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5章 宁飞白的盘算

作者:师妹来抓我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七闽叛乱,刻不容缓。朕意已决,命曹振霆老将军为平叛元帅,即日点兵,开赴福建!”


    曹老将军虽年近花甲,精神矍铄,又是福建本地人,熟悉地形民情。


    此任命无人有异议。


    接着成乾帝又点了几位军中素有威名的壮年骁将,做为副将、参军。


    接着,成乾帝眸光扫过阶下众臣:“这次叛军勾结外邦,情势复杂。朕想从皇家之人中选一人前往督军,协调各方,确保粮草军械供应,并随时向朕禀报内情,以解朕忧。”


    他的目光,自然落在宗室队列中的宁飞白身上,“朕以为,中山郡王宁飞白,可任此督军之职。”


    “这……”


    殿内顿时响起骚动的讨论之声。


    兵部尚书林诸首先出列:“陛下!督军一职,关系重大。其或身份、或军事才能要在曹老将军之上,才可胜任督军之责……郡王虽为宗室,然毕竟年轻,历练尚浅。这……要曹老将军反倒听令于宁郡王殿下,臣只怕反倒误了战机呢。”


    成乾帝的脸色立即垮了下来——


    好你个林诸!这是骂飞白不够格啊!


    户部、礼部、吏部皆是余阁老或是宁飞白的暗中势力,此时只将头埋的深了些,默不作声。


    工部的耿于柏尚书也是出列,“如果真要督军……陛下有皇子二位,若需宗室亲临督军,以示天威,瑞王殿下岂非更佳人选?”


    立刻有几位老臣附和:“耿尚书所言极是!瑞王殿下虽年轻,但身份尊贵,正可代表陛下天威,鼓舞士气。”


    成乾帝心头仍是不爽利,“瑞王年纪尚轻,未曾经历战阵,朕不忍其涉险。”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殿中谁人不知,瑞王宁晏清只比宁飞白小三岁?


    陛下这偏心,着实明显。


    就在这时,右都御史王康又开始了表演。


    他一脸公允地奏道:“陛下,臣倒有一议。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若由太子殿下亲临督军,岂不更能彰显朝廷重视,极大鼓舞军心?且太子之外祖上官观秋,威震天下,现在隐退在七闽之地,若太子前往,上官观秋必倾力相助,于平叛大有裨益啊!”


    这话看似为太子请命,实则毒辣无比!


    谁不知道成乾帝最忌惮的就是功高震主的上官家?


    让太子去,岂不是将兵权和上官家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还要让那个老而不死的上官观秋再次掌权?


    这简直是在成乾帝的逆鳞上狠狠踩了一脚!


    果然,成乾帝的脸色瞬间阴沉,眼神还仿佛无意般瞥了一眼垂眸不语的太子。


    宁飞白站在下方,嘴角慢慢勾起弧度——以退为进,彻底断绝太子任何可能的机会。


    “够了!”


    成乾帝猛地一拍御案,“太子是大夏储君,身系国本,岂可轻赴险地?上官观秋年事已高,又隐居多年,是否健在都还未可知。朕岂能再让他劳心劳力?尔等不必再议!朕看飞白就很好!他聪慧勤勉,对朕忠心不二,正是督军的合适人选!此事就此定下,不得再议!”


    帝王雷霆一怒压下一切反对。


    宁飞白等的就是这个效果,适时出列,跪地谢恩,“臣,宁飞白,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定竭尽全力,辅佐曹老将军,早日平定叛乱,扬我大夏国威!”


    整个过程中,太子宁晏执始终垂首静立,甚至没有抬头去看一眼举荐他的王康,更未曾看向龙椅上那位心思已经恨不得昭告天下的皇帝。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功劳固然诱人,但性命……才是根本。


    刚一下朝回到中山郡王府,宁飞白压抑了一路的狂喜,终于肆无忌惮地绽放在脸上。


    他挥手屏退左右,独自步入书房。


    督军之职!


    连最新式的火铳,成乾帝都只留了三百,另外七百全数交给他。


    皇帝的偏爱,这满朝还有蠢蛋看不懂吗?


    从现在起,他能名正言顺地插手军务,建立战功,在军中培植只忠于他宁飞白的势力!


    他渴望这一刻,实在太久。


    无论是韩家、洛家、余家、成乾帝,甚至是他敲骨吸髓的汪家……


    这些外人给他的,终是不及自己一手拥有的。


    此时心腹幕僚悄无声息地步入,呈上密信:“殿下,余阁老府上送来的。”


    宁飞白拆开火漆,快速浏览。


    信上,余阁老先是恭贺他获此重任,随即笔锋一转,提及嫡孙女余明珠的嫁妆早已备妥,若郡王殿下无异议,可在殿下出征前择一吉日,将明珠迎入府中。一来可圆他老人家的心愿,二来殿下出征在外,府中亦有贤内助打理,可无后顾之忧。


    “好!好!好!”宁飞白连道三声好,眸中精光闪烁。


    这老狐狸,动作倒是快!


    分明是看出他圣眷正浓,前途无量,急着要将余家彻底绑上他的战车。


    而对他而言,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他铺纸研墨笔走龙蛇,言辞谦恭感激,盛赞余小姐贤良淑德,能得此佳妇乃三生有幸,一切但凭阁老安排。


    他在信中特意写道:“晚辈不日即将远征,归期未定,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京中事务。如今能得明珠为妻,更有阁老坐镇京中,犹如定海神针,晚辈便可全心为陛下效力,荡平叛逆矣!”


    他需要这位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老臣,在他离开期间,为他盯紧东宫以及朝中一切风吹草动,确保他的根基稳固,为他铺平更远的路。


    余阁老收到回信,看着那“定海神针”四字,抚须而笑,这孙女婿,的确是个聪明人物。


    就在这爷孙两人加深利益联盟之时,宁晏执与陈拾安夫妻,又相会在了密道。


    “不对……”陈拾安先开了口,


    “前世……这一场叛乱的确发生了,但是声势没有这般强。甚至没引起什么波澜,便被当地的驻军平息。“


    祝晚凝也是立即接口,“这一世,夫君和我重生之后,都没有在七闽有何动作。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了?”


    陈拾安与祝晚凝其实昨夜就有此疑问,可是百思不得其解,今日只得将宁晏执请了过来。


    宁晏执一双眼睛看看夫妻俩,意思很明显——


    你们这一对心眼子八百个的夫妻俩都想不明白的事,是怎么觉得我能想明白的?


    宁晏执只得轻叹一口气,“如果真想不出理由,也便不要多想了。咱们商量下,怎么给宁飞白下套最好。归之,你是说直接弄死,还是要多套点……”


    话音未落,祝晚凝突然灵光一闪。


    “太子!”


    宁晏执“啊…”了一声,不知祝晚凝为何要叫自己,“晚凝,你唤我做什么?”


    陈拾安却已经明白了祝晚凝的意思,也同样重复了一声,“太子。”


    ——前世今生,不一样的,是太子。


    前世此时,太子已经毒发晚期,病弱在床。


    而这一世,有着上官观秋这个老狐狸的七闽之地,却爆发了严重的叛乱。


    这可……有点难猜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