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甲子风云变,仙凡乱世启
自我尸亦露出满意的神色:“八九镇狱天功初成,虽只开辟了微不足道的部分微粒,前路依旧漫长,但方向无误。日后只需不断积累资源,开辟微粒,力量便可无限增长,直至…以力证道的那一天!”
“是时候出关了。”杨戬长身而起,玄衣无风自动,“不知外界已过多少岁月,沉香…希望还来得及。”
自我尸微微点头,身形渐渐变淡,最终化作一道流光,没入杨戬眉心那暗金纹路之中。平日隐于紫府潜修,必要时亦可显化助战。
杨戬一步踏出,石室禁制无声无息消散。
当他推开石室大门,看到门外因为感受到那股内敛却恐怖气息而紧张戒备的康安裕等人时,眼中闪过一丝感慨。
“二爷!您…您出关了?!”康安裕惊喜交加,上下打量着杨戬,只觉得二爷气息似乎…好像跌落回了大罗?但又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仿佛体内蕴藏着洪荒巨兽般的恐怖感觉!十分矛盾诡异。
“嗯,辛苦诸位兄弟了。”杨戬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我闭关多久?外界可有沉香消息?”
“回二爷,您闭关已整整一甲子(六十年)!”康安裕连忙回道,“哮天犬那边…至今未有确切消息传回。只知那血神子极其狡猾,遁入时空乱流后便如同泥牛入海,偶尔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踪迹出现在三界边缘甚至是一些失落秘境,但每次赶去都扑了空。敖听心公主和东海八太子也一直在寻找,同样没有突破性进展。”
六十年…杨戬眼中寒光一闪。对于仙神而言,六十年不算长,但对于被血魔掳走的沉香而言,每一天都是煎熬!
“传令下去,点齐人手。”杨戬的声音冰冷而决绝,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压迫感,“该我们亲自去找了。这一次,就算翻遍三千世界,踏平九幽黄泉,也要把那老魔揪出来!”
他一步踏出神殿,目光仿佛已穿透无尽虚空,锁定了那隐匿于茫茫宇宙中的猎物。
灌江口上空,风云骤起。
---
天上一甲子,地上六十秋。
对于仙神而言,一次闭关,一场宴饮,或许便是凡间数个王朝的更迭。然而这过去的六十年,对于南瞻部洲,尤其是大梁王朝及其周边国度而言,却是沧海桑田,风云激荡,彻底驶入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轨道。
自当年显圣真君杨戬降临王都,赐下神幡仙法,大梁王朝便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超凡世界的大门。天垣御极幡矗立天坛,淡金领域笼罩千里,成为王朝最坚实的屏障,使得境内妖魔匿迹,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皇帝萧衍凭借辑魔司与真君赐下的基础法门,牢牢掌握了最初的优势。朝廷倾尽资源,培养忠于皇室的修士力量。六十年过去,当年第一批通过考核的九十七名缉魔使,有人陨落在与零星漏网妖魔或邪修的争斗中,有人因天赋所限止步不前,但也有人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梁王朝新的基石。
其中最负盛名者,莫过于当年的年轻刀客——如今被称为“断岳刀尊”的厉锋。其刀法快绝狠厉,已臻化境,修为更是深不可测,据传已触摸到长生边缘,寿元大增,乃辑魔司总指挥使,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另有擅长音律法术的“妙音仙子”苏芷,其笛声可净化邪祟,亦可摧魂夺魄,修为同样高深,执掌辑魔司稽查内务。
在朝廷的推动下,《引气锻体》与《破邪三式》的简化版本甚至被有选择地推广至军队乃至民间,虽能修炼有成者万中无一,却也极大地增强了大梁的整体国力,尚武之风盛行。无数武馆、道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以武入道”、“以术护国”的新风尚。
然而,仙缘既开,便如洪流,岂是单一王朝所能垄断?
天垣御极幡的神力波动,基础仙法的流传,如同黑夜中的灯塔,吸引着南瞻部洲乃至其他部洲隐匿的各路修行势力。
道门清修,纷纷入世。 一些原本避世清修、传承不全的小门派、散修世家,看到了王朝气运加持、汇聚资源的便利,纷纷派遣弟子入世,或开宗立派,或依附朝廷,或与世家大族联姻,以期获得更好的修炼资源与传承。一时间,大梁境内,“青云观”、“赤阳宗”、“流水剑派”等大大小小的修仙宗门林立。虽无真正地仙、天仙级的大能坐镇(受限于天地规则及天庭默许的潜规则,高阶修士不得轻易干涉凡间王朝运转),但门中拥有筑基、金丹(此乃凡间自行划分的境界,对应拥有一定法力神通,但远未成仙)修为的修士已不算罕见。
佛门东渐,欲分气运。西方灵山,虽远在西牛贺洲,却也早早察觉了南瞻部洲的变故。大梁王朝道门气息日益兴盛,百姓对“显圣真君”的崇拜远超诸佛,这让灵山如何坐得住?然“仙凡有别”乃天道规则,佛祖、菩萨等大能不可直接降临干涉。于是,灵山诸佛决议,派遣大量受过佛法熏陶、修为恰在“仙凡之间”的佛子、金刚、罗汉(相当于道门金丹、元婴层次,未得真正果位)东渡传法。
这些佛门弟子手持念珠禅杖,口诵佛号,或行走于市井传播教义,展现“神通”(如治病、祈雨、显化微光),或于名山大川结庐筑寺,开设“净土禅院”、“金刚法宗”,与道门争夺有资质的弟子和凡间信仰香火。他们虽不直接参与王朝争斗,但其教义主张慈悲、轮回、忍耐,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道门强调“斩妖除魔、勇猛精进”的影响力,与本土道门势力摩擦日渐增多。
妖修精怪,处境堪忧。此六十年,对于世间妖族而言,却是一场噩梦。修行之道大兴,人族修士数量暴增,对修炼资源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妖兽内丹、皮毛、骨骼、血液,乃至栖息地的灵草灵矿,都成为了修士们眼中珍贵的“天材地宝”。
“斩妖除魔”不再仅仅是护卫苍生的口号,更成为了许多修士提升修为、炼制法宝、换取资源的直接途径!辑魔司的职能,在不知不觉中,也从最初的保护百姓,扩展到了有组织地清剿、狩猎境内具有一定道行的妖物。各大修仙宗门也纷纷将“猎妖”作为弟子试炼和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
一时间,人族修士与妖族彻底对立。强大些的妖王或据险而守,或隐匿更深;弱小的精怪则惶惶不可终日,往往刚化形不久,便沦为修士剑下亡魂或丹炉中之材料。血腥的猎杀与反猎杀,在荒野古洞、深山老林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这也导致了部分幸存妖族对人族的仇恨日益加深,变得愈发狡猾和凶残,甚至出现了专门袭击落单修士或村庄进行报复的极端妖类。
王国争霸,仙凡交织。大梁王朝凭借先发优势,以及辑魔司和不断涌现的本土修士,国力日益强盛,军队中低阶修士的比例远超邻国。周边原本与大梁实力相当的王朝,如北方的狼突汗国、南方的南诏巫族、西部的西域诸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求自保乃至反制,这些国家也纷纷用尽手段,或高价招揽流散的修士,或寻求境内隐居的精怪合作,或挖掘上古遗留的巫术、咒法传承。狼突汗国组建了由萨满和兽魂战士组成的“苍狼卫”;南诏国则加深了与十万大山中部分巫族和毒蛊宗门的联系;西域诸国甚至不惜引狼入室,与一些亦正亦邪、擅长炼尸驱鬼的邪派修士暗通款曲。
凡间王朝的争霸,从此不再仅仅是凡人士兵的较量,更夹杂了修士的斗法、异术的对抗,战火波及之处,往往山河变色,凡人死伤更为惨烈。整个南瞻部洲,陷入了一种畸形的、仙凡混杂的乱世格局。
境界划分,雏形初现。经过六十年发展,凡间修行界根据实力高低,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模糊的共识:
炼气筑基:初窥门径,身轻体健,能运用简单符箓、武技,对付寻常猛兽或刚化形的小妖。辑魔司普通士卒、宗门外围弟子多在此列。
金丹元婴:算是真正踏上了修行路,法力初成,可御物、施展术法,寿元可达两三百年。各宗门的中坚力量、辑魔司的精英缉魔使、小门派长老多在此境。厉锋、苏芷等便是其中的顶尖代表,触摸到了下一境界的门槛。
化神返虚:此乃凡间所能达到的极限,被称为“陆地神仙”。神魂强大,可初步沟通天地,施展大范围术法,炼化法宝,寿元长达五六百年甚至更久。一旦突破此境,便需面临“飞升”之劫,成功则褪去凡胎,飞升天庭成就真仙(但如今天庭编制紧张,飞升之路近乎断绝,故多数滞留凡间,成为一方巨擘)。目前凡间明面上达到此境界者凤毛麟角,多是某些隐世宗门不出世的老怪物,或是有大机缘者。他们通常不会直接插手凡俗事务,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是巨大的威慑。
大梁王朝,洛阳皇城。
昔年的皇帝萧衍,早已垂垂老矣。虽凭借早期修炼和皇家资源堆砌,比寻常老人健硕许多,但终究未能突破寿元大限,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精力不济。朝政大多交由太子处理,但关乎修仙界和辑魔司的大事,仍需他亲自决断。
御书房内,药香与檀香混合。老皇帝萧衍靠在软榻上,听着现任辑魔司总指挥使厉锋的禀报。
厉锋依旧是一身黑衣,面容冷峻,岁月似乎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眼神更加深邃,气息愈发内敛磅礴。
“陛下,西境‘黑风洞’那头千年蝠妖已被剿灭,但其临死反扑,折了三位金丹期的缉魔使。南诏国那边,似乎又请动了‘五毒教’的人,在边境频频异动,用了不少邪蛊之术,我军中修士化解起来颇为吃力。”厉锋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肃杀。
老皇帝咳嗽了几声,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咳咳…厉爱卿,辛苦了。抚恤加倍,务必安排好阵亡将士的后事。南诏…哼,跳梁小丑,若非顾忌他们那几個老不死的巫祭和毒蛊,早就…”
他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咳嗽。旁边侍立的太监连忙递上参茶。
缓了口气,萧衍叹道:“如今这世道,朕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修仙宗门越来越多,佛门的和尚们也到处建寺庙,说什么普度众生…哼,还不是想来分一杯羹!听说华山派那几个弟子,至今还不服王化,在民间声望颇高?还有东海那边,是不是也有散修聚集?”
厉锋点头:“华山派弟子确实恃才傲物,不过他们斩妖倒也出力,暂时井水不犯河水。东海近些年确有散修开辟岛屿,自称‘海外散修联盟’,实力不明,但与中原往来不多。”
“多事之秋啊…”老皇帝闭上眼睛,喃喃道,“真君…您当年赐下仙缘,究竟是福是祸…朕这江山,日后该如何是好…”
他挥了挥手,厉锋会意,躬身退下。
御书房内,只剩下老皇帝沉重的呼吸声。窗外,洛阳城依旧繁华,甚至更胜往昔,酒楼茶馆中,人们高谈阔论的不再仅仅是诗词歌赋、家长里短,更多了哪个宗门又出了天才弟子,哪里发现了灵矿,哪位修士斩杀了大妖…仙凡的界限,在这六十年里,已然模糊。
而此刻,远在灌江口。
真君神殿深处,那沉寂了六十年的石室大门,终于缓缓开启。
杨戬踏步而出,玄衣如墨,气息内敛如深渊。他目光扫过因感应到他出关而急忙赶来的康安裕等人,直接问道:
“六十年了,沉香何在?”