮。”


    “好,好,回头有消息了,我回您。”


    “拜拜。”


    挂断电话后,桌上的徐婧蕾、张一百、张垭东、高媛媛、耿勒都在盯着张园。


    “老张,我给你接了个活。”


    张园跟滚圈的人特别熟,国内第一部摇滚影片《燕京杂种》就是他拍的,那部片子,窦威、崔建不仅演了,还参与了配乐工作。


    而张垭东,跟他们都是一条线上的。


    “是我们摄影系一个小师弟拍的片子,我们系主任老


    第5章也就,还好(求追读)


    穆说了,这片子贼棒,要么冲戛纳,要么冲威尼斯!”


    “行,我接了!”


    一听要冲欧洲三大,张垭东二话不说,当场拍板。


    “钱什么的,大家都吉尔哥们,看着给就行。”


    “好!局气!”


    张园哈哈一笑,举起酒杯。


    “来,走一个。”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