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9章 上官阿翁

作者:师妹来抓我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拾安一路快马加鞭,风尘仆仆,仅用了十日便抵达了七闽之地。


    “陈御史!你可算来了!”


    一入曹振霆将军的临时帅帐,还未等他开口,须发皆白的老将军便像是找到了娘家人……


    一肚子的憋闷与苦水,尽情倾泻而出。


    原本曹老将军可没少私下骂陈拾安——


    毕竟他在朝堂上对着成乾帝长袖善舞,又踩着张首辅、卢阁老的人头上位。


    武将最烦这样手段凌厉的文臣!


    可是喜恶是靠对比出来的——经此一役,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宁飞白一比,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年轻人,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那是相当靠谱!


    曹振霆搓着手掌,语气激动,恨不得掬一把老泪:“这七闽的仗,虽不难打,却也是一场乱仗——叛军滑不溜手,借着地利跟我们捉迷藏!”


    “郡王他……唉,可能是年轻,不听老夫的劝告,以为拿下游击散勇们轻而易举,这才轻敌冒进……”


    曹老将军还是厚道,倒没有借机将宁飞白臭骂一顿,只是尴尬的继续,“不过郡王一走丢,老夫一鼓作气反倒将叛军主力已全数击溃,零星散兵也清的差不多——”


    陈拾安听的简直想笑,这是说宁飞白在的时候瞎指挥,反而影响行军打仗的效率吗?


    曹老将军挠了挠头,“可找寻郡王之事,老夫……大军实在是有力未逮啊!”


    陈拾安收合法面色,耐心听完老将军的抱怨,温言安抚道:“老将军辛苦了。七闽地形复杂,民风迥异于中原,大军行动确有不便,非战之罪。”


    曹老将军暗暗发誓——


    回去后,一定在老几个面前好好为这陈御史说道:看看,看看人家多通情达理!


    “下官来之前已思虑过了,早已快马传讯给在七闽的几位同窗与故友。他们多是本地乡绅或行商,熟悉本地的山川地理,通晓当地方言民俗,由他们出面暗中寻访,比大军拉网更为便捷有效。您说是吗?”


    曹老将军闻言,一拍大腿,“陈御史真真明智!若真如此,那便太好了!一切就有劳陈大人费心调度了!”


    这烫手山芋,他老曹可不想接在手上,赶紧将交出去给这有实力的年轻人吧!


    陈拾安让老将军安心休整军队,只费心思去平定残余叛军——这些军事之事仍由曹部负责。


    翌日,陈拾安一身青灰色锦衣便服,打扮的像个七闽本地读书郎,仅带了陈敏方与陈迎文两从,悄然离开了军营。


    不消一个时辰,陈拾安按着上官泓提供的联络方式,与一位当地老行商接上了头。


    老行商自称”阿土伯“,此人皮肤黝黑,一笑露出一排大白牙,可一言一行皆是对本地了如指掌。


    阿土伯没有多问什么,只恭敬骑着一头毛驴,引着陈拾安三人骑马进入了山林。


    顺着蜿蜒溪流,阿土伯一路用不太流利的官话,为陈拾安介绍此地风物,直到行至大山深处,陈拾安几人才下马,换为步行。


    一直行到午后时分,几人眼前豁然开朗——群山叠翠如环抱,藏着一处静谧山谷。


    这个山谷与外界几乎隔绝,溪水绕谷潺潺,远处高山掩映又有道道梯田。


    谷内几间雅致的竹楼,错落其间,好一派闽南世外桃源的美景。


    阿土伯带着三人,在一处围着竹篱的小院前停下,悄然退至一旁。


    “先生就在里面等候,贵人请自行入内。”


    陈拾安整理了一下衣袍,将陈敏方与陈迎文也留在此处,自己一人缓步踏入小院。


    院中,一位身着宽大葛袍的老者正背对着他,身姿悠闲,为几株兰草浇水。


    听到脚步声,老者缓缓转过身来。


    陈拾安终于见到前世今生,只在传说中的上官观秋。


    老者虽已年近古稀,但看上去不过六十左右,身形清瘦,面容清癯。


    一双原本的虎目,因为时光的沉淀,显的温润。


    老者留着长须,灰色须发梳理略带飘逸。


    久居上位威严气度,如今已变成从容。


    乍一看去,更像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饱学鸿儒,而非曾掌天下兵马历经权谋倾轧的朝堂魁首。


    上官观秋放下手中的水瓢,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声音清朗:“来了。一路辛苦。你小时最爱吃京中‘桂芳斋’的杏仁佛手酥,我试着做了一些,不知可比得上你记忆里的味道。”


    他引着陈拾安走向竹亭——


    石桌上摆着一碟点心,一壶刚热茶,茶香清冽,周遭的草木清香融为一体。


    陈拾安心中微震,三四岁的记忆,他自己都模糊,可是上官观秋却仍记得这等细微小事。


    他拱手,依子侄礼恭敬道:“晚辈陈拾安,见过上官阿翁。劳阿翁挂心,实在惭愧。”


    ”阿翁“这两个字一出口,陈拾安久远的记忆,略略打开一道缝隙。


    三岁那年,他曾经被父亲牵着去见过上官观秋,那时候父亲就让他称上官观秋为阿翁。


    上官观秋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一别十六年,如今你父亲也不在,你我爷孙倒是忘年交……”


    像是不愿多提,上官观秋为陈拾安倒了一杯茶,“尝尝看,这闽地的山泉泡本地的野茶,别有一番风味。”


    两人对坐,品茗食点。


    陈拾安咬了一口那杏仁佛手酥——竟然酥香松化,且甜而不腻,与他幼时记忆中的味道相差无。


    他不由赞道:“阿翁好手艺,桂芳斋如今都不做这个了,没想到还能在阿翁这儿吃到。”


    上官观秋呵呵一笑。“人老了,就爱琢磨这些琐事。”


    寒暄过后,话题自然而然转入正题。


    陈拾安放下茶盏,神色郑重:“我已从上官小姐那听闻阿翁的全盘计划,阿翁如此深谋远虑,布局整整十六载,保全了上官家族,亦为天下留一柱石,拾安实在佩服。”


    “只是……拾安仍有一事不明,当年阿翁为何会选择倾力支持……当今陛下?”


    这话几乎是明晃晃的大不敬了,上官观秋闻言,目光投向远处苍翠的山峦。


    老者沉默片刻,再次缓缓开口时声音都低沉了几分。


    “此事,说来话长。一方面,宁奕丰他当年……确是三个成年皇子中,最为锐意进取之人。如果你见过年轻时的宁奕丰,或许你就不会问出这个问题。”


    上官观秋自嘲一笑,“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开创盛世——这样的皇子,哪位能臣会不倾心?他给了清儿和上官家太多的承诺,亲口说出下一任继承人只会出自上官家血脉。”


    老者忆起失去的大女儿,心口仍是痛楚,他顿了顿才继续开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答一份不为人知的恩情。宁奕丰生母,凌昭贵妃——曾经救下身怀六甲的内子。”


    陈拾安目光一凝,此事他倒是从未听说过。


    “凌昭娘娘出身不高,性子却极是刚烈仁善,年轻时的宁奕丰,十分像她。”


    上官观秋一双眼眸,这时才流露出真正的感伤。


    “那年宫中夜宴突发走水,我飞奔前去救先帝。可是火势竟然往命妇们的方向窜去,混乱中身怀的内子险些被困。”


    “是凌昭娘娘,不顾自身安危,折返回来,将身边护卫尽数派来护着命妇们突围……她自己却……待救援赶到,已伤及肺腑,缠绵病榻数月后,便薨逝了。当时,宁奕丰不过十岁……”


    “当时内子已怀有身孕,便是泓儿……若非凌昭娘娘,她们母女恐怕都不在人世。这份救命之恩,我上官家永世难忘。后来宁奕诚成年后寻到我,他身上流着凌昭娘娘的血……于公于私,我都没有理由拒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