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1章 “闪电战”变“闪电送”。

作者:moc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僵局。


    马振邦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他想冲上去跟王建国理论,


    说陆总师造的不是机器,是未来,但是未来又怎么去评估价值?


    话到嘴边,又不知从何说起。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陆云开口了。


    “王司长说得对。”


    秦山河不敢置信地看着陆云,心想这小子是不是被吓傻了,怎么还帮着敌人说话?


    王建国也有些意外,他看向陆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陆云同志,还是深明大义的嘛。”


    “这笔钱,是国家的钱,每一分都关系重大,是应该慎重。”


    “我完全同意,在预算方案没有通过之前暂时冻结这笔资金。”


    他这话一出,秦山河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陆云却没有理会众人,他拿起粉笔,看着王建国,话锋陡然一转。


    “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不成熟的想法。


    本来觉得太异想天开,不敢提。


    但既然王司长和各位领导如此高瞻远瞩,为国家财政把关,那我觉得或许可以和各位探讨一下。”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弧度。


    “一个能让这九百五十万马克,在一年之内,变成九千五百万,甚至九亿五千万马克的想法。”


    十亿马克?


    王建国脸上的笑容,第一次出现了僵硬。


    他扶着眼镜的手,都微微顿了一下。


    他身后的那些干部,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看陆云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刚刚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疯子。


    这比抢劫全世界的银行,来得还要夸张。


    秦山河也是一愣,但他看着陆云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里那股快要爆炸的火气,又硬生生地压了下去。


    他知道,这小子,又要开始“作法”了。


    “陆云同志,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王建国很快恢复了镇定,语气里带着一丝敲打的意味,“


    这里是严肃的会议,不是科幻小说发布会。”


    “王司长别急嘛。”陆云笑了笑,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


    “我们现在手里的,是什么?”他指着流程图的起点,


    “是九百五十万马克,是一台德国人送上门的五轴加工中心,


    还有一个哭着喊着要来给我们当学徒的德国首席技术官,卡尔先生。对吗?”


    王建国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用这笔钱造叶片也好,造反应堆也好,改进工艺也好,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只花钱,不挣钱。


    造出来的东西,是国之重器,不能卖。


    所以王司长你们会担心,这笔钱投进去,就成了沉没成本。


    我理解,非常理解。”


    他这番“善解人意”的话,让王建国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但是,我们换一个思路。”陆云的眼睛亮了起来,那光芒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我们为什么,不先用这笔钱去挣钱呢?


    用德国人的钱,德国人的设备,德国人的名气,去挣全世界的钱。


    然后,再用挣来的钱,去造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


    这叫什么?这叫‘借鸡生蛋’。”


    “说具体点。”王建国被勾起了兴趣。


    “很简单。”陆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工业母机”。


    “王司长,各位领导。


    你们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德国和瑞士的几家公司,谁还能制造出最高精度的五轴数控机床吗?”陆云环视众人。


    工业部的几位干部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惭愧之色。


    这是华夏工业心中永远的痛。


    “答案是,没有了。”陆云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但是,从今天起,有了。”


    他指着自己的脑袋:“


    维勒公司的全套设计图纸和工艺手册,都在这里。


    而且是经过我优化过的版本。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现在有能力制造出比德国维勒公司,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成本却只有他们一半的顶级机床。”


    “我们不卖别的,就卖这个。


    一台机床,我们就算卖五十万美金,比德国人便宜一半,全世界的订单都会像雪花一样飞过来。


    你们知道,一台飞机的发动机,一台精密的光刻机,都需要几十上百台这样的母机来制造。


    这个市场有多大,你们比我更清楚。”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陆云描绘出的这幅宏伟蓝图给震慑住了。


    王建国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有些急促。


    他主管财政,对国际贸易和工业产值最是敏感。


    他几乎是瞬间就算出,如果陆云说的是真的,这背后代表的将是一个每年数百亿美金的庞大市场!


    那九百五十万马克,和这个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可是……我们没有品牌,没有渠道,造出来了,谁会相信我们?”一个工业部的干部,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谁说我们没有?”陆云笑了,那笑容像一只偷到了鸡的狐狸,


    “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托儿’。


    卡尔先生,德国工业界的泰山北斗,现在是我的学生。


    维勒公司,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在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我甚至连广告词都想好了。”陆云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极富煽动性的语气说道,


    “‘想知道是什么让德国工业巨匠心悦诚服吗?


    想拥有超越维勒品质的终极工业艺术品吗?


    红星牌,您唯一的选择!


    每台机床上,都将附赠一张由卡尔先生亲笔签名的‘学习心得体会’复印件!’”


    “噗——”


    马振邦总工一个没忍住,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全都喷了出来。


    他觉得,陆总师这已经不是“借鸡生蛋”了,这是把鸡杀了,用鸡毛做成掸子,再高价卖回给养鸡的人啊!太损了!


    王建国的嘴角,也在不受控制地抽搐。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铁算盘”,在这个年轻人堪称天马行空的商业逻辑面前,根本就不够用。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一个科学家谈话,而是在和一个来自未来的商业巨鳄谈判。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秦冷月,将一份文件轻轻地推到了王建国的面前。


    “王司长,这是我们连夜草拟的一份‘红星厂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暨特种工业母机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里面对您关心的市场前景、技术路线、资金使用规划、以及预计的投资回报率,都做了初步的分析。


    请您和各位领导审阅。”


    王建国拿起那份报告,只翻了两页,手就停不下来了。


    报告写得太完美了!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到具体的财务模型,再到人员的组织架构,


    甚至连“跨部门合作”中,财政部和工业部将扮演何等“光荣的领导角色”,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里面甚至踢到了王敬业的宣传如何跟上。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监管的,而是来接受一项伟大的,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政治任务的。


    如果他拒绝了……


    王建国不敢再想下去。他可以想象,如果他今天敢说一个“不”字,


    明天秦山河这个老匹夫的状子,就能递到最高领导的桌上。


    到时候,他的罪名就不是什么“监管不力”,


    而是“鼠目寸光,贻误国家百年大计,葬送华夏工业崛起之良机”的千古罪人!


    他额头上的冷汗,一滴一滴地落在了那份滚烫的报告上。


    “这个……这个项目,事关重大。”王建国艰难地开口,声音都有些干涩,


    “我……我需要立刻向部里领导汇报!”


    “应该的,应该的。”陆云一脸“我为你着想”的表情,


    “王司长,您一定要跟领导说清楚,这个项目风险很大,困难很多,


    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千万不能冒进。


    我看,还是先从长计议,稳妥一点好。”


    “不!不能从长计议!”王建国猛地站了起来,情绪激动地反驳道,


    “这种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怎么能从长计议!


    必须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秦将军说得对,兵贵神速!谁敢拖后腿,谁就是人民的罪人!”


    他看着陆云,眼神里充满了热切:


    “陆云同志!你放心!资金的问题,我们财政部来解决!


    九百五十万马克不够,我们再给你加!


    政策的问题,我们去跑!


    你什么都不用管,就负责把这个机床给我造出来!”


    说完,他抓起那份报告,像捧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带着他那群已经彻底懵掉的下属,一阵风似的冲出了会议室,直奔机场。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回京城,去抢占这个天大的功劳!


    看着他们仓皇离去的背影,秦山河愣了半天,才转过头,看着自己这个气定神闲的女婿,憋出了一句话。


    “小子,你这不叫‘借鸡生蛋’,你这是直接把人家的养鸡场,连锅端了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