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孟倾,七年前她见过她一面。
七年前的花灯节,她随兄长出门,亲眼瞧见谢清安带着孟倾穿行街市,赠予花灯,她没想到像谢清安那般清冷疏离的人,竟然会对一个女子温柔以顾,情意绵绵。
那时,她喜欢谢清安,却只能远远观望,暗叹两人真是一对璧人。
时隔六年,他们又站到了一起,如今她虽有了正妻的身份,可她依旧如当初那个花灯节一般,没有资格。
不过,如今这资格给她,她倒是觉得晦气呢!
谢清安在苏瑾玉还未进屋时,便先认出了她的脚步声,直到她款款入屋,这才抬眼。
她病了的十多天,他忙于打点孟倾的事,未曾来看过她,听闻她病了一场,竟清减了不少,可他并不想主动开口。
她向来守礼,自是不用等他来破冰。
“儿媳见过婆母。”
苏瑾玉的确先开口了,只是这次没了下文,没有那一句温柔羞赧的一声“夫君”了。
谢清安微僵。
“咳咳。”柳氏轻嗽了两声,知道苏瑾玉是刻意没有叫谢清安,也没多说,作为妇人,她明白苏瑾玉的情绪。
不过,但她不觉得这种情绪会存在多久,毕竟谁会与自己的丈夫过不去?
“璟玉,这几天病中可好些?”柳氏语气难得了带上了关心。
苏瑾玉淡淡回答,“已经痊愈七八,但还有些余咳。”
柳氏点头,“好了那便好,今日叫你来,也是让你见见倾儿,为倾儿安排一二。”
柳氏叫她为璟玉,叫孟倾为倾儿,两相差距,可见亲昵。
不过孟家祖父曾经救过国公爷,两家数年交情,而孟倾从小就在孟家和谢家穿梭,与柳氏情分自然非同。
犹记得,她初家进谢家时,第一日为柳氏奉茶。
柳氏命她端着滚烫的茶碗举过头顶,迟迟不肯接茶。
直到她两只手都烫出水泡。
柳氏才冷冷吐字道,“你应当知道我要的儿媳不是你。”
那时她纵然悲愤,但清楚她的确是占了旁人的位置。
所以一开始柳氏对她百般阻挠,她也默默忍受。
直到柳氏感染天花,她不顾安危,亲自照料。
柳氏这才转变对她的态度,开始让她把持中馈,可以说在侯府的这六年,点点滴滴都是她自己一步一脚踏出来的。
只是现在,她可没那么好脾气了。
“哦,那不知婆母您有何打算?”苏瑾玉心中冷笑一声,语气里的冷漠只要不是个傻子都能听出来。
这话一出,柳氏脸色顿时变了。
如今孟倾身份尴尬,若是由当家主母安排住处自然无话可说,传出去也和她们侯府无关,可若是她这个婆母安排,传出去对侯府的名声可就不大好了。
正当此时,一道脆生生的嗓音开口,又几分飒爽直率,“叔母不必忧心,倾儿随夫君久居边疆苦寒之地,什么地方都能住,莫要为难了苏氏。”
一声苏氏,颇为微妙。
若是算是外人,应当称她为一句少夫人。
若是谢清安的妹妹,应当叫她一声嫂嫂。
可偏偏,她叫的是苏氏。
两个字天差地别,但孟倾并不觉得不妥,眸中还有未散去的得意。
苏瑾玉抬眼,正好看到的孟倾这幅模样。
哦?狐狸尾巴这就藏不住了?
迟迟未开口的谢清安此刻说了话,声音清冽如雪,“既如此,就将人安排在文翰院后罩房处吧。”
文翰院离主屋极为相近,也是谢清安处理公文之地,这样的距离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文翰院,后罩房……站在苏瑾玉身后的青梨脸都黑了。
这文翰院的后罩房,是姑娘为了给她孩子准备的,用自己的嫁妆建的!
虽然这些年迟迟未有身孕,但姑娘一直在精心打理,知道怀孕那几日,更是频频去往文翰院的后罩房亲自打理,里面准备的都是未来世子或者嫡小姐的东西。
凭什么给那女人住?
就连柳氏都有些惊讶,没想到一向守礼的儿子竟然这般安排,莫非是旧情难忘?她有些高兴又有点忧愁。
孟倾眼里多了一抹欢喜之色,她就知道,清安哥哥……
柳氏虽觉不妥,但并未佛了儿子的面子,也有刻意给孟倾撑腰的意思,“倾儿你看如何?”
孟倾眼里划过一丝羞赧,嘴角的弧度扬了扬,“我自然是听从世子的安排。”
柳氏点点头,转头又看向了苏瑾玉。
“那璟玉你看呢?”
这事难在就难在苏氏这里,毕竟她本就不同意孟倾入府,如今答应估计也是怕得罪她这个婆母和夫君,况且这后罩房是她拿嫁妆建的,恐她没那么大度。
但,她也想让倾儿住的舒心些。
倾儿曾是她看中的儿媳,如今虽然做不成婆媳,但算是她半个女儿了。
闻言,苏瑾玉心里冷意更甚。
柳氏明知后罩房是她用嫁妆修建的,但依旧明摆着让她让出来。
伺候柳氏多年,还真是条养不熟的白眼狼呢。
以前她还真是瞎了眼,没发现侯府都是些狼心狗肺的东西。
“夫人……”旁边青梨急的要开口,告知苏瑾玉有身孕一事,后罩房给未来小少爷小小姐的房子自然不能让!
“屋子空着也是空着,就让孟小姐住下吧,说不定孟小姐住进去,还能为儿媳带来好孕呢。”青梨刚一开口,苏瑾玉就拦住了她,柔声回道。
这般干脆利落的答应,让柳氏有些疑惑,她这儿媳怎么感觉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谢淸安也没有因为苏瑾玉的干脆利落感到开心,反而脸色难看了起来。
她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这是对他不满,所以故意使性子?
孟倾脸色比谢淸珵还要难看几分,带来好孕?
一旁青梨两眼睁大,心里愤愤不平。
明明姑娘已经……有了身子啊,明明后罩房是姑娘用嫁妆修的,现在让外人住进来……
“如此甚好,瑾玉,还是你懂事。”柳氏虽然觉得以为,但对苏瑾玉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苏瑾玉平静如常,点头含笑,只是那笑意不达眼底,“婆母觉得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